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1岁孙燕院士,研究癌症60年,忠告:3种食物别再吃,致癌性太强

 悟道谈风水 2020-11-30

孙燕院士,今年91岁,有着肿瘤科的“奠定人”一称。

孙院士从30岁就开始研究癌症,以肝癌为主,至今已有60余年了,为人特别和蔼,对学生也非常有耐心。

在一次的访谈中,一个群众向孙院士提问:“您研究了这么多年癌症,可否将您的心得分享给我们呢?日常怎么样才可以预防癌症呢?”

孙院士回答:“平时如果想要预防癌症,那么饮食是非常重要的,有3种食物,我从来不吃。”                                                                                                                                                                                 

忠告:3种食物致癌性太强,劝你别再吃

第一种:霉变食物                                                                          

说起来霉变食物,相信很多人应该都非常熟悉,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一些水果、五谷杂粮、储存不当,很容易就会发霉,而此时便会滋生出一些有害肝脏健康的真菌类物质,名为黄曲霉毒素。

此毒素毒性非同小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此物质比砒霜还要毒上几十倍。

并且摄入1毫克就可能导致肝脏发生癌变。

但是很多人觉得发霉的食物扔掉太浪费,于是便选择削去发霉的部分,剩下的继续食用,或是用高温水煮一下。

这种方法其实也是错误的,因为高温无法破坏其毒性,并且看似完好的部位也会存在黄曲霉毒素。

第二种:腌制食物

很多人都喜欢吃腌制后的食物,尤其是腌制的腊肉、辣白菜、黄瓜等。

这些食物虽说美味,但切记不可多吃,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质——亚硝酸盐。

众所周知,肝脏的工作是以分解毒素为主的,所以摄入体内的亚硝酸盐基本都是由肝脏进行分解、代谢的,而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后,亚硝酸盐会变成亚硝酸胺。

若肝内的亚硝酸胺过多,很容易导致肝组织纤维化或是肝细胞病变,诱发肝癌。

但是并不是说一口也不可以吃,偶尔尝尝鲜还可以,不可天天吃。

第三种:久泡菌类

我们家中的木耳、银耳、香菇等菌类,基本都是以风干的形式储存的。

在食用前需要泡发一会才可以食用。

但很多人为了“省事”,会选择一次泡很多,放在冰箱中,吃的时候拿一点。

这种方法是绝对错误的。

因食用隔夜泡发的木耳中毒的例子大多数人都听说过,久泡的菌类其中会滋生一种名为米酵酸菌的毒素。

此毒素虽毒性不及黄曲霉毒素,但常常摄入,依然会增加肝脏癌变的几率。

肝脏受损后,身体会出现以下几种异常,占一个,早做肝CT!

◇ 右腹部疼痛;

◇ 常常乏力、食欲下降;

◇ 腹泻、呕吐、消瘦;

◇ 口干、口苦、口臭;

◇ 皮肤蜡黄、无光泽;

◇ 尿液如茶色、异味重;

◇ 伤口愈合速度慢、容易感染;

◇ 大便发黑、粘马桶、腥臭;

◇ 常常发烧,难以退烧。

养护肝脏健康,需要你养成2个好习惯

首先,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

晚上是肝脏的主要“工作时间”,大约从23:00至2:00之间,此时间段内肝脏会进入高强度的排毒模式。

若此时不能进入睡眠状态,肝脏则无法正常的排毒,毒素可能会堆积在肝脏内,不仅会增加肝脏的解毒负担,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肝脏病变的几率。

若想拥有一个健康的肝脏,那么优质、充足的睡眠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要多喝水。

及时补充水分,对于体内各个器官都有一定的好处,尤其是肝脏。

常常补充水分,可以有效的润养肝脏,并且对于肝脏的排毒工作还具有促进作用。

水中加入云台冰菊,效果会更好的。

云台冰菊的产地在河南焦作,这里是古代的怀庆府,此菊属怀菊亚种,其中具有多种养肝元素,如:生物碱类、菊甙、氨基酸等,被称之为“百菊之王”。

菊甙、生物碱类对体内有害肝脏的自由基起到很好的灭活能力,同时还具有修复受损肝细胞的能力,降低肝脏受损几率;

氨基酸可以延缓肝脏的衰老速度,并且还可以提升肝脏代谢脂肪的能力,被多数人称之为“养护肝脏小能手”。

建议开水冲泡,每日一杯。

小贴士:肝怕酒

酒中含有极多的乙醇,此物质摄入后,会成为乙醛。

会损害肝细胞的完整性,堆积过多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加患肝病的几率。

建议适度饮酒,不要酗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