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用药结构现状,看医药人职业发展的机遇

 瑶mm75598g76sp 2020-11-27

 专栏作者/Joe

 心理咨询师,正经的医药人,希望用不正经的文章来引领行业人思考。

小编语:不少医药人都在纠结,不知道行业之路的发展会走向哪里。其实,与其纠结,不如停下来好好看一看,行业里的各领域的发展现状,说不定其中的一个方向,就非常适合。

近年来医药行业政策层出不穷,去年的医改余温犹在,今年又出台了113家医院逐步取消普通门诊的通知,行业环境瞬息万变。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北京、上海、东莞,贵州、青海已经开始逐步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限制日常门诊量,逐步增加专家门诊,取消副主任医师以下普通门诊。

三级医院关闭普通门诊的背后,其利弊我们不讨论,但还是显示了国家推进分级诊疗坚定不移的决心。

而三级医院作为药企传统的“主战场”,逐渐关闭普通门诊,对药企来说似乎是“釜底抽薪”。据非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三级医院门诊次均药品支出57.5元。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2015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当年,全国2123家三级医院的总诊疗量,为15亿人次。以此推算,2015年,三级医院门诊药品消费约为862.5亿元。

排除三级医院数量、门诊诊疗人次、处方情况、药品价格逐年变动等因素,若三级医院取消门诊,则至少每年约800亿元的药品市场,将会从大医院流出!

药企在担心普通门诊减少甚至关停影响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完成战略战术转移,一方面做好三级医院的学术推广工作,建立企业和产品的学术形象,获得学术“制高点”;另一方面迅速抢占基层医疗单位的学术宣讲和药品铺开工作,获得”落脚点”。

我们一线代表要能在乱世中判断趋势,迎合趋势,get到正确的姿势,这样才能在动荡的变化中谋求发展。

那么,怎么才能做出正确的choice呢?


01

选择方向

要么在学术“制高点”磨练自己的本领,从侧重销售到侧重学术转变,提高学术推广能力,建立和维护好专家网络;

要么选择去广阔灵活的基层市场,大干一番,趁着基层市场崛起之际,抓住机遇,另开一片新天地。

两者需要的能力和付出其实在同一个量级,具体孰好孰坏还得看个人选择,在此不用过多篇幅论述。

02

选择领域

如何在大三甲医院众多的领域中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领域,这是一个问题。大数据时代,我选择让数据说话。

有调查显示2016年样本医院用药结构占比中排在前五的分别是抗感染药物15.5%,心血管系统药物12.6%,血液和血液系统药物11.1%,抗肿瘤药物10%,神经系统药物9.1%。而2020年全世界用药占比排在前五的药物。抗肿瘤药物14.9%,糖尿病药物5.9%,风湿类药物5.2%,抗病毒药物4.8%,疫苗3.4%。

虽然世界上其他医院的用药结构变化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医院的用药结构变化,但大概趋势会是相同的。从这个对比可以看出,抗肿瘤药和我们平时所感知到的一样,发展迅速,独占鳌头,这得益于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创新,像优势明显的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以及从去年就很火的pd-1。


风湿类药物进入前五我还是很惊讶的,但近些年风湿领域生物制剂的发展确实给风湿科医生提供了很多更好的选择,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托珠单抗,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英夫利西单抗单抗,以及今年在国内刚上市的托法替布。

不过相比我们国际上风湿领域的发展成熟度,我们国内风湿领域确实有很高的提升空间,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

疫苗领域的快速发展也是预料之中的,像今年红到发紫的九价宫颈癌疫苗,上市后一定是火到断货。

糖尿病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也是在不断创新,不断进展。

03

选择产品

每个领域的产品众多,其中经典的产品也是耳熟能详,选择了一个不错的领域,怎么去选择这个领域好的产品。其实这个真的没有捷径,需要我们踏实在这个领域工作一段时间,才会对这个领域的产品分布,市场情况,医生的用药习惯有所了解。

但我们通过数据分析,还是会发现其中一些端倪。举两个例子:

首先是风湿领域。在风湿领域中,生物制剂一直是该领域的最高点,又有药王阿达木单抗(艾伯维)这样世界单一品种销售额最高这样的产品背书,同时也有英夫利西单抗(西安杨森),这样全球销售额在82亿美金以及托珠单抗(罗氏)这样新兴的单抗类产品,同时辉瑞今年新上市的小分子药物托法替布,在风湿领域选择产品尽量围绕这些产品来做选择。

我们再看肿瘤领域,传统化疗药物可分为烷化剂类、抗代谢类、抗癌抗生素类、植物类、激素类及铂类药物。它们大多数药物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及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这类药物缺点明显,在国际抗肿瘤用药市场上所占比例不断的减少,形成了以单抗(2014年占38.4%的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和抑制剂类(26.9%)为主导的格局。

而我国则仍以传统化药为主,2015年国内样本医院中使用抗代谢类占比16%,烷化剂和铂类占比10%,干扰蛋白合成及DNA转录生物碱类药占21%,调节激素类占比16%,包括抗雄激素类、抗雌激素类、芳香化酶抑制剂、GnRH类似物等。

虽然经CFAD批准上市的单抗药不多,但其市场占比13%,增速快,2010-2015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1.99%。另外,占10%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属于小分子靶向药物(替尼类),其同期复合增长率高达14.70%。

同时随着2018年进口药免关税政策的落地,单抗和小分子靶向药进口数量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如何在抗肿瘤领域选择一个好的品种,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04

小 结

网络社交平台职场板块一直有一句鸡汤,叫“选择比努力重要”。

但无论选择什么领域,什么产品,不能只低头看眼下的一亩三分地,要实时了解国家政策,关注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把我好大的趋势,顺势而为,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好的选择!

思齐俱乐部——医药经理人自己的俱乐部

医药人的成长不再孤独

更多阅读:

未来医药行业的四大趋势

外企风光不再,30多岁该何去何从?

来思齐医疗市场年会

了解更多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