分享

读史明智:背后捅刀子的,都是熟人

 琢磨君专栏 2020-11-27

都说“读史可以明智”,其实品读历史,就是通过他人的人生经历,来让我们读懂人生、人心、人性!

或许,这就是《幽梦影》中所说的:读书最乐,若读史书,则喜少怒多。究之,怒处亦乐处也。

曾经听人说:背后捅刀子的,都是熟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也被熟人坑过、害过,但当我去翻读历史的时候,更加坚信熟人往往最危险,因为大多人对熟人的提防心最低。最牢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下面我们通过2个历史小故事来看看!

第一:郦寄卖友;

郦寄是何许人也?他是西汉开国功臣郦商的儿子,他在“铲除吕氏家族”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话说,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排除异己,临朝称制十六年。为了牢牢控制住朝廷的军政大权,吕后大量安置吕氏族人,册封吕氏族人为诸侯王,刘姓江山岌岌可危。显然,这违背刘邦的誓言——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吕后临终前,任命侄儿吕禄、吕产为上将军,统领南北两军。吕后死后,诸吕准备发动叛乱,篡夺汉朝江山。刘姓子孙和那帮老功臣当然不答应了,他们蠢蠢欲动,伺机要对吕氏族人下手。但是,兵权都在吕雉的侄子赵王吕禄、梁王吕产手中,即便是太尉周勃也无法调动部队。

于是乎,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说服郦商的儿子郦寄,让他前去欺骗吕禄,引开吕禄,好让太尉周勃掌管北军兵权。

为什么要选择郦寄呢?因为郦寄与吕禄是生死之交,两人关系非同一般,经常一起游玩打猎,饮酒作乐。郦寄更是深得吕禄的信任,堪称是言听计从。

郦寄对吕禄说:你现在做上将军,容易被大臣和诸侯们猜疑。你何不归还印信,把军队交给太尉?这样就可高枕无忧,世代为王了。

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放松戒备,交出了大印,让太尉周勃掌握了北军。最后,周勃率领汉朝军队成功讨伐吕氏家族,应验了刘邦生前的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从大局上来说,郦寄为巩固刘汉王朝立下了第一功,更加荣华富贵;但从人情方面来说,郦寄卖友求荣,出卖了最信任自己的吕禄,是他在吕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所以,时至今日,郦寄依然落得个卖友求荣的千古骂名。

第二:糜芳背叛关羽;

大家都知道关羽“大意失荆州”,他太骄傲自负,藐视敌人,轻敌冒进,最后被东吴偷袭了大后方,败走麦城,兵败被杀。但是,这只是内因,关羽之所以大败,还有外因——被熟人在背后捅了刀子,被后方将领出卖了。

出卖关羽的人,是南郡太守糜芳和守将傅士仁,而糜芳还是刘备糜夫人的亲兄弟。为什么他们会在关羽背后捅刀子,关键时刻出卖关羽呢?

因为当初刘备让关羽镇守荆州时,还让麋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而将军傅士仁,屯公安。关羽这个人平日里比较骄傲自大,看不上麋芳和傅士仁,而麋芳和傅士仁也都非常厌恶关羽这种轻慢的态度。

关羽北伐襄樊时,命令糜芳、傅士仁留守荆州大后方,让两人负责粮草军需的供应,但是两人都不尽心尽力。于是关羽放出话,说:“回去之后,一定要狠狠惩治他们!”糜芳、傅士仁听闻后,都恐惧不安,又害怕又生气。

正在此时,孙权派人暗中去诱降糜芳、傅士仁,两人内心都动摇了。吕蒙偷袭荆州的时候,傅士仁首先不战而降,糜芳见傅士仁投降了,自己也跟着投降。因为糜芳、傅士仁的不战而降,荆州大后方很快被攻破,关羽也迅速回撤,最终败走麦城,兵败被杀。

关羽在前方打仗,后方稳定是根本,但他威胁后方将领,说要惩罚他们,这实在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但是糜芳、傅士仁身为蜀汉的将领,何况糜芳还是刘备的小舅子,他们投降东吴的行为很是可耻。

可以说,如果没有糜芳、傅士仁在关羽背后捅刀子,在关键时刻出卖关羽,关羽不会死得那么惨,三国的局势也不会发生那么快的变化。毕竟,此战让蜀汉丢了荆州,损兵折将,实力大大受损,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

现代人常说:防火防盗防闺蜜,这和历史教训“堡垒都是从内部瓦解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背后捅刀子的人,往往都是熟人。

为什么越是亲近的熟人越危险呢?就是因为熟人对你最了解,他们知道刀子往那里插,才会对你伤害最大。所以说,我们需要尽早读懂人性,多点防人之心,不要低估人性的恶,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少吃亏、少上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