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10个习惯,降低43%糖尿病风险!还有5种方式能保护心血管!| 一周资讯

 zjshzq 2020-11-30



一周资讯第189期,健康生活十项全能,不怕糖尿病;有糖尿病避开五个坑,保护心血管!



本文提要

健康生活十项全能,降低43%的糖尿病风险!
糖尿病要躲5个坑,避免心血管突然大爆雷!
提前筛查远离肠癌,有糖尿病要提早十几年!

1

健康生活十项全能,降低43%的糖尿病风险!
DOI:10.1038/s41430-020-00805-1.

几乎人人都知道健康饮食能降低2型糖尿病的风险,但怎样的饮食才算健康,究竟要多健康风险才会降低?最近,来自丹麦的研究就分析了遵守丹麦饮食指南对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健康饮食不能只是嘴上说说,更要把健康吃出来!研究发表在了Eur J Clin Nutr杂志上,并指出了10条饮食运动准则。

图1.1研究发表于Eur J Clin Nutr

这项研究纳入了超过5.4万名参与者,中位随访时间达15年,期间7136名参与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和身体评估收集了参与者的数据,其中,最主要的饮食指数评估了参与者对丹麦饮食指南10条建议的遵守程度,建议涉及水果和蔬菜、鱼类、全谷类、红肉、饱和脂肪、乳制品、水、糖和盐的饮食摄入以及针对体育锻炼的建议。

表1 丹麦饮食“十项全能”标准

结果显示,在长达15年得随访期间,如果人们能较好地遵循丹麦饮食指南,2型糖尿病风险都会降低。与上述10项标准中占3项的男性相比,遵循5项或以上的男性,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43%;更严格地遵循饮食指南生活的女性,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29%。

虽然要做到这十项全能并不简单,但加一分便有一分的好处。分析显示,对饮食指南的遵守指数每增加一分,男性的2型糖尿病风险降低6.58%,女性则降低3.17%。

在各种饮食成分中,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全谷物、少吃肥肉和冷冻肉类都分别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下降有关,在男性中的降幅在29%~44%不等,在女性中的降幅则为29%~37%不等。不过,研究还发现,无论男女,摄入较少的饱和脂肪酸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丹麦人的饮食中常常从全脂奶中摄入饱和脂肪,而全脂奶又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降低有关。因此,在对照饮食指南吃饭的时候不能只做算术题,还要注意日常所摄入的具体饮食。赶紧对照者丹麦饮食“十项全能”的标准,看看每天应该怎么吃吧!

REF:Markanti L,Ibsen DB,Tjønneland A,Overvad K,Dahm CC.Adherence to the Danish food-based dietary guidelines and risk of type 2 diabetes:the Danish diet,cancer,and health cohort.Eur J Clin Nutr.2020 Nov 15.doi:10.1038/s41430-020-00805-1.

2

糖尿病要躲5个坑,避免心血管突然大爆雷!
DOI:10.1093/eurjpc/zwaa073.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极高,得了糖尿病首先要关注自己的心血管风险。除了打针吃药外,生活方式的改善对于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也大有裨益。因此,来自西班牙的一项研究也给大家支了5招,及时避雷,别让心血管“爆”了!研究发表在欧洲心脏病学会杂志Eur J Prev Cardiol上。

图2.1研究发表于Eur J Prev Cardiol

这项研究分析了超过西班牙和泰罗尼亚地区37.5万人数据发现,53.4%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来10年发生致命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高于10%,39.6%介于5%~10%之间,仅有7%的患者风险在5%以下;男性糖尿病患者处于极高风险的比例为55.6%,女性患者为50.7%研究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70.1岁,女性占45.2%,其中,大约72%的人患有高血压,45%的人肥胖,60%的人血清胆固醇高,14%的人有吸烟习惯。在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中,有一半都没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因此平时也不会使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卒中的药物。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很高


研究强调,2型糖尿病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高危因素,事实上,这种强调也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日常的医疗的,能在实践中为这些患者提供更为适当的治疗,预防不幸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研究人员指出,地中海地区的人们在传统上被认为心血管风险较低,地中海饮食也被认为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然而,万万没想到,地中海地区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状态也令人堪忧,那么其他地区的糖尿病患者不就更应该注意了吗?!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除了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之外,研究人员建议糖尿病患者采取以下5种方式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

1.戒烟;
2.减少热量摄入量以减重;
3.采用地中海饮食,辅以橄榄油和/或坚果(  ADA推荐的地中海饮食,怎样吃更适合中国人群?)
4.戒酒;
5.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度至剧烈运动。

REF:
[1]Cebrián-Cuenca AM,Mata-Cases M,Franch-Nadal J,et al.Half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re at very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according to the ESC/EASD:data from a large Mediterranean population.Eur J Prev Cardiol.2020 Nov 13.doi:10.1093/eurjpc/zwaa073.
[2]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Most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are at high risk of a fatal heart attack or stroke.EurekAlert!14 Nov 2020.Avaliable via https://www./pub_releases/2020-11/esoc-mt2111220.php on 22 Nov 2020.

3

提前筛查远离肠癌,有糖尿病要提早十几年!
DOI:10.1371/journal.pmed.1003431.

糖尿病和结直肠癌患者具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生活方式不佳或代谢紊乱等。老年人常规筛查结直肠癌可以改善预后,但目前年轻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在增加,是否也要积极筛查呢?

之前的研究就发现,即使没有家族性结直肠癌病史,但依然有必要提早筛查,可是该提早多久呢?最近,发表在PLoS Med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惊人的答案!

图3.1研究发表于PLoS Med

研究人员在探索糖尿病和结直肠癌的关系上不遗余力。之前的研究使用所有瑞典居民的全国队列研究数据,涉及超过1261万人,其中有近56万糖尿病患者及16.2万结直肠癌患者。结果显示,如果50岁前患糖尿病,那么50岁前患结直肠癌风险增加90%;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形势更为严峻,50岁前后的结直肠癌风险分别达到其他人的6.9倍和1.9倍。

图3.2糖尿病和家族史让男性结直肠癌风险提前增高

图3.3糖尿病和家族史让女性结直肠癌风险提前增高

不过,随着肠镜的逐渐普及,可以通过早发现、早治疗来改善疾病预后。最近,研究人员就再次利用这些数据,分析后给出了糖尿病患者的结直肠癌筛查建议。

一般来说,结直肠癌筛查起始年龄为50岁,而男性糖尿病患者会提前5年达到结直肠癌风险阈值(0.44%),女性患者则提早4年。这意味着没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可能要提前4~5年开始筛查,如果同时有糖尿病和结直肠癌家族史,根据不同的筛查阈值,患者可能需要提早12~21年开始筛查。

以最常见的50岁开始筛查为例,如果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中有1名结直肠癌患者,那么他可能需要提前18年(32岁)就开始筛查;在女性患者中,如果同样有1名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那么需要提前12年(38岁)开始筛查。

图3.4研究通讯作者Mahdi Fallah

研究人员指出,此次研究首次分析了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筛查风险阈值之间的关系,提示没有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可能要提前4~5年开始筛查,而有家族史的患者更有可能要提早十几年!尽管瑞典人的情况并不能简单推广到中国人身上,但糖尿病患者提高自己的结直肠癌筛查意识仍然很有必要!

REF:
[1]Ali Khan U,Fallah M,Tian Y,Sundquist K,Sundquist J,Brenner H,Kharazmi E.Personal History of Diabetes as Important as Family History of Colorectal Cancer for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Am J Gastroenterol.2020 Jul;115(7):1103-1109.doi:10.14309/ajg.0000000000000669.
[2]Ali Khan U,Fallah M,Sundquist K,Sundquist J,Brenner H,Kharazmi E.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A Swedish nationwide cohort study.PLoS Med.2020 Nov 13;17(11):e1003431.doi:10.1371/journal.pmed.1003431.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鲸鱼

本文审核 | 徐乃佳 主治医师

责任编辑丨泡芙

原创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