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了很久没效果,90%的人踩了这些坑!方子宜艾灸

 方子宜艾灸 2020-11-30

艾灸,经常是连在一块说的,以致于不少朋友认为,只要是燃烧艾条就是在做灸。常见的几种号称自己是在艾灸的做法:

随身灸盒:有铜盒和带孔木盒。

铜盒的热是一大片的,经常是找不到艾条的能量进入身体的感觉。即使撞到了艾条的能量进入身体的点,除去该点的热感,是锐利的、不舒服的。有个网友告诉我,他用铜盒灸后背,有个点感觉热进到身体里,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很爽,但过一会儿,金属盒子就开始特别烫。他想继续享受热量进入身体后的那种感觉,于是就硬忍着烫,结果烫出一个大水泡。他问我怎么办?我说别再用铜盒灸了。

带孔木盒有好几种,单孔、双孔,甚至六个孔的。这种比铜盒好一些,但是艾灰厚时刮灰就很不方便。然而,不是孔越多越好。有一位艾灸课学员说她以前用六个孔的艾盒,感觉到有个点从那里艾热进到身体里,浑身都松下来了。但每次灸后都很口渴,她以为是越渴越好,促进排毒。其实是其他几个孔里的艾条,热没进到身体里,热量停留在皮肤表面,生成邪热,烤得口渴。这样是一边治疗一边伤害。

 

  

 

还有很多使用艾艾贴的,体验感是很糟糕的。前半截,没感觉;后半截,太烫。最后皮肤上还留下一些不明成分的痕迹。

艾灸床在美容院很常见,这种方法简单粗暴。做法就是床底下加艾绒,点燃;人躺床上。看着全面覆盖浑身都暖到了,还是没有解决好一个问题:找到艾热进入身体的点。灸不离穴,艾热是通过点,为身体所吸收的。整个面的刺激,叫烘,不是灸。

长蛇灸(督脉灸)做法:把姜片铺在后背中间,再铺上艾绒,点燃艾绒,场面非常壮观。我个人看法,这种做法伤阴。有个朋友,夏天做了三次督脉灸,头发全部白掉了。我建议,能不做督脉灸,就别做。还有开艾灸馆的粉丝来问我怎么样能防止督脉灸给客人灸上火,实际上本身这种方法就是不对的,我的回答是无解。结果技术上改变不了,很多人就从物理上去改变,于是就在后背上多铺几层毛巾来防止上火,达到即使灸不好也不会上火,也灸不坏的效果。。。

脏腑内灸做法:点根艾条,让你用鼻子吸艾热。我个人看法,这种做法不可取。艾热进入身体后,是通过经络系统作用到脏腑的。艾热再好,对人体而言,也是异物。脱离开经络系统,直接吸艾热到肺里,反而可能会灼伤肺泡。类似地道理,食物必须经历胃肠系统的消化吸收,才能为身体所用,直接把水灌鼻子里,能润肺吗?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这些所谓的艾灸,每年新出来的看起来是在艾灸的做法,不在少数。必须心中有定见,才能对各种新奇产品有所判断。

  

 

 

什么是真正的艾灸?

其实艾灸身体的吸收点。灸的地方不烫,就是有灸感,就是在灸;灸的地方很烫,就是在烤肉。脱离灸感,说艾制品多好,或者选穴多么精准,或者手法如何了得,都是噱头。

灸感,就是艾灸的时候身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如果艾灸的方法对了,艾灸的能量被身体吸收,在体内发挥作用,身体就会有灸感。或者是扶正阶段的热感,或者是驱邪外出阶段的非热灸感。现在很多人在艾灸是艾灸的能量没有被身体吸收,皮肤表面很热,热到出汗,身体里面确是很寒的。这样的灸法及时灸个几年也不能达到治疗调理的效果。

一个完整的灸感传变的过程,大概可以分成四部分。

  • 1、激发期

有些同学艾灸了半天,艾条虽然距离皮肤很近了,但还是感觉不到热量,就开始着急了,“我是不是病得太重了?是不是应该再近点?”结果再近点皮肤果然就变红了。

这个时候,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放松下来,去认真细体会,虽然没有热的灸感、或是很微弱,但我们的身体会有其它的感觉。比如,发冷、感觉有风、肚子咕噜咕噜的在动,局部酸痛压痛、麻酥酥,等等。总之,不是完全没有艾条存在感。这就是暖身阶段,或者叫化冰阶段。

我们的身体里有津液,有臓腑,这就好比一盆儿水,但每个人的水温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需要的暖身的时间都不同。经络通畅、气血较足的人,根本不需要暖身,直接进入状态。但对于阳气较弱、寒湿瘀堵重的人,会停留在化冰阶段久一些。一天、一周,一个月都有可能。

  

 

处在激发期,就要求两个人都不能着急,以化冻柿子的方式和耐心,控制好火候,一点一点给予身体能量,让身体慢慢松解开、化开,灸感自然慢慢会起来。否则一不小心,烤的外焦里嫩,结果非但冰没化掉,还会引入邪热。有些同学说,一灸就上火,很有可能是处在激发期而贪热造成的。

  

 

 

对于停留在激发期较长的人,建议在灸之前先推开肚子里的瘀堵,帮助疏通,再扶以正气,臓腑推通了,灸感会有大大的提升。

  • 2、传导期

经常会有同学会问,“老师,我肚子很堵、很多结,是不是不能灸?灸了是不是容易上火?”

其实,臓腑完全没有瘀堵的人很少见,真是堵到没有灸感的人,也很少见。所谓“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许多人瘀堵的根本原因就是阳气太弱无力推动,灸进去的能量正好可以帮助化瘀散结。所以臓腑瘀的程度,影响的是能量的利用率,而非能不能灸。

所以大部分人,会越过激发期,直接进入传导期。也就是所谓的气至病所。

“气”,就是能量。“病所”,可能是症状所在的局部。

比如痛经,病所就在小腹。再比如外感,症状集中在头部。这时就近取穴,热量能很容易直达病所。

  

但“病所”有时候不一定和症状所在区域一致,也可能是背后病机所在。

喝过大酒吗?喝大了哪儿最难受?肯定是胃。但如果直接灸中脘,多半儿越灸越难受。为啥?因为这时虽然症状在胃,但其实是因为酒精使肝气生发太过、克伐脾土造成的,所以解酒最长用的穴位是至阳、或期门。

这下是不是觉得艾灸也不是那么简单了?这就要求施灸者会点简单诊断,以及在病所不明的时候,耐心、细心的寻找灸感最佳的区域,也就是病机所在。

我们平时遇到的亚健康、慢性病患者居多,五臓六腑都有问题,单一症状又不明显。能量给进去,身体为了维持各方的势力均衡,会平均分配能量。所以在治疗的初始阶段,能量趋于游走不定,不会固定在某个局部,身体也不会有反应。这时有些同学就开始纠结,“这没气至病所呀?是不是选穴不对?要不要换个位置试试?”暂时理解不了的时候,就先把问题搁在那儿,尽量稳定的把能量源源不断的送进去,倾听身体的声音,等待身体告诉你答案。感受而不干预,无为。

  • 3、作用发挥期

热量传导到病所,是不是就OK了?当然不是,那只是治疗的刚刚开始。此阶段才是真正要发挥作用的时刻。

有位结石患者问,“我身体里几块儿那么大的石头,怎么不往外排呢?”

“邪气盛,正气虚。”

“可是我觉得我不虚呀?我每天熬夜写稿、还坚持慢跑,觉得还行。”

“正气是有,可是都耗在外物上了,哪还有余粮排石头。”

“那灸到什么时候,我的正气才能跟邪石头作斗争?”

“灸上才知道……”.

在减少消耗的前提下,并积累到一定灸量,等正气盛过邪气了,斗争才会开始,并出现排病反应。比如文章开头的那位感冒的男生,灸了半个小时后,开始进入正邪斗争期,所有症状开始加重。但如果换成一位45岁的中年大叔呢?恐怕就不是半小时的事儿了。

所以建议,无论是急症还是慢性调理,你可以不用每天灸,但单次施灸的过程不少于2小时,给身体时间积累能量。切莫着急,也不要互相比较。境由心转,静待显现。

  

 

看过之前“排病反应”文章的同学都知道,一些排病反应的过程不是那么舒服,甚至会很痛苦。所以这里要强调,如果遇到比如发热、胃疼、痛经加重、排石、排痰不顺等强烈排病反应时,尽量不要停灸。否则影响疗效不说,也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有一定危险性。

  • 4、下降中止期

需要不需要继续灸这个问题,身体会告诉你答案。量够了,身体不需要了,想灸也灸不进去。如果症状已经消失或缓解,但仍然想灸,就说明身体需要多点能量去巩固,最好继续灸。如果症状还未完全消失,但灸不进去了,也不用勉强,多多休息,给身体自我修复的时间即可。

总之,能量从进入身体,到最后治愈,会有一个发生、发展类似、但细节和时长都不同的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敏感倾听、尽少干预,静下心来守气,稳定的提供能量。艾灸调神,无需外求,身体是我们学医路上最好的老师,能否究竟取决于悟的层次。如果能从身体给你的讯息中悟到生命的真谛,你就是“神”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