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全世界向他们关上门的时候,上海是唯一的例外

 昵称535749 2020-11-30

苏州食材管家 11-29 09:10 

​​“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上海是唯一的例外”。

这是德国三大集中营之一——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改建的博物馆,序言中的一句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约600万犹太人遭纳粹屠杀。

而上海这座城市,带给了他们生的希望。

上海,曾经在二战期间庇护了约两万犹太人。其中很多人,成为其家族唯一的幸存者。

遗憾的是,这段历史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随着当年的幸存者逐渐衰老离世,这个关于“接纳和帮助”,关于“生命和尊严”的动人故事,面临被湮没和遗忘的危险。

因此,就有了纪录片《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

这是中国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上海犹太难民寻访行动,摄制组历时8个月,辗转德国、奥地利、美国和以色列等多国,采访了近40位曾经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

在拍摄过程中,摄制组真切地感受地时间的紧迫。有一位亲历者,原本约定在美国和摄制组见面,但就在摄制组出发的前几天,她的儿子发来一封邮件:她突发急病去世了。

因此,本片所呈现的犹太难民幸存者的采访和回述,无一不是珍贵的历史史料。

几乎所有的采访都很生动,语言充满感染力。一张又一张苍老的面孔,用真诚的眼神,诚恳的声音,表达了这样的心情:

“我们是外国人啊,但是中国人接纳了我们,接受了我们。”

“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什么’反犹主义’,我们和中国人生活在一起,感觉到很舒服。”

定居美国新泽西州的贝蒂,至今爱吃中国菜,儿子、儿媳都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别的美国家庭习惯在餐桌上摆一瓶番茄酱做调料,贝蒂则喜欢摆一瓶酱油。每到新年,贝蒂还会给家里的孩子发红包,这又是一个让邻居们看不懂的中国习俗。

曾经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们,当下几乎每个人都是儿孙环绕,对生活充满感恩:“我的家族几乎只剩下我一个人。但是因为我幸存了,现在我又有了一个大家族。”

《生命的记忆——犹太人在上海》是与时间的赛跑,是对历史的追寻,更是向生命的致敬。

逃往上海

1938年,纳粹开始对犹太人进行有组织的迫害。更加令人绝望的,是世界各国对逃亡的犹太人关上了大门。上海,却像茫茫大海中灯塔顶上的那束微光,给犹太难民以生的希望。尽管因为陌生而心生担忧,因为颠沛而历尽磨难,上海最终还是成为了他们生命的栖息地。

一张逃往上海的船票,一份离开祖国的签证,成为生与死的分界线。谁能拿到船票,谁又能给他们签证?上海,这座万里之外陌生的东方城市,将如何迎接这些背井离乡的犹太难民?

融入上海

彼时的上海,饱受战乱之苦,周边上百万的中国难民涌入,所有人都在为生存苦苦挣扎。两万多犹太难民抵达上海,他们担心中国人会敌视和排挤他们。但是,出乎他们意料,中国人平静地接受了这些异乡人。生命一旦落下了脚,就有了无数的可能。

本集通过幸存者的讲述和大量珍贵的文件、视频史料,鲜活地再现了犹太难民融入上海的过程,这中间有生活的辛酸,也有关于成长的欢乐;有死亡的威胁,更有守望相助的动人故事。“五方杂处”的上海,由于犹太人的到来,又多了一方。

隔都生死

1943年,日本占领当局将“无国籍难民”强制迁入虹口隔都,犹太人已经趋于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几年辛苦打拼换来的产业、住房、工作,通通化为乌有。饥荒与疾病肆虐,人身自由受到限制。隔都的街道上,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都会传出压抑的哭声。就在生活的信心摇摇欲坠之时,日本战败的消息传来。只不过这种欢乐没有持续太久,欧洲亲人们惨遭屠杀的噩耗,开始不断地被证实。

直到这时,这些避难上海的犹太难民才真正意识到,上海在他们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战后七十年,当这些当年的亲历者被我们一一找到,当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些采访和拍摄,既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历史的反思。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