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雀巢向左达能向右,外资巨头加速在华变阵谁会领先

 茂林之家 2020-11-28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北京报道

在历经裁员、精简部门之后,后疫情时代,嗅觉敏锐的全球食品行业的外资巨头们纷纷开始在中国用更加大刀阔斧的变阵进行新一轮调整。

11月25日,雀巢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同意向Food Wise有限公司出售银鹭花生奶和银鹭罐装八宝粥在华业务,预计交易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值得一提的是,Food Wise有限公司由银鹭创始人陈清水家族控股。这意味着,银鹭重新回到创始人旗下。

11月23日,在全球投资者会议上,达能对外发布了“本地优先”的组织架构,将此前以品类主导的组织架构转型为以区域主导的架构。调整后,中国区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两大外资巨头,一个卖卖卖,一个做出“本地优先”改变,都是在做减法,在中国市场如此放大招,谁会是赢家?中国的本土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雀巢向左达能向右,外资巨头加速在华变阵谁会领先

雀巢展台

雀巢兜兜转转 创始人成了接盘侠

“选择Food Wise接手银鹭,是因其能够确保平稳过渡的同时保证银鹭业务的长期成功。”雀巢方面如是解释出售银鹜。

作为在国民食品方面,唯一能和方便面抗衡的八宝粥曾经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之一,尤其是“银鹭八宝粥”和“银鹭花生牛奶”这两款爆款产品更成为很多人旅游必带的随身宝。

资料显示,1985年陈清水、陈清渊等6人筹资3万元创建了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1990年,该厂获得华侨黄福华20万美元投资,创建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2000年,该企业再次引进台商资金创建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2007年,银鹭销售量突破30亿,2010年销售额突破50亿,银鹭迎来了巅峰时刻,一举成为了食品饮料界的黑马企业,同时也吸引了外资的注意。

2011年,雀巢收购银鹭60%的股权,但那时双方还是合资关系,并不是属于并购。之后,银鹭又经历了两次股权收购。2017年,雀巢从银鹭的合资伙伴处收购了额外的20%股权;2018年又再次收购了剩余的20%股权,完成控股。

但是好景不长,2015、2016年,银鹜业务就出现下滑,虽然2017年和2018年,曾一度稳定状态,但2019年,银鹭表现更加不佳,导致雀巢首席执行官马克·施奈德(Mark Schneider)公开表示,银鹭2019年为业绩带来了压力。

因此,雀巢出售银鹭的消息开始不断传出,持续了一年有余,终于落下了“最后一只靴子”又回到了创始人手里。

雀巢方面称,该交易将使雀巢在中国更专注于关键领域:婴儿营养、糖果、咖啡、调味食品、乳制品和宠物护理等。雀巢利用强大的品牌优势、数字化能力和创新引擎推动业务增长。

“精明的雀巢很明白银鹜离巢,做出这样的减法能让它更加专注自己赚钱的业务,在中国市场聚焦赚钱的业务,这些跨国公司经历过很多经济周期,在资本加持下能迅速出售资产调整发展方向。”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雀巢今年第二次在中国市场剥离不赚钱的本土品牌。

8月28日,雀巢宣布,同意与青岛啤酒集团在中国大陆进行战略合作,青岛啤酒集团将购买雀巢中国大陆的水业务。此次交易包括本地品牌“大山”、“云南山泉”、雀巢位于昆明、上海和天津的三家水业务工厂。

不停卖卖卖,是雀巢现任CEO马克·施耐德(Mark Schneider)的品牌瘦身计划之一。在他大刀阔斧之下,雀巢不但卖了中国区的八宝粥和水业务,还把在2018年以28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将美国糖果业务出售给费列罗;2019年以102亿瑞郎出售了旗下皮肤健康公司;40亿美元出售了美国冰激凌业务;后又将肉制品业务Herta的60%股份出售给西班牙食品公司Casa Tarradellas等。

通过业务洗牌,雀巢已经打破了净利润持续下滑的困局,2019年雀巢全年净利润增长24%至126亿瑞士法郎。

雀巢向左达能向右,外资巨头加速在华变阵谁会领先

达能进博会展台

达能放权 “本地优先”脱颖而出

如果说雀巢的减法是卖,那么达能则是对自己架构动手术。

11月24日,达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原先达能的内部组织架构是以品类划分的,即全球业务按照业务分为三大品类:专业特殊营养品、饮用水和饮料、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在经过此轮调整后,达能国际业务将细分为五个区域来进行管理:欧洲、亚非和中东、大中华区和大洋洲、独联体和土耳其,以及拉丁美洲。

“在因疫情而加速发展的饮食与健康大变革中,最突出的无疑是本地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适应疫情的战略计划可以用‘本地优先’这个词来概括。达能将转型为一个本地优先的组织,以推动增长并提高利润。原先以品类主导的组织架构将转型为以区域主导,并由新增的6位执行委员会成员管理。同时,达能预计将于2023年前节省10亿欧元成本”。 达能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范易谋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达能在划分区域时将中国市场与大洋洲并列。业内人士指出,将中国市场与大洋洲并提为一个区域,这意味着达能对中国市场的看重,并将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目前,大中华区和大洋洲市场总裁Bruno Chevot(谢伟博)是达能全球高级副总裁,也是达能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大中华区与澳新大区的高级副总裁,拥有丰富的奶粉行业经验。谢伟博将直接汇报给达能国际业务首席执行官,业内人士由此判断,中国市场也将拥有更加灵活的空间,达能在华行业策略一定也会相应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事实上,今年以来达能已在华布局多项业务。今年5月,达能全资收购了迈高青岛奶粉工厂;时隔两月,达能再次斥资设立上海开放科研中心,以及在青岛和无锡布局特殊营养生产基地;此外,达能还携近200款健康产品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其中近50款产品为首次在中国亮相。

“外资巨头纷纷加码中国市场的背后,其实是看中中国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他们进行策略调整,一方面是中国已经不再是世界工厂,中国市场消费能力提高,外资企业需要应对本地化销售,针对中国本土市场重新再出发。另一方面,他们要开始布局高端品牌,让价值最大化。中国企业面对外资巨头的转变面临不小的挑战,这已经不是中资企业有钱了,可以像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那样只要买买买就行,只有要让产品上台阶,坚守拼死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责编:杨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