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官回乡告老,却连回家路费也凑不齐,皇帝得知后大怒:处以极刑

 学生100分之路 2020-11-29

“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从市井崛起的皇帝,世人对他褒贬不一,但历朝历代的皇帝,功过相生,所以也无法全然定义朱元璋的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但无可否认的是,哪怕他在全国范围内严刑峻法以治贪官污吏,也不过短期之内的效果显著。可还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去铲除贪腐之根,反倒是看似成就了一批清官为政,殊不知所谓清官却连一家老小回家的路费都凑不齐,如此便更难以有衣锦还乡一说了。

曾秉正正是那位凑不齐路费回乡告老的清官,他为官数年,积极响应着朱元璋的反腐倡廉号召,两袖清风,不贪污一分半毫,勤勤恳恳为官为民。可是曾秉正如此这般品格,却并未一直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和重用,仕途也没有一路高歌猛进,一直在官职上不进不退,既没有升迁也没有被贬官。

本以为曾秉正会这样一直不温不火地在官位上直至退休还乡,谁曾想曾秉正最终反而落得一个为了凑齐一家老小回家的路费,只能以卖了自己四岁的女儿的方式去筹集的悲凉下场。

这一惊世骇俗的举措迅速在京城大街小巷传遍,同时也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于是龙颜大怒,以曾秉正不知如何做父亲为由,当即便下令抓回曾秉正处以极刑。没了女儿又丢了性命,曾秉正下场悲惨。

为清官,上书建议被提拔

“为官勤政俭清廉”一句便是曾秉正最真实的写照,在急需人才有所建树的时代,曾秉正通过举荐而为官。

官职虽小,但由于正值明太祖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反腐倡廉之风,所以大多数在位为官者,也都不敢随意忤逆圣旨,挑战权威,个个以自保为先,不以公谋私。

换句话来说,不论曾秉正为官的油水有多少,他都是不敢随意揩油收入囊中的,头顶的乌纱帽还是需要费尽心思去保住的,毕竟朱元璋反腐贪污的力度之大,惩罚措施之严酷,令诸人闻风丧胆。

可是说到底,曾秉正不过是一方芝麻官,既没有多大的权力,也没有多丰厚的俸禄,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无量前途而言,这也让曾秉正想方设法另辟蹊径,以得以借势改变自己不温不火的现状,能够咸鱼翻身,得到更好的官位和待遇。

说来也巧,朱元璋整顿风气时,下旨让天下有识之士都能勇于向自己提建议,于是曾秉正觉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趁机向朱元璋奉上了自己长篇大论的建议,以证明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出乎意料曾秉正的建议误打误撞,真的被朱元璋看见了,且龙颜大悦就此提拔曾秉正,“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曾秉正忽然从地方默默无闻的小官直接升为京官,品级更是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因一纸建议,曾秉正就此踏上了他仕途的康庄大道,平步青云。

这无疑让曾秉正尝到了向朱元璋提建议就能得到好处的甜头,于是他一直以上书建议为自己更上一层楼的垫脚石,且乐此不疲。

物极必反,用力过猛被免职回乡

亚里士多德言:人生当中的机会和变化是相伴相随的,人在最得意的时候,往往也会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曾秉正能够抓住机会向朱元璋提建议并就此升迁,这是他的勇,可是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曾秉正已然是一名三品高官,本来就可以就此止步,安于现状,在自己的职位上尽职尽责就好,不说锦衣玉食,起码也能衣食无忧安然过完一生。

可是曾秉正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不厌其烦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朱元璋提建议,可是帝王本就自负高傲,而曾秉正却不断挑战着朱元璋的耐心,况且向帝王提建议这种事情,无非就是在挑战朱元璋的底线。

自古哪位帝王能够真正悉数全盘接受朝廷官员的提议,所以曾秉正最终被朱元璋摘了乌纱帽也是情有可原,这是他自己不知死活折腾的下场,也就落魄得只得卖女儿筹路费返乡,曾秉正的仕途就此终结。

正所谓物极必反,更何况朱元璋生性多疑,曾秉正此举,从他个人家庭来说,不过实属无奈罢了。曾秉正舍弃女儿保全家庭,也是他“舍车保帅”的举措。

可是从朱元璋的角度来看,却被认为这是曾秉正的含沙射影,以驳自己身为天子的尊严,于是立即下旨处置曾秉正,最终曾秉正在回乡途中被截下带走行刑。

这是曾秉正的悲剧,却也是他自己亲手造成的,曾秉正不懂得审时度势在前,有勇无谋在后,仕途最终也就止于三品京官,加之卖女儿的举措火上浇油,生命也就因一句圣旨而终结。

帝王无情,曾秉正终成牺牲品

史书载:“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这便是曾秉正最终的下场,可是帝王高傲无情,自诩何错之有,所以曾秉正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也是朱元璋推行失误政策的陪葬品。

按理来说,曾秉正为官清廉正直,却也照常拿着朝廷给的俸禄,或多或少还是会有点积蓄家底的,谁知最后曾秉正居然连回乡的路费都拿不出来,看似荒谬至极,实则却实属是真相毕露。

当时朱元璋给官员发放的“大明宝钞”,由元朝采纳而来,纸币面额庞大,却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规律,自然在民间流通的就极少,并不普及。所以曾秉正拿的俸禄其实严格来说,并不值钱,只不过是几张写着数字的纸币罢了,面额与价值并不相等。

可是这一点身为帝王的朱元璋自然是忽略不计的,万人之上的帝王高傲自大,绝不会相信曾秉正真的毫无积蓄,自认为这是曾秉正挑战自己的行为,是故意作秀,所以曾秉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缩影。

大明宝钞

身为官员,曾秉正的确问心无愧,两袖清风不贪不腐,可是他略输计谋,不知如何讨好帝王的欢心,也就无法在仕途路上走得长远。

可是曾秉正最终选择以国家为重却疏于自己的小家之时,也就给了朱元璋制裁他的借口,不论他是否走到了得卖女儿筹集路费的绝境,曾秉正终究还是做错了。他的举措为世所不容,更别说朱元璋是否会体谅他了。

好花盛开之时,就应该尽情地摘下,不要多等,因为美景转瞬消逝,花儿凋零萎谢后落在尘埃里,也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曾秉正因抓住机遇已然京官在位,身份高高在上,地位不可撼动,本是一路繁花相送的仕途梦,可是他却不懂得见好就收,最终在政治舞台上早早地就谢幕退场不说,还被朱元璋处以极刑,下场凄凉。

这是曾秉正的愚昧,伴君如伴虎,一将功成万骨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