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广周报│看不完风景如画,数不尽千年风流——引人入胜的冈上镇

 老骆驼4753 2020-11-29

日前,江西省妇联在全省确立了首批22个家风家教示范基地。南昌县冈上镇月池“教授村”榜上有名。

有“才子之乡”之称的冈上镇,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有走出了三百多位教授级人才的“教授村”;这里历史底蕴丰厚,唐朝时就已繁荣兴盛的市汊古码头、江南最大祠堂吴氏家庙坐落于此;这里环境优美,拥有百棵古樟树、千亩杉树林、万亩沙丘……这个南昌县西南面的边关镇,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展现出吸引众生的魅力。


闻名全国的“教授村”——月池熊村

在月池熊家村口,一块刻有“教授村”的石碑赫然矗立。十余棵百年老樟树矗立在村头,古老的气息扑面而来。传说每当村里出了一位秀才,村里人就会在村子里种樟、树名牌,久而久之,月池村长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樟树林。

今天,百年古樟树,就成了“教授村”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古树的一旁,有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周围以水泥、石块砌成,据村中的老人说,这一汪池塘就是月池村名的由来。

月池“教授村”以熊氏家族为主,目前村里只有100余人居住,但是在外地的月池熊氏却达4000人之多。据考证,月池熊族最早是由湖南迁移过来的,过豫章(今南昌市)后分为两支,一支迁到新建县,另外一支又分成三支,分别在南昌县冈上镇的月池、兴农村和广福镇的下坊村定居下来。

熊氏后人讲述,月池熊氏家族的先祖熊世昌(1786-1864年)即“茝香先生”的三个儿子熊泳和、熊论和、熊谏和都从事商业活动,而且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后来,在宁都县与当地豪绅吃了官司,意识到知识最重要。于是,熊氏先祖便开始“兴教育”,要求后代子孙每房要有一人读书。

清朝是月池熊氏的鼎盛时期,从这里考上进士、榜眼、探花、举人和秀才的可谓不胜枚举。当时殿试高中者省亲祭祖,头戴乌纱、身穿红袍、腰系角带、脚蹬朝鞋、鸣锣开道回乡必先迈进当地的“乌纱门”。而且,考上进士可以修建排房,排房连成一片,被当地村民称为“大夫地”。排房巷宽两米,幢与幢隔巷相连,人们从东头到西头下雨不湿脚,手不撑伞。

近代,月池村延续了古时候学习的习俗,大量人才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据不完全统计,自清末以来,月池村走出的副教授、副处级以上科教人员、官员、高层管理人员共有313名,其中知名人士有上将熊光楷、中科院院士熊大闰、清华大学教授熊光楞等。

百年“心远中学”从冈上镇发源

“心远奖学金”的设立,极大地激励了熊家子弟的学风。“将来每房至少得有一人读书”,先祖熊世昌这一句金玉良言恩泽了后代子孙,也形成了熊氏家族书香传世的家风。熊家许多代人都受惠于家族兴办的新式教育。熊家人在江西是最早、最多考取官费出国留学的家族之一。

心远小学旧址

而后,熊氏子孙继祖上“博学”、“志才”家风,承严复革新师训,抱科教兴国之志,将家族教育拓展至社会教育。1901年,来自月池村的江西最后一位解元熊元锷,决心以科教兴国,便和堂兄熊育钖等人创办私立心远英文学塾。熊育钖曾系统研究过严复的论著,经过长期思考后,他决定以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科技人才来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


1901年,他创办了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1905年改名为私立心远中学堂,1911年改为心远中学,即南昌二中的前身,熊育钖任校长。1922年,他又以心远中学为基础开办了心远大学,填补了江西无综合性大学的空白。心远大学与当时的天津南开、湖南明德同为私立名校。

在如今的月池温厚高速公路旁,有一座墓,墓碑上书有“心远之源”几个大字,这便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熊育钖的墓。1992年,南昌二中的校友将他的墓迁回月池村,以纪念这位一手创办心远中学的老校长。

870余年的“江南最大祠堂”吴氏家庙

蚕石吴家村的吴氏家庙可谓古代祠堂建筑中的翘楚,其精妙的建筑结构足以抵抗八级地震,其规模宏大更是被称为“江南最大祠堂”。

吴氏家庙

吴氏家庙主始建于公元1144年,至今已经有870多年。关于吴氏家庙的来历,还要追溯至古代的一位帝王。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该村吴氏家族是吴王夫差的后裔,因被越王勾贱灭亡之后,举国逃离,他们首先逃至抚州泉陂,后又迁到南昌蚕溪。吴氏后人安国公斥资修建祖庙,供后代奉祀祖先吴王夫差,以表示蚕石吴氏乃吴王之后代。

吴氏家庙建于蚕石村之东,地势前低后高,左有湖水相抱,右有曲径相绕,在风水学中,这是十分理想的位置。此外,吴氏家庙结构布局也十分有特色。吴氏家庙由三开三进组成,南北中轴线、整齐的东西对称。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三个大主体建筑——前门殿、萃涣堂和崇本堂。最为精彩的便是前门殿,因为地面用红石铺制而成,整体色调笼罩在一片暗红里,中间摆放着吴家祖先的画像。置身其中,回头看东面正门处,有两个亭子,其中一个据说曾经挂着祈福的大钟,如今大钟已不在,但钟井上的雕花依然精致迷人。庙内柱体多达133根,曾经有江西省博物馆的专家对吴氏家庙进行考察,发现殿宇为抬梁木结构,可防八级地震。

为什么一个祠堂能称之为家庙?对此,当地村民表示,古时候只有有官、爵者才能建起家庙,而吴家的祠堂正是因为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所以称之为“吴氏家庙”。

在吴氏家庙里,有四个门廊上分别刻有“光前”、“裕后”、“继往”、“开来”八个大字。据说这八个大字源于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虏后,每日卧薪尝胆,并定下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计划,也就是用十年的时间使人口多起来,并教育训导人民提高素质,使国力强大起来,从而一举复国。因此这些是代表吴姓人希望自己的子孙兴旺,繁荣富强的一种美好愿望。

市汊码头见证千年繁华

市汊码头

根据冈上镇志记载,市汊码头位于赣江东岸,冈上镇政府西南4公里处,为赣江下游深水码头,可靠100吨以上船舶风港湾,是南昌、新建、丰城三地农副产品,如花生、瓜子、芝麻、豆子等的集中外销地,又是赣江上流及瑞河沿岸竹木材扎运下长江的口岸,成为水路运输集散地。  

自唐初起,冈上就有洪洲窑,窑火经久不衰,烧出的瓷器从赣江启运,销往海内外。当时的市汊码头就已成为水路运输集散地;明清时,市汊码头成为相邻地区、赣江两岸货物集散、人员流通的交通重镇;抗日战争前,每天大约有50艘船在此装卸货物;抗战时期市汊码头遭受日军破坏,抗战胜利后得以恢复;上世纪50年代,随着私有企业国有化,交易逐渐减少,古码头渐渐褪去昔日的景致;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有很多船只通行;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路网的完善,加上离市区较远,码头逐渐走向衰败。

在市汊码头附近,有一条见证昔日繁华的老街,叫市汊老街。据当地老人讲述,新中国成立前,市汊有各行各业店铺300余家,其中代理行7家,代客运销粮食、棉花、茶叶等,仅吴利泉代理行就包有3艘轮船运粮食,上至赣州,下至上海。此外还有碾米厂10家,造船厂5家,木竹行6家,客栈、酒楼、茶铺、南杂店几十家。“上有市汊、下有滁槎”是一直以来流传在南昌民间的俗语,可见当时市汊街道的繁华。


据悉,在南昌县近期规划建设中,拟恢复冈上镇市汊码头,打造赣江边上一个现代化港口,重现昔日繁华。

风景如画的生态名镇

普陀佛塔

在冈上镇,有一个明代文物,叫普陀佛塔。普陀佛塔座西面东,平面呈八角形,占地面积1.48平方米,素面塔檐向上的八个面中间均凿一马蹄窝,尤具特色。普陀佛塔是研究明代中晚期佛教、民俗和塔僮艺术宝贵的实物资料。

在冈上镇,有一个生态公园,叫兴农省级沙漠生态公园。昔日兴农省级沙漠生态公园曾是一片沙漠,通过30多年的综合治理,沙化得到扼制,原生态得到全面恢复,成为全国风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示范基地、全国治沙典范的万亩湿地松生态公园,2007年正式成为南昌市第五个省级森林公园。

在冈上镇,有一个乾隆题名兴隆庵的寺庙,叫兴隆寺。传播礼教佛法的兴隆寺,门楣正中匾牌上刻着“兴隆庵”三个大字,这是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研墨题名的。当年的“兴隆庵”早已损毁,仅剩这个旧门坊,已被列入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冈上镇,有一个候鸟天堂,叫禅师岭。禅师岭海拔35.3米,面积0.21平方公里。古木参天,松树、杉树生机勃勃,鸟语花香,是候鸟的天堂。岭头古庙巍然,岭脚庵寺坐镇,古朴僻静。

在冈上镇,还有一个绿树成荫的低坡沙丘地带,叫道士洲。道士洲是低坡沙丘地带,古木参天,杉树茂盛,沙丘绿林成片密集,绿树成荫。曾经有道士在此居住,传播道教文化,故此得名。

打造全国独树一帜的特色小镇

接下来,冈上镇将重点依托月池“教授村”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挖掘独特的人文特色和生态禀赋,围绕文化主题,将村史馆、月池古井、乌纱门、纯如亭、半月池塘、教授村碑、熊育钖墓、灌千湖等文化景点进行整合包装,同时吸纳冈上镇“十、百、千、万”的生态人文资源,重点培育和引进文化创意产业、观光旅游产业、生态休闲产业、教育实训产业等,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形成“人无我有”的区域特色文化,推动文化资源建设、保护、治理并举,做活“教授村”文化文章。

同时,充分依托全镇独特的生态资源,唱响“国家级生态乡镇”名片,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努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