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官回乡告老,却连回家路费也凑不齐,皇帝大怒:处以极刑

 亓重阳 2022-04-03
图片
“两袖清风”—为官清廉者大多都一心为民,家中贫困也是在所难免。历数大多清官都深受百姓拥戴,还得到当朝国君的赏识。但凡事有例外,也有不少清官下场凄惨,其中明朝有位清官却被皇帝处以极刑,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历朝历代官员的俸禄都分等级发放,其中宋朝官员的俸禄最高,明朝官员俸禄最低。明朝的官员劳碌而又辛苦,另外休息日少得可怜。这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莫大关系,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尝尽人间疾苦,看透世间炎凉。
曾身处底层的他更知晓社会黑暗,尤其痛恨贪官污吏。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天下群臣极其严苛,稍有差池轻则罢官免职,重则诛杀九族。
图片
不同寻常的当官之路
如此一来,朱元璋应对清官极其欣赏,但实则并非如此。有一位清官回乡告老,却连回家路费也凑不齐,皇帝得知后大怒:处以极刑,这是怎么回事呢?
朱元璋在位之时有位名叫曾秉正的清官,正义直言却被朱元璋处腐刑,腐刑即是宫刑,就是古代极其残忍的肉刑。
据悉,曾秉正起初也是深得朱元璋器重,他曾任陕西参政、后任通政司正史,官职都是当时的朝廷要职。足以可见,朱元璋对曾秉正曾极其欣赏才极力提拔他。
而曾秉正为官之路也不同寻常。曾秉正是江西南昌人士,出身书香门第,他从小饱读诗书,小小年纪就满腹经纶。可他并没通过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因为当时朱元璋刚一统天下,推行科举制度还需要一段时日。
图片
若说时运不济也不是,初建明朝时官府各个部门正急需人才来为朝廷效力。古时的科举考试需要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入朝为官,对当时并不适宜。于是朱元璋颁布相关推荐人才的机制,大力鼓励地方官员推荐当地人才给朝廷。
曾秉正恰在此时被人推荐担任海州学正这个九品芝麻小官。明朝的学正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局长,海州又极其偏僻贫困。曾秉正作为一位贫困县的县官,又未经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重用的几率是微乎其微。
若如此下去,曾秉正的仕途就只能如此,想要平步青云可谓是难上加难。但在明朝初建之时,朱元璋除任用贤能人才之外,他也颁布各类相关政策来巩固江山社稷。
图片
抓住时机从此平步青云
洪武九年,朱元璋在文武百官中设置一个以“天变”为主题的辩论大会。天变就是天象发生异象,如日蚀,星陨等天象都被古代人视为将有天灾人祸等重大事情发生。而刚当上皇帝的朱元璋面对天变更是惊恐不已。为稳固政权朱元璋遂下旨命天下群臣向自己提建议,以此来得到治国良策。
离皇城千里之外的曾秉正自然也得知朱元璋的这一诏令。不甘一生教书育人的曾秉正认为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确实以曾秉正当时的处境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朱元璋的关注。
本博学多识的曾秉正握笔洋洋洒洒写下长篇大论,文中给朱元璋提下很多建议。这要在平时,估计朱元璋也没耐心阅读曾秉正的长奏折,可朱元璋整日忧心忡忡,期望有人能替自己解答疑惑。
图片
当他阅读曾秉正的奏折时发现他曾秉正所提观点与自己不谋而合,当即朱元璋便将大赛冠军定为曾秉正,还特别提拔曾秉正为思文监丞作为嘉奖。没多久,曾秉正又从思文监丞做到刑部。
仅一年多时间,他就担任陕西参政,参政在明朝是位阶从三品的官职,升迁速度之快令常人是望尘莫及。后通政司成立后,曾秉正又担任通政司正史。短短数年时间,曾秉正就从九品小官晋升为三品大员。
告老还乡却被处以腐刑
虽在朝中官居要职,但终究是伴君如伴虎。草莽英雄出身的朱元璋同样是凡夫俗子,也有喜怒无常之时。起初朱元璋对官员们的意见是积极采纳,但时日一长难免心中不悦。可曾秉正能飞黄腾达就是依靠自己的谏言才得到朱元璋的器重。
图片
担任要臣之后的曾秉正仍继续向朱元璋进献直言,希望朱元璋能继续将他委以重任。哪知忠言逆耳利于行,大多数人难以忍受直言不讳,朱元璋同样如此。起初他对曾秉正的直言是勉强忍受,后干脆下旨让曾秉正告老还乡。
对于皇帝的圣旨,忠心耿耿的曾秉正也不敢忤逆,辞官后他便收拾行囊决意回家。当时曾秉正虽位居正三品,但明朝官吏俸禄本来就微薄。曾秉正为官期间清正廉明,不贪不占尽心竭力为民服务。
在朱元璋罢免曾秉正的官职时,曾秉正两袖清风,连回家的盘缠都没有。而他又刚正不阿,不结党营私,再加上解甲归田后基本有去无回,自然无人愿借盘缠给他。万般无奈之下,曾秉正只好把自己四岁的女儿卖掉才凑齐盘缠。
图片
谁知曾秉正卖女之事不胫而走,一时街头巷尾纷纷议论,很快这件事传到朱元璋耳中。本来就对曾秉正不满的朱元璋得知曾秉正卖女之事勃然大怒。
朱元璋认为曾秉正为人父母做出如此有违人伦之事实属大逆不道,当即下令把曾秉正捉拿回来并处以腐刑,这下曾秉正身心受到重创,从此都无法延绵子嗣对古时人来说真是生无可恋。
被朱元璋处以极刑的曾秉正从此再也未出现在史书上,相信他日后的下场也是极其惨烈的。朱元璋能如此痛下毒手也验证一句话“最是无情帝王家。”
图片
曾秉正恪尽职守,安守本分,对皇帝是忠心耿耿。如此一位清官却因朱元璋的龙颜大怒而落得悲戚收场。在历史上,力争上游者不计其数,很多人被重用后最终却惨遭毒害的不在少数,可如曾秉正那样被皇帝下令处腐刑的少之又少。
腐刑对当时的男子极其伤尊严,或许受刑后的曾秉正也幡然醒悟,若当初不上奏折提建议,安守本分在海州当学正也并非坏事。
他大可平安一生,晚年儿女绕膝,享受天伦之乐。也难怪古时不少才华出众之人选择淡泊名利,隐居山野,或许他们早已看透官场黑暗,帝王无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