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蔡邕《笔论》,让你了解书法是什么?

 攸州刀郎 2020-11-30

原文: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豪,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蔡邕(133-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通经史,善辞赋,书法精于隶书、篆书,后人对其隶书方便的成就评价有言: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董卓篡权后,被迫担任御史,拜左中郎将,董卓薨后,被王允抓捕,死于狱中。

《笔论》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出了“书者,散也”的论断,论述了书法创作与作者的情感之间的关系,所谓“散”即创作时的一种境界,一种性情散淡,神意舒缓所表现出来的风采,这是书法创作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

其文章的大概意思是:书法是闲散之事。要创作书法应先疏散心情,放纵性情,然后再写。如果迫于事务,即使拥有中山兔毫那样的好笔,也写不出好作品来。因此,但凡创作,先要静坐凝气,仔细思考,任情适意,不要与别人交谈,心平气和,神情专注,就像面对着皇帝一样,这样就没有这不好的了。

创作的准则,必须心里有书的形象,即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像坐像行,像飞像动,像来像往,像卧像起,像愁像喜,像虫吃树叶,像厉剑长戎,像长弓硬箭,像水火,像云雾,像日月。纵横都有物可象征的,才称得上书法。

其实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两个点,其一:书法表现的是人内心的性情。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往往会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如王羲之在创作《丧乱帖》时一样。

浅谈蔡邕《笔论》,让你了解书法是什么?

开始创作是能清楚的叙述,能笔笔到位,但是写到后面就越来越来乱,从开始的行书开始,到最终的草书收尾,这期间情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点如果我们了解了内容写的是啥,也就很容易了解了。该篇文章是在其祖坟被盗后后写下的一段文字,因此刚开始能平静地书写,在写的过程中,想着事情越想越气,情感也就在发生着转变。再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欣赏一下图片(如下),后期再论述。

浅谈蔡邕《笔论》,让你了解书法是什么?

其二,书法表现的是世间万物的某个状态。这和道家的“道法自然”分不开。因此我们欲书,则学会观察自然界万物,正如欧阳询《三十六法》的很多理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对比。

初次写这类文章,文笔不通之处,还请海谅,多提出意见。

后期了解什么内容的,欢迎留言,我陆续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