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中药里,有两味药都与道祖老子的传说有关,多数人却不知道

 夜听风雨x8q45a 2020-11-30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

我国的神话体系博大精深,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背后都有一段传说。在中药里,有两味药与道祖老子的传说有关,它们便是牛黄与赶山鞭。

话说,老子当够了官,挂印西游,一路来到函谷关。守关的尹喜请老子留在函谷关,让他专心创作。盛情难却之下,老子同意住在尹喜家中,潜心创作了《道德经》。为了让老子能平心静气地进行创作,不被杂事所扰,尹喜专门请人负责喂老子的大青牛。

喂牛的人非常负责,像伺候人一样伺候青牛,将它喂得膘肥体壮。过了一段时间,连老子都差点认不出已长得肥肥壮壮的青牛了。但是,就在《道德经》即将成书的这个当口,函谷关地区爆发瘟疫。感染了瘟疫的老百姓卧病在床,脖子就像被马蜂蛰过一样肿大,高烧不退,嘴里还念叨着胡话。

为了驱散瘟疫,当地的大夫调配了几种药,却对这种怪病无可奈何。老子的青牛颇具灵性,它每天享受着最鲜嫩的草料,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人类受苦受难,于心不忍。自瘟疫降临函谷关以来,老子的青牛便不再吃喝,每天在牛棚里泪流满面,发出悲痛的“哞”声。因为终日不思饮食,青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很快便变得皮包骨了。

眼看陪伴着自己多年的老朋友病恹恹的,老子连写书的心情都没有了,他来到牛棚抚摸青牛,一边摸一边说道:“老伙计啊老伙计,你为什么不吃不喝?难不成你也感染了时下流行的疫病吗?你什么时候才能痊愈啊,你陪伴了我这么久,我可不想失去你啊!”

青牛虽有灵性,却无法口吐人言。它吧嗒吧嗒地掉眼泪,眼泪流成两行字:“为给众人解大难,我要瘦到腔门现。”看到这两行字,老子和尹喜疑惑不解。

又过了十几天,不吃不喝的青牛终于饿死了。

老子悲痛不已,请来人准备将青牛安葬。谁知,当人们抬起青牛时,发现它的肚子竟越来越鼓,就像要临盆一样。人们将青牛放在地上静观其变,只见青牛的肚子鼓成了皮球,“砰”的一声炸裂开来。血肉横飞之间,一块圆圆的黄色石头从牛肚中滚落。说来也怪,当这黄色石头脱体而出后,青牛的五脏六腑竟回归了身体。

为了给青牛缝合身体,尹喜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大夫为青牛缝合了肚皮后,端起那黄色的圆石瞧了半天。随后,大夫问老子道:“先生知道这石头是什么吗?我瞧着像是药材。”老子说道:“我家的青牛曾说要为老百姓解难,这黄石就是从它肚子里滚落出来的。”大夫说道:“我看这就是瘟疫的解药,能不能让我试试?”

听说黄石能救人,老子立即应允。大夫拿着黄石来到一户百姓家中,从黄石上敲下一小块,煮了一碗药汤喂给病患。病患喝下汤药以后,脖子上的肿块顿时消失不见,人也有了精神头。老子和医生欣喜若狂,连忙将黄石磨成粉末,投入到水井中,让患病的老百姓来喝水。喝下井水的老百姓纷纷痊愈,皆大欢喜。

瘟疫被驱散了,原本已死去多时的青牛竟活了过来。

它饿得“哞哞”直叫,喂牛的人立马拿来新鲜的草叶,让它吃了个饱。老子拍着青牛的后背说到:“老伙计啊老伙计,你做的真棒!虽然你挨了这么多天的饿,肚子上还开了一刀,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被你的黄石治好啦!”

老百姓听闻老子的青牛拯救了大家,纷纷来到野外摘青草,大伙争着抢着帮老子喂牛。青牛见大家都已痊愈,自然没了顾虑,开开心心地享用起来。没过几天,青牛便恢复了膘肥体壮的身材。青牛和老百姓都安然无恙,老子也能专心致志地创作了。当他写完了《道德经》,便辞别尹喜坐着青牛潇洒离去了。

当老百姓问起大夫青牛提供的黄石是什么药材时,大夫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对大伙说:“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药材,既然它是从牛肚子里滚出来的,又是黄颜色的石头,我看便叫牛黄吧!”就这样,人间多了“牛黄”这味中药。据说,肚子里长牛黄的牛,都是老子青牛的后裔。

讲完了牛黄的传说,我们再来说“赶山鞭”的传说。

老子年过半百时,曾在苦县的学堂里当先生。苦县的学堂距离老子的家有十多里路,所以老子每天教学回家都要走很远。在苦县到老子家的这段路上,有一座高达天际的隐阳山。这座山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作隐阳山,是因为它的山石将太阳挡的死死的。

因为隐阳山阴常年不见日光,所以这里的气候十分寒冷,在每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一幅冰天雪地的景象。老百姓想要从山阴通过,就得穿上厚厚的夹袄,即便如此仍会被冷风吹得直打摆子。在隐阳山北,还有不少饥肠辘辘的豺狼虎豹,它们平日里食物不多,靠着过路的行人打牙祭,每个月都得吃掉几个路人。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隐阳山的阴面寒冷如斯,还有猛兽出没,为什么当地人不走南山呢?殊不知,隐阳山的南面也是凶险不已,由于这里的日照太过充足,所以气温持续走高,就像蒸笼一样。路过的行人,就算打赤膊仍要被热死。山阳虽没有多少猛兽,但却有不少毒蛇毒虫,它们无惧高温守在那里,专门袭击过往的行人。

为了教学,老子每天不得不穿行于隐阳山。每天老子不是被热的发昏,就是被冻得打哆嗦,有时还要被毒蛇猛兽追着跑。老子每次骑着青牛路过隐阳山,都会念叨着:“隐阳山啊隐阳山,你立在这里是为了造孽吗?我真恨不得一鞭子把你抽走。”

后来,老子背井离乡,西出函谷关来到秦国。来到秦国的老子修炼有成,已具备了仙人体,连他座下的青牛也已成为了仙牛。某天晚上,青牛对老子说道:“先生,我们都离开家乡那么久了,你难道不想回家看看吗?要知道,苦县的老百姓仍在受苦哩!”

老子皱起眉头,说道:“老伙计,我也知道乡亲们在受苦,今晚我们便回家看看吧,劳你载我一程。”青牛乖乖地蹲下身体,让老子骑在背上,一人一牛向东行去,没过多久便来到苦县。青牛载着主人来到苦县正上空,只见天边的云彩都聚拢在老子周围,变成紫色的祥云。一群白鹭穿行于紫云间,绕着老子鸣叫。

老子低头一看,当年自己讲学的学堂已消失不见,原地出现了一座烟波浩渺的湖泊,湖水清可见底。湖面上长着五颜六色的莲花,拱卫着湖心小岛。在小岛上,有一棵高耸的大松树。原来,老子已成仙,他教授过的地方也已化作仙境。

老子与青牛飘然落地,在湖心岛上降落。只见湖心岛“呼”的一下拔高了好几尺,将老子和青牛托起,刚好能让他望见不远处的隐阳山。漆黑的隐阳山一如既往地遮云蔽日,就像霸王一样不可一世地伫立在那里。

老子不由得回想起当年说过的话:“我真恨不得一鞭子把你抽走。”已是仙人的老子心中所想,手中的鞭子竟迎风而长,瞬息之间便已突破天际。青牛说道:“先生,看来几年前你说过的那番话,如今就要应验啦!”老子大喝一声:“今晚我专程归来,就是要鞭笞这不通人情的隐阳山!”

话音刚落,老子便和那铁鞭一样化身为巨人。只见老子跨步朝着隐阳山走去,来到近前“刷”的一鞭抽下去。一鞭下来,隐阳山的山巅被抽飞,飞到山东变成了泰山;老子又是“刷”的一鞭抽下去,将中间的半截山脉抽飞,飞到河南变成了平顶山;老子的最后又是一鞭,将最后一小段山脉抽入地脉。

为老百姓做完了这一切过后,老子恢复常人身形,坐上老牛扶摇直上,消失于人间。百姓都说,老子鞭打隐阳山的功德,已让他位列仙班,所以他老人家白日飞升啦!为了纪念老子,当地人在老子飞升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三丈九尺高的高台,名曰“升仙台”。

老子飞升时将那杆铁鞭遗落了下来,这根赶山鞭插在升仙台上,成了一道风景线。据说,在唐朝时期,高祖李渊认老子为本家祖宗,将升仙台改名为了老君台。从这以后,老君台和赶山鞭便成了唐朝皇帝每年供奉的对象。

还有一种说法是,老子飞升时他的赶山鞭变成了一株植物,它的种子洒满人间,成为一味中药。时至今日,我国多地区仍长有这种名为“赶山鞭”的中药。具有凉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用于吐血,咯血,崩漏,外伤出血,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

当然,除了“赶山鞭”和“牛黄”之外,民间关于老子的传说还有不少,有机会笔者会继续为大家带来关于老子的传说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