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毅中:浪子燕青与梁小哥

 古代小说网 2020-11-29

浪子燕青是《水浒》故事里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宋江三十六人之一。他在《宣和遗事》里就跟晁盖等一起参与了智取生辰纲的聚义,随后又一起上太行山梁山泺落草为寇。

到了《水浒传》里,他变为卢俊义的家人,但还是大名府人,可以算是一位河北籍的首领。

在历史文献上,有一个梁小哥,名叫梁兴,又作梁青,是一位太行山忠义军杰出的首领,在金占区保聚民众抗敌作战,屡建奇功,最后被金军紧逼,于绍兴六年(1136)投奔南宋岳飞,受朝命得官。又被岳飞派遣从梁山泺渡河去河北联络太行山各路忠义军,配合作战,详见岳珂《鄂国金佗粹编续编》及《宋史·岳飞传》。

此外,熊克《中兴小纪》卷十九有一条记载:

《中兴小纪》

 (绍兴五年冬)自靖康以来,中原之民不从金者,于太行山相保聚。初,太原张横者有众二万〔毕沅《续通鉴》引作千〕,往来岚、宪之境。岚、宪知州、同知领兵一千五百人,入山捕之,为横所败, 两同知俱被执。
 又梁小哥者,有众四千,破神山县。神山距平阳帅府百里而近,本府遣兵三千,付总管判官邓奭,将而讨之。金军遥见小哥旗帜,不敢进。既而有都统马五者,领契丹铁骑五百至。责奭逗遛,并将其军,与小哥战,亦败而死。小哥名青,怀、卫间人也。

因此,有人认为,梁小哥就是浪子燕青的原型。

《水浒研究论文集》

这是张政烺先生在《宋江考》中首先提出的,他先引了龚开的《宋江三十六赞》:

浪子燕青  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太行春色,有一丈青。

接着引了上面《中兴小纪》的那一段话,但有所删节,又没注出处,他说:“梁青改作燕青,小哥改作小乙,也颇有可能。”(《水浒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1952年1版,221页)只说是“可能”。

近年孙述宇先生在《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版,以下简称“孙著”)中又反覆论证,坐实了燕青就是梁青。认为“燕青”就是“河北(燕地)那个名叫青的人”(孙著182页)。但大多还是推测之辞,恐尚有待细心求证。

《水浒传:怎样的强盗书》

不揣谫陋,提出一些可以商榷的问题:

一,龚赞所说“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应指今本《水浒传》中燕青会见李师师的故事。燕青和李师师结拜为姐弟一段情节,似即从《宣和遗事》里李妈妈假称贾奕是李师师哥哥的谎言演化而来。

《宣和遗事》的史源年代较早,到元初龚开作赞时仍保持着“浪子”的外号和“春色”的意象,因此到《水浒传》里还突出描绘了浪子燕青的浪漫机智的个性。至于“有一丈青”的疑问,则很难解释,可能指燕青身上的刺绣花纹。总之,“浪子”的外号和梁小哥的形象无法联接,只能存疑。

剪纸燕青

二,燕青跟从晁盖劫取生辰纲的案件,《宣和遗事》系于宣和二年(1120)五月,已经晚于史实上的宋江起义,本是说话人随意设计的。

孙著把它和梁小哥拦截伪齐刘豫运送金国的金帛马纲连系起来,作为一项关键书证。除了时间远不相应,也把梁山聚义的导火索取消了。反对花石纲和生辰纲,是宋江三十六人起义的主题,从《宣和遗事》一直贯串到《水浒传》的各种版本,这是不能忽略的。说话人不会大题小做,把拦截金帛马纲的一两次战役拔高到梁山起义的战略性的高度,又把吴加亮的智慧弃而不顾。

我们再看看《鄂国金佗续编》卷十一,绍兴十年(1140)十二月的一份有关梁小哥的情报记录: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

一、光州奏:“归正人陈兴供,本朝梁统制人马取却怀、卫两州,四太子去滑州策应。”
一、前燕山府工曹掾方喜自虏中脱身回,探得大名、开德府界梁小哥人马截了山东路金、帛纲、河北马纲。
一、泗州申:“干事人王德回,供称十一月九日出徐州东门外,见清河岸贴城立炮座,河内有厂槽船,船上有番人棹船教阅,恐梁小哥从梁山泺内乘船下来。”

我相信,生辰纲的故事不会是说话人看到了这条官方档案才编造出来的。但梁小哥确曾往来于梁山泺和太行山之间,配合了岳飞的战略。他确曾在梁山泺驻足,但并没安营扎寨,只是乘船渡河的一个码头。

邮票《燕青智扑擎天柱》

三,燕青在征方腊回来,中途就要辞别队伍,劝告卢俊义说:“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前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他是见机而作,急流勇退,走了归隐避祸的道路。这和第94回费保等劝告李俊的话是基本一致的。

孙著据此认为梁青也是走了这条道路,在岳飞被害后就留在河北不再回来,说他在绍兴十年之前便又早回到华北去作战了。“绍兴十年岳飞班师时,他不肯回军,留在故乡,以后下落不明。”(孙著83页)。

可惜的是,由于先坐实了宋江是岳飞的影子,对宋高宗议和之后的史实就忽略不计了,没有注意到梁兴后期的事迹还是很清楚的。如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8就明白记载: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十八年闰八月庚申)亲卫大夫忠州刺史鄂州驻札御前选锋军同副统制梁兴卒。兴自太行山率其徒奔岳飞于江夏。从军凡十年。

梁兴官至亲卫大夫忠州刺史,实际上驻札在鄂州,《要录》载明他卒于绍兴十八年(1148)闰八月。同书卷97曾记明他在绍兴十二年(1142)的奏状自述绍兴五年“渡大河归本朝”(见下)。可为旁证的还有刘克庄的《龙学竹隐傅公(伯成)行状》:

梁兴者,故隶岳侯军,官至横行遥刺,死无子。鄂州以户絶法没入之,公为立后,以其赀分给诸女,军中感悦。(《刘克庄集笺校》卷167,辛更儒笺校,中华书局2011年1版,6479页)

《刘克庄集笺校》

这位傅伯成,字景初,《宋史》卷415有传,他官任湖北提舉常平茶鹽事,时在嘉泰(1201--1204)初年,可知绍兴十八年梁兴卒于鄂州驻札御前选锋军同副统制任上之后,他的诸女至1204年前尚在鄂州,则本人享年不会太高。五十年之后,梁兴之名望仍存在民心。

岳珂《金佗粹编》卷八曾载:

十年冬,司农少卿高颖慷慨自陈,欲“裨赞岳飞十年连结河朔之谋”,措置两河、京东忠义军马,为攻取计。梁兴不肯南还,复怀、卫二州,絶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然竟亦无所就,虏人之强自若。

《金佗粹编》

又:

(绍兴十年)十一月,命益光州兵,援田邦直。虏聚粮顺昌,将寇唐、邓,入比阳、舞阳、伊阳诸县,命捍御堤备。是冬,梁兴在河北,不肯还,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朮之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

又见《宋史·牛皋传》:

梁兴在河北取怀、卫二州,大破兀朮军,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金人大扰。未几,岳飞还朝,下狱死,世以为恨云。

梁兴不肯还南,夺取了怀、淮二州,这是绍兴十年十一月的事。所谓“断山东、河北金帛马纲之路”,也是这一年的事,比《宣和遗事》所说智取生辰纲的时间晚了二十年,说话人也不会把刘齐的事嫁接到蔡京头上去。

当然,《宣和遗事》是话本,不能据以考史,但蔡京是个大贪官,则是众所周知的,直到明初还在广泛流传,他靠祝寿敛财的传说不是无中生有的(参见拙作《反两纲的斗争》,古代小说网,2019年8月2日)。岳飞被杀后,梁兴在河北孤立无援,大概就回南就任了。

《北山文集》

南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卷一《勘襄阳府疏》:

臣契勘襄阳府城池深固,三面阻水,一面依山,新作山寨,并已毕备。今系统制李道、梁兴等戍守,上下安帖,不烦圣虑。

按:王曾瑜先生注:“郑刚中在绍兴十一年十月任川、陕宣谕使,明年正月到任。‘又适因岳飞死,虑江、鄂诸军有所未喻,因慰抚焉’(《勘襄阳府疏》说明词)。可知梁兴应于绍兴十二年左右返鄂州。时李道任选锋军统制,估计梁兴此后一直于选锋军任统制。绍兴十二年六月,又与赵雲分别上状自叙生平经历。”(《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校注》卷8,596页)

连环画《浪子燕青》

梁兴归南后一直任守境将官,并非下落不明,与《水浒传》所说的浪子燕青走的不是同一条道路,因而不能比拟。

梁兴的事迹,除《鄂国金佗粹编续编》和《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所载,还有多处。如:

张嵲《梁兴、赵云、李进先于靖康,因金人攻破太原以南侵犯,不肯顺番,首先率本府及绛州管界忠义人兵,措置收复河东怀、泽州、隆德、平阳府。渡河寻归本朝,有伪齐占据黄河以南,隔絶前来不得。复渡河北,与番人大军战斗一十馀年,大小数百阵,前后约杀头目三百馀人。坚守忠节,永不顺番。自后思本朝,于绍兴五年内前来归朝。梁兴武经郎、閤门宣赞舍人,赵云敦武郎,李进修武郎制》:

《全宋文》

敕:“朕惟河朔诸郡,间沦陷于干戈俶扰之馀;忠义遗民,终不谖乎国家涵养之德。尔等转徙十年之后,间关百战之馀,脱身归来,深用嘉叹。俾跻荣于秩序,且风示于迩遐,益励远图,以卒前志。可。”(《紫薇集》卷一九。据《全宋文》187册,卷4105)

似乎他在绍兴五年归宋之前,已经“与番人大军战斗一十馀年”了。归宋后官封“武经郎”,以后还有封赠他父母的诰命,那时他的官衔是“亲卫大夫”,差遣是“权发遣河南府路兵马副都监御前同副都统制”,比武经郎已升级了。

张扩《亲卫大夫忠州刺史权发遣河南府路兵马副都监御前同副都统制梁兴父建赠武翼郎制勅》:

环画《燕青打擂》

尽臣节者,求诸孝子之门;蹈义方者,必本严君之训。傥有士能自奋立,则于亲安可弭忘?具官故父某,由闾阎而兴,识逆顺之理,亲诏乃子,纠合义兵。虽间关同厄于百罹,然忠愤独先于一死。迨此策勋之际,难从常典之拘,其超赠于武阶,以申恩于幽壤。营魂未泯,尚克歆承。(《东窗集》卷七。据《全宋文》148册,卷3187)

又《梁兴母乔氏赠恭人制勅》:

尽臣节者,求诸孝子之门;蹈义方者,必本慈母之训。傥有士能自奋立,则于亲安可弭忘?具官故母某氏,起由隐微,早识逆顺,是为烈妇,生此奇男。虽间关同厄于百罹,然忠愤何辞于一死!逮此策勋之际,难从常典之拘。其增封号之华,以示禭恩之厚。营魂未泯,尚克歆承。(同上)

可见梁兴在归正之后,宋朝还是给他以较高的待遇,他也没有辞官退隐的意思,而是忠于职守,如郑刚中的报告那样防守襄阳山寨,最后终于鄂州。

《大金国志校证》

当然,题宇文懋昭所著的《大金国志》卷十一有一条不同的记载,皇統二年(1142),即绍兴十二年,说:“平阳义士梁小哥,败国兵于太行,杀契丹都统马五太师。”其下目文云:

梁小哥有众四十人,时破平阳府神(仙)〔山〕县,去帅府五百里远,总管判官邓奭以三千人讨之。奭军常与梁小哥相去五六里方敢行,遥见梁旗帜则止。遇夜,相去十馀里方敢下营,多置火炬、巡警,以备冲劫。营中转箭唱号,不敢少眠。三夕之间,两次警溃。

至第四日,有契丹都统马五太师领契丹铁骑五百,与奭军会,大诮其怯,并奭之军率众先登而战,为梁小哥首杀之,五百馀众尽皆犇散。夫以横与小哥无六十人,而乃对大金六千之众,枭擒主将,追犇逐北,则今之大金非昔之大金矣。倘宋朝有志恢复,燕、云等路汉军纵不南归,岂不北走哉?(《大金国志校证》,崔文印校证,中华书局1986年1版,165页)

据说1142年梁兴还在金占区奋战杀敌,好像是别有所据,可是,这条资料已见于前,实在绍兴五年,见前引《中兴小纪》卷19和《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卷97。可能是《大金国志》的编者误读了绍兴十二年梁兴自己的奏状,系于金国皇统二年是错的。

《建炎笔录》

四,梁小哥正名梁青,只见于熊克《中兴小纪》和张浚《建炎笔录》卷中《论岳飞措置疏》(绍兴六年九月):

飞之措置甚大,今既至伊洛间,如河阳、太行一带山寨,必有通耗者。自梁青之来,常有往来之人,其意甚坚确。青,怀卫间人,尝聚众依太行,数出扰磁、相间,金人颇患之。今年春并兵力攻,青以精骑数百突出渡河,由襄汉来归岳侯,两河人呼为梁小哥。(据《全宋文》187册,卷4125)

此外如赵鼎《丙辰笔录》和岳珂《金佗续编》卷29、李心传《要录》卷105,都是引自张浚的文字。另有一处为《要录》卷97: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六年正月癸酉)荆襄招讨使岳飞言:“太行山忠义社梁兴百馀人,欲径渡河自襄阳来归。”时金人倂力攻靑,故靑以精骑突而至飞军前。上曰:“果尔,当优与官以劝来者。谍言固未可信,若此等人来归,方见敌情。”沈与求曰:“若敌诚衰,来者众则敌情审矣。

《要录》此条下原注:

绍兴十二年六月十一日,亲卫大夫忠州刺史梁兴状:“四年十月。与鸟玛喇太师接战。至次年,夺路渡大河归本朝。”则兴至飞军前,当在去冬。今因奏到附此。

可疑的是《要录》前面引岳飞的话说是梁兴,后面又两次出现了“青”字,令人莫名其妙。注文中所说的“鸟瑪喇太师”,应即《金佗粹編》卷5所谓“伪马五太师”,《中兴小纪》所谓“都统马五”,“鸟”字大概是“马”字之讹。其馀多种史籍都作“梁兴”,而“梁青”只有少数书证。如果按少数服从多数的话,燕青的原型就与梁兴无关了。

《宋会要辑稿》

按:此条亦见《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五九--六○,文字略异,下面就没有“青”字而明说是“梁兴”了:

(绍兴)六年正月五日,宰执进呈岳飞言,太行山忠义保社梁兴等百有馀人,夺河径渡,欲自襄阳府至飞军前。上曰:“果如此,则梁兴当与优转官资,以劝来者。朕固知谍者之言未可尽信,若此等人来归,方见敌情。”沈与求曰:“若虏诚衰,则此等人皆相继来归,何但梁兴,来归者众,则敌情寡(审)矣。”(转引自《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校证》)

五,孙著183页还提到,《水浒全传》第九十回讲到许贯忠送给燕青一轴画,应即太行山的详图,以助他打田虎的成功。可是许贯忠还劝告他“到功成名就之日,也宜寻个退步”。这正是燕青后来的结局,与梁青的道路完全不同。

《同乐院燕青博鱼杂剧》

况且这些情节只见于120回的杨定见本,《水浒传》的百回本里并无此节。征田虎故事是很晚才插增的,全出虚构,恐怕不能作为论证梁青的史料吧。

《水浒全传》第91回里还有一个漏洞,燕青射雁时说:自己是初学射箭,偶尔射下了飞雁。竟忘了前面第61回初出场时,就说他擅长射箭,在救卢俊义时就射死了解差董超、薛霸。书中曾多次写到了他的箭艺,怎么到征田虎时才初学了呢?

至于梁兴,史籍上没有提起他是否善射,也没有说到他善于相扑和吹笛、唱曲、写词等才艺,显然不可能成为浪子的典型形象。但梁小哥确是忠义军的一名勇将,《宋史·忠义传》里没有他的名字,显然是不公平的。

连环画《燕青泰安打擂台》

我们真该为他写一篇详尽的补传(修订本《辞海》里有“梁兴”一条简历)。根据现存的不少资料,就可以给他写一篇相当完整的传记,完全不必借用说话人塑造的艺术形象来重编一个忠义军将领的故事了。

梁小哥是太行山抗金忠义军的杰出首领,最后是南宋防守鄂州的武将。鄂州就是今武汉地区。后来岳飞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追封为鄂王,也就是他的封土。

我补辑了一些梁小哥的事迹,愿为武汉人和守护武汉的战士讲一个可以激励斗志的故事,为抗击疫情加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