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尔逊自拟经验方:宁嗽汤

 专精一门触类旁 2020-11-29

导读:名家经验,值得借鉴!

1、宁嗽汤介绍

组成:荆芥6g,前胡10g,白芥子10g,陈皮10g,桔梗10g,生甘草6g,白芍10g,法半夏10g,茯苓12g,杏仁10g,旋覆花10g

功能:疏风散寒,宣肃肺气,化痰宁嗽。

主治:风寒犯肺,肺失宣肃所致之咽喉发痒,咳嗽频频,咯吐痰涎。无论咳嗽新久,皆可斟酌用之。若能化裁恰当,则可通治外感、内伤诸般咳嗽及喘证。

方解:咳嗽一证,外感居多。外感咳嗽,风寒居多。而治疗风寒咳嗽,若能恰当地遣选疏风散寒、宣肃肺气的方药,多能迅速获效。故本方用荆芥、前胡疏风散寒,宣畅肺气;杏仁、白芥子肃肺豁痰;半夏、茯苓、陈皮健脾化饮;桔梗、甘草清咽利膈;芍药缓解支气管痉挛;旋覆花下气降逆,豁痰蠲饮。

本方的关键性药物是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旋覆花不特下气降逆、豁痰蠲饮之力颇宏,且因其味辛,辛者能散能横行,而能宣散肺气达于皮毛,一降一宣,便可恢复肺主制节之权;其味咸,咸能入肾,而能纳气下行以归根,使胃中之痰涎或水饮息息下行而从浊道出,不复上逆犯肺,便可恢复肺的清虚功能。而芍药配伍甘草名“芍药甘草汤”,能滋养肺津,舒缓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其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之痉挛。故使用本方时,诸药皆可增损,惟旋覆花、白芍、甘草3味为不可挪移之品。

加减运用:如乍寒乍热,加柴胡、黄芩;高热气喘,加麻黄、生石膏;发热咽痛,加银花、连翘、射干;痰多稠粘,加浙贝母、瓜蒌仁;哮喘痰鸣,加苏子、葶苈子;发热恶风、自汗,加桂枝、厚朴;久咳不止,加紫苑、百部、批把叶;体虚易感冒,加黄芪、白术、防风;脾虚食少或便溏,加党参、白术;痰涎清稀、头眩、心下满,加桂枝、白术。

方歌:外邪犯肺咳嗽频,宣肃肺气得安宁;

          旋覆芍甘苓芥子,荆前陈夏桔杏仁。

    按:本方脱胎于古方金沸草散。但古方医籍中有三首金沸草散分别裁于《南阳活人书》、《和剂局方》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药味略有差异。江氏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斟酌取舍三方,再合六安煎、桔梗汤而拟定本方。经江氏及其门人反复验证,本方治疗风寒咳嗽之疗效明显优于杏苏散及止嗽散。江氏更将本方推广运用于外感、内伤诸般咳嗽及喘证,因其认证无差,化裁恰当,而屡用不爽。

2、典型病例

女患儿,2岁半,19715月诊治。

患儿出生10个月即患“百日咳”,经治无效,逐渐转成哮喘。因病情加重,多次并发心衰,先后12次住院抢救,下达病危通知4次。每次住院,均需输液、输氧。虽长期打针、服药,哮喘仍无法控制,且渐至腿痛足跛。

江氏诊时,症见咳喘甚剧,面唇青紫,气急痰鸣,苔白略厚,指纹浮滞。予宁嗽汤加减:荆芥6g,前胡9g,旋覆花9g,白芍10g,法半夏9g,甘草6g,杏仁9g,苏子12g,白芥子9g,葶苈子6g,大枣12g,茯苓10g,陈皮10g,桔梗9g。服1剂,咳喘大减;再剂,诸症若失。

患儿父母见此方显效,逐妥为保存,其后每遇患儿喘咳复发,即以原方煎服,1日之内即可完全控制,不需西药治疗,坚持到患儿11岁时,喘咳便不再发作,体质逐渐增强。现在大学读书。数月前,患儿之母出示其保存多年的处方原样,并告之曰:曾有几位患哮喘的老人及小儿照服此方,病亦痊愈。(本文原载于《经方大师传教录:伤寒临床家江尔逊“杏林六十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