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公英

 得趣斋潮汕百草 2020-11-29

被子植物门  >> 菊科  >> 蒲公英属  >> 蒲公英

俗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姑姑英等,南北各地都有,但潮汕地区偶有人种植外,不见有野生。

同属多种植物的带根全草也同样使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

  

蒲公英

蒲公英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别名】婆婆丁黄花地丁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带根全草。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1)对热毒所致的乳痈肿痛、疔疮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独煎汁内服,或外敷局部;也可配合其它清热解毒药同用,如银花、连翘、地丁草、野菊花、赤芍等。治肺痈可用蒲公英配合清肺祛痰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鲜芦根、冬瓜子、鱼腥草、桃仁、黄连等同用。

(2)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在过去一般仅用于乳痈、疮肿。近年来本品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发现它除了有良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之外,尚有利尿、缓泻的功效。不仅可用于外科疮痈,且可用治内科疾患。服配金银花、鱼腥草,可用于痰热郁肺;配板蓝根,可用治咽喉肿痛;配忍冬藤、车前草,可用治小便热淋;配决明子、黄菊花,可用治目赤肿痛;配栀子、茵陈,可用治湿热黄疸;配瓜蒌、贝母,可用治乳痈红肿;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可用于疔疮肿毒;配夏枯草、牡蛎,可用于瘰历痰核。

【摘录】《中国药典》

一、腮腺炎,用蒲公英(婆婆丁)鲜草30~60克,白糖30克。加水300~400毫升,煎煮后过滤取汁,早晚分服,每天1剂。连服3~5剂。药渣可外敷患处。《本草衍义补遗》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疔肿”,服之有清热解毒之功,故治腮腺炎颇效。

二、治乳痈极效。用法:鲜蒲公英捣敷肿上,干则换之,日换药3~4次,直至痊愈。

三、治眼结膜炎最良,屡试屡验。方用:鲜蒲公英120克(无鲜者可用干者60克代之)。煎汤两大碗,温服一碗,余一碗乘热熏洗。张锡纯认为蒲公英“其功长于治疮,能消散痈疔毒火,然不知其能治眼疾也。使人皆知其治眼疾如此神效,天下无瞽目之人矣”。此方原名蒲公英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云其主治“眼疾肿疼,或胬肉遮睛,或赤脉络目,或目睛胀疼,或目疼连脑,或羞明多泪,一切虚火实热之证”。

四、慢性阑尾炎内服方:蒲公英30克,红藤20克,败酱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1周为1疗程,连用3至4疗程。每疗程之间停药1天。

五、治慢性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是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时时小腹疼痛,痛后有便意,大便溏泄等,大多数伴有消瘦、纳差等。有的病人迁延不愈达好几年,临床上还有疑似因滥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性慢性结肠炎,这类病人的典型症状为,服用任何一种抗生素后腹痛,痛后大便溏泄。

验方1:干蒲公英15克,白术15克,白芍20克,防风10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温服。1周为1疗程,连用3~4疗程。

验方2:有鲜蒲公英季节,用鲜蒲公英30克,山楂20克,大枣20克,对大米煮成稀粥服用,隔日1次,连用2周。可与上述验方1结合运用。

六、副鼻窦炎

蒲公英30克,辛夷花10克,马齿苋15克,薄荷12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急性副鼻窦炎1~2疗程,慢性副鼻窦炎3~4疗程。

七、急性尿道炎

蒲公英30克,萹蓄10克,瞿麦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平时,可采收新鲜蒲公英泡水喝,防治急性尿道炎。或使用干蒲公英与苦茶叶少许泡水喝,预防急性尿道炎等。

八、胃炎

蒲公英20克,百合15克,半枝莲20克,大枣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温服。本方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和糜烂性胃炎、胃溃疡等病后期调养。1周为1疗程。急性胃炎,一般1疗程;慢性胃炎要坚持服用。

九、胆囊炎

蒲公英30克,茵陈10克,郁金15克,黄芩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5剂为1疗程。急性胆囊炎,1至2疗程;慢性胆囊炎3至4疗程。

也可用蒲公英晒干,研末,每天吞服10克。或储备干蒲公英,遇天气变化、饮食不当等易引发胆囊炎发作的时候,用蒲公英30克泡水服用,每天一次,连服3天,能有效预防胆囊炎发作,特别是慢性胆囊炎比较合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