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刚川》——兵者,以勇驻世

 zhb学习阅览室 2020-11-30

  今年是中国志愿军赴朝抗战70周年,刚刚上映的电影《金刚川》就记录了抗美援朝战争临近结束时的一场重要军事行动——横渡金刚川。电影的英文名称翻译成“牺牲”,所有战争都有牺牲。

  从7月下旬电影院恢复营业之后,已经上映了多部战争题材的电影,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乔乔的异想世界》)的欧洲战场,从抗日战争(《八佰》)到抗美援朝(《金刚川》)的亚洲战场,没有一个战争不是残酷的,没有任何牺牲不是壮烈的。无论是英军、德军、美军、国民党军队、中国志愿军,所有的军人一而再地展现着勇者无畏。

  兵者,以勇驻世。但人并非生而勇敢。正常的恐惧是人类发展中具有生存适应性的一种强烈感受。有些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或者随着生理功能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另外一些恐惧则是通过亲身经历或者耳闻目睹而逐渐习得。早期关于恐惧发展的研究中,研究者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列举出自己害怕的事物,每个孩子平均列出了7.5件自己害怕的事物。还有人曾经使用问卷的形式让一千多名成年人回忆了在童年到青年时期的恐惧以及这些恐惧的强度。研究发现,有些恐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比如怕血、怕迷路、怕陌生人、怕童话故事里的怪物。另一些恐惧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比如怕电闪雷鸣、怕强盗、怕大型机器。还有些恐惧则在青少年早期达到高峰,随后降低,比如怕动物、怕黑、怕死、怕鬼等等。虽然恐惧随着年龄有所变化,但很多恐惧在成年之后依然存在。

  英雄并非没有恐惧或者克服了恐惧。就像《八佰》中所展现的不少士兵,开始也都怕死、畏战。有人曾比较过美军战争英雄和普通战士在战场上的情绪变化,发现那些曾被授予银星徽章的战斗英雄与普通士兵一样会感到害怕,而在战场上他们的恐惧甚至比其他士兵增加得还要更高。

  死亡是人类最常见的恐惧之一。死亡恐惧源于很多方面:恐惧痛苦与折磨、恐惧未知、恐惧不存在、恐惧分离、恐惧丧失、恐惧末世降临等等。当死亡威胁越逼近,这种恐惧就会越发紧迫和强烈。人都有趋利避害的逃生本能,但是在战争中,很多士兵却为了“更高的荣誉”而主动冒险甚至慷慨赴死,这种有违“生本能”的勇气,并不单是在战场上,即便是在和平年代,为了正义、为了他人,而将自己的生命放在危险当中,也同样是勇气。

  勇气是一种不畏风险与恐惧、追求目标或达成目的的能力,也有不同的类型。比如心理学家区分了三种勇气:身体的、道德的、心理的。身体勇气是指面对身体的危险,道德勇气是在危险面前保持个人完整和真实,心理勇气是指即便内心挣扎或内心痛苦仍能主动面对、采取行动。比如患有绝症的人能够笑对病魔就是一种心理勇气。心理学家们将“道德勇气”定义为一种“需要付出高昂代价而没有(或极少)回报的亲社会行为”,凡是有利于他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可统称为亲社会行为。我们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亲社会行为,有些时候我们举手行小善,有些时候也希望自己对人的友善会有所回馈。但勇气与其他亲社会行为最大的不同,在于需要付出高昂代价的同时还不求回报。在战争中的勇气,往往是这三者的综合。

  勇气与个人特质有关。关于战斗中的勇气,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进行的研究就显示,那些“超级战士”更加有智慧、更成熟,展现出更多的领导才能。勇气也与人格有关,比如宜人性高让人更具同情心、更有大爱,尽责性高更能坚持不懈,开放性高往往创造力强、更能在困境中寻求出路。

  除了这些广泛性的人格特征,还有人提出了一种“硬汉”人格特点,是指我们对于自己和世界所持有的一套看法。“强硬”的人总是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只要肯做就能获得好的结果,认为每天的压力都是新的挑战,也更具备勇气。

  勇气与环境有关。上世纪七十年代一项对阿以战争中士兵“勇气”的研究发现,在特别激烈的战斗中,更容易激发勇气,士兵在集体中也更容易表现出勇敢。一项对克罗地亚内战老兵的研究指出,集体行动是英勇行为最大的影响因素。当周围的人目标是“共同利益”时,人们远比“个人利益”时更容易表现出勇气。一项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做出“普世勇气”行为时(被普遍认为是勇敢的行为)往往更有自信,害怕也更少,而“个人勇气”(只针对自己的勇敢行为)则更容易受到羁绊。

  勇气与目标有关。研究发现,勇气与主观幸福感成正比。有勇气的人更幸福,可能与“意义感”有关:幸福感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生活有意义、人生有目标,而追求目标则是勇气的内在动力之一。另一方面,勇气能提升幸福感还与自我效能有关: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件事情,也会促进人们迸发勇气;而缺乏自我效能感则与逃避、回避有关,正是缺乏勇气的表现。第三是对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对于自我的怀疑会让人们容易屈从于他人的价值判断,而勇气则是在面对冲突和拒绝时勇于表达自我观点和价值观,在面对强权时为了更大的正义而挺身而出。

  在战场上的荣誉,同样会让战士更加勇敢。《八佰》中日军大佐与国军中校决战之前的对话、《金刚川》中美军飞行员与志愿军高射炮手的较量,都关系到个人的荣誉。研究者曾经计算过5000名德国空军飞行员的表现(每个月的胜利记录)和在军中的评价,结果发现一旦某名飞行员获得了公开表彰,他在之后的表现也更为出色。横向比较发现,优秀的飞行员,他的战友也很优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前战友受到嘉奖,自己也会更加拼命。为了荣誉、为了在竞争中胜出,死亡似乎也不那么可怕。

  血肉之躯造就了钢铁长城,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气荡气回肠,值得永世铭记。这样的勇气也将鼓舞着我们追求和平、追求真理:真正的勇者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之所向、虽死无悔。

(中国数字科技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