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玥 | 蜀中自有才女出——黄娥(明清女性作家评介之七)

 古代小说网 2020-11-29

黄娥

一、蜀中自有才女出

       黄娥在《闺中即事》一诗中写道:“ 金钗笑刺红窗纸,引入梅花一线香;蝼蚁也怜春色早,倒拖花瓣上东墙。”

       这位天真烂漫的少女,不堪闺中寂寞,向往春日美景;观察生活细致,写作技巧高明。因此,长辈们十分器重她,将她比喻为东汉时的女才子班昭

 

二、相逢且叙知音话

       黄峨12岁时,杨慎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幼小的黄娥从此对这位才子产生倾慕之情,发誓非杨状元郎不嫁,奈何杨慎已有一位正妻,黄珂断不许自己的女儿作妾。
       等到正德十四年(1519),黄娥21岁,早已到及笄之年。她品貌端庄,才艺超群,前来求婚的显贵子弟、风流少年络绎不绝,但黄峨一再向父亲表明心迹,一定要选择象杨升庵那样学识渊博,志趣高尚的郎君
       这年,杨慎的原配妻子病逝,黄珂便将黄娥许配给了大才子杨慎,二人在成都完婚,不久之后就搬到了京城。
        在古代,石榴籽粒众多,象征婚后子女繁衍。黄峨托物抒怀,自比榴树,以含蓄的语言,巧妙的譬喻,向升庵倾注了火热的纯真的爱情
       这首散曲《一半儿·风情》虽然收录在《杨夫人乐府》,但是也有人认为是杨慎所做,不管怎样,这首词所传达的情感非常的率真直白,像是两个相恋的人之间的打情骂俏。
       这样内容的曲在《杨夫人乐府》中还有四五首,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在表达这些内容的曲后面的备注都是“一属杨慎作”,也就是可能是杨慎写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在一些后来的时光里回忆性的词曲中,也能够在字里行间里看到她对这段时光的怀恋:“好恩情花上花,都翻成梦中梦,隔春水渡旁渡,胜蓬莱东复东”、“有一日闲衾剩枕和他共,解娇羞锦蒙,启温柔玉封,说不尽袅娜风流千万种”。 

三、劳燕分飞两地别

       两人成婚后六年就爆发了“大礼议”事件,杨慎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自己老爸的战线,煽动群臣伏阙恸哭。
       这种举动当然遭受到了皇帝的严厉打击,杨慎立刻被贬谪流放,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分居生活,期间只团聚过两次

       但他在贬谪期间接连纳了两房小妾——周氏和曹氏,而他们分别为杨慎育有一子。这两次纳妾自然会对黄娥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打击

       《杨夫人乐府》收录的作品大部分时候都作于此时,正所谓“诗穷而后工”,大概丈夫不在身边,自己孤身一人挑起家族大梁的孤单寂寞以及压力山大让黄娥的创作欲望与技巧有着乘坐跳楼机一样的向上跃迁。

       其中最为出名的一首七律就创作于此时:“雁飞曾不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

       另外还有收录在《名媛诗维雅集》中的《商调·黄莺儿》,“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永昌和滇南经常会出现在她的散曲当中,代表着她对自己的丈夫的思念。

       除了表达思念之外,她的作品有时也是为了宣泄对丈夫不忠的行为而感受到的痛苦,如“寄与他三负心那个乔人,不念我病榻连宵”(《折桂令》);“枕头边儿海誓山盟,等盤儿上暮雨朝云”(《寨儿令》);“纱窗人静,罗帷梦惊。你成双丢得咱孤零”(《皂罗袍》)等。

四、评价

01

总说

       黄娥是我国历史上继李清照、朱淑贞之后又一个成就卓著的女诗人。杨慎称其为“女洙泗(女孔子),闺邹鲁(女孟子),故毛语(女毛公)”。

       她博通经史,才情甚富,其作品旨趣文雅,风致翩翩,填词用韵,天然合律,且“意境解放,突破藩篱,不为数千年礼教所囿,开吾国女子文学以前未有之局”。

       其著作十分丰富,“有文集传于世”,而她一生所写的诗、词、曲则更多。但由于她不愿子侄辈看到自己情意缠绵、悲愤哀思的文字,随写随毁,多不存稿,因而能够得以留传下来的并不多

       明隆庆以来所刊行的《杨状元妻诗集》、《杨夫人乐府》、《杨夫人曲》、《黄夫人乐府》、《榴阁偶存》等乃是黄娥著作中的幸存者,这些诗词受到了后代学者的高度评价,是我国女性文学著作的珍贵遗产。

02

分说

       这里选取黄娥最为著名的《杨夫人乐府》,展示他人对其评价:
报告人:曹玥
小组成员:韩沁妍 、李 想、张 睿、南智佑、马海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