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扒皮醒思录(一百九十一)

 虹72 2020-11-29

转:家长百事答

1.

没有接纳就没有新开始;

可为什么有的人能快速主动接纳,而有的是只能靠时间来慢慢淡化呢?

这和人是否找到希望有关;

有了新希望,人的焦点就会聚焦到新希望的开拓上;

没有新希望,人的焦点就会固守于抵触旧的不平衡。

因为“开拓新希望”和“抵触旧不平衡”本质上都是为了让自己“好的标准”得以达成。

2.

分析问题的三一二法则:

首先,跳到第三人视角,不受情绪和利弊干扰,客观的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其次,站在第一人视角,感受当事者的感受和心态,找准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回到第二人视角,得出让当事者乐于接受并能够解决问题的办法。

3.

亲子关系的两个核心要素是:爱和信赖;

有爱则无疏远、无敌意,有信赖则无隐藏、无私心;

爱从哪里来?日常的求和;

每一次的尊重、亲近、鼓励、赞赏,都在传递和示范着爱;

信赖从哪里来?日常的求同;

每一次的讲述、沟通、明理、解决,只有做到可信、公正、权威、平等,孩子才肯真接纳,而这每次接纳建立的都是信赖。

4.

平等,是让生活中不制造压迫的好方式;

除了我们平常认为的对别人态度的平等;

还包括了:

对别人的询问及时回应;

对别人的付出及时肯定;

对别人的善待善意响应……

维护平等不是随性为之,而是需要用心和刻意的,累是累些,但只要做到了就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和问题。

5.

“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

孩子小的时候,每一次规划和安排,我们都要教孩子“先做该做的事才能安心做想做的事”这样的思维模式。

教了,“该做的”日后会成为承担,“想做的”日后会成为信念。

没教,“该做的”日后会成为负担,“想做的”日后会成为避难。

6.

人心都向好;

如果人可以放下某个好;

那只是因为TA找到了某个更好的好;

常人认为那是放下;

只是因为常人未到那个境界,感知不到那个更好的好,理解不了;

7.

活着的时间,并不等于命;

只有注意力发挥作用,命才启动;

注意力不发生作用时,人的所有感觉都是:在等。至于等什么,自己说不清。

而人的注意力会按什么顺序启动呢?

于分类:先痛苦,再喜欢,后需要。

于内外:先自我,再关系,后资源。

所以为什么自卑一直苦呢?

因为占了“自我”和“痛苦”这两个先。

8.

人的态度尊重不尊重;

其本质是:认为人平等不平等;

人的沟通明理不明理;

其本质是:判断事公正不公正;

我们常说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智慧;

其实说到底还是老生常谈的两个词:

平等!公正!

9.

“成长型人格”和“逃避型人格”看似截然不同;

其实两者都有好的未来憧憬,也都有向好的权重机制;

不同只在于对生机和困难的判断差异;

而这判断其实只取决于一点:

人发现希望的能力。

换句话说:发现希望的能力决定了人成功的几率。

10.

智慧,便是懂进退;

何为懂进退?是个方法吗?

不是,是个能量。

持得住自己,则看到全貌,驱动自己做对的事,为进退;

持不住自己,则只看到外界得失利弊,被情绪驱动任性妄为,是妄为;

进退的核心还是:对内自知所长所愿,对外确定使命志向,如如不动,持住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