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周教法工作室]教师最应该习得的7种教学设计意识

 ht87 2020-11-30

【结论】

教学设计意识1:从具体的开始

教学设计意识2:从熟悉的开始

教学设计意识3:选择表征形式

教学设计意识4:行为情感抓手

教学设计意识5:重视外部经验

教学设计意识6:抽取关键特征

教学设计意识7:介入问题解决

【引子】

最近一个月连续帮助6~7所院校看教学设计比赛教案

前后大致看了300多份不同样式的教学设计

写了六七万字的评论

这个工程很浩大

因为

我针对每一个教学设计教案都认真去看

而不是简单地给一个分数

要结合教案的具体情况

从理论角度给予指导和提升

这个真心考验水平

当然

不得不说

这项工作对我提升非常大

所以

在此

我特别感谢信任我的院校们

在这里我也提一句

如果老师们要想快速学习教学设计

最有效的方式可能是

一手教学设计理论书籍

一手教学设计案例

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会是一种最大的效能状态

那么

老周你看了这么多的教学设计案例

有什么样的感触呢

应该说

很有感触

很有感触

很有感触

坦白说

在促进院校教师进行教学效能提升上

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需要不断地反思

今天要聚焦的话题是

教师们最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意识是什么

什么叫做教学设计意识呢

就是一种价值取向

比如一个人具备消防安全意识

他入住酒店后就会去查看下楼梯在哪里

比如一个人具备沟通确认意识

他就会针对沟通过的事项进行再次确认

比如一个人具备法律合同意识

他就会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详细的审定

具备某种意识

会指导一个人做一些事情

成为其行事的规范

并且这种行事的规范

往往是无意注意的情况下完成的

但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

很多院校教师不具备教学设计意识

或者教学设计意识不全面

教学设计意识

概括地说

它不是教学设计事件

也不是教学设计流程

就是一些价值取向

但是

应用这些取向

就会让课堂变得很高效、很顺畅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7种最需要大家习得的教学设计意识

1:从具体的开始

2:从熟悉的开始

3:选择表征形式

4:行为情感抓手

5:重视外部经验

6:抽取关键特征

7:介入问题解决


【其1:从具体的开始】

案例A:食品营养学

先让学生说说早餐吃了什么

把学生早餐吃的食品进行分类

计算学生所摄取的能量

然后讲营养搭配是否合理

导入如何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而不是一上课就讲抽象概念

案例B:Python程序基础

先给学生演示下在多个excel中进行数据统计的方法

大约需要6分钟

然后使用Python命令

一分钟不到就搞定了

学生瞬间明白了这个东西的作用

而不是一上课就讲发展史

案例C:材料科学与工程

播放一个抖音视频

显示的是一个西瓜涂上该材料怎么摔都摔不碎

弹性变得非常大

导入课程的概念

而不是一上来就给出表面力表格

可以看出

上面的案例都是从具体出发

为什么要从具体出发呢

学习从神经元的角度来说

就是神经元的激活、联结

那么问题来了

  • 是具体能更好地激活

  • 还是抽象的能更好地激活

这个几乎毫无疑问

越是具体的,越能够激活学生已知

越是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冲动

也就越能够让学生理解

同时

越是具体的

学生就越能够明白其意义和价值

因为具体往往包含着情景和背景

基于情景背景提出问题

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意义

而意义则是知识的内核

还有就是

学生在一开始往往没有做好学习准备

通过具体、有趣的案例

好玩的案例

能够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其2:从熟悉的入手】

案例A:普通动物学

先播放几个被水母蜇伤的新闻

让学生注意到被水母蜇伤时间的发生时间

然后再让学生想想其中的原因

然后导入课程内容

案例B:日语写作之应聘简历

让学生先看几份中文简历

再让学生看基本日文应聘简历

对比其中的不同

然后导入课程内容

案例C:电视节目播音主持

先播放一段白岩松老师采访钟南山先生的新闻

然后导入这种播音主持方式

上面的很多案例

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出发

在生活中

我们刚见到一个陌生人要互相认识

就会握手说你好

然后相互询问和自我介绍

聊聊家乡哪里

聊聊在哪里上学的

聊聊做什么工作的

尽量找到地缘、同学等相似相同的要素

这个就是找共同点

越是熟悉的

认知的压力越小

认知负荷也越小

一般来说

新知在内容中的比例不要超过30%

所以啊 

利用学生的已知来理解新知

利用学生熟悉的来促进认知

这个是很高明的策略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句注明的话

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然后再去教会他

这个就是熟悉的作用

换言之

教师不是快递员

把课本上的知识搬运给学生

而是应该成为一个导游

结合着不同的游客讲解不同的知识点

或者说的粗鄙一点

要学会

见人说人话

见鬼说鬼话


【其3:选择表征形式】

案例A:数字摄像技术之拍摄轴线

让数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

演示不同的机位

不同的拍摄轴线

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轴线来摆拍

迅速明白了拍摄轴线的概念

这种角色扮演

活灵活现

现场看得清清楚楚

案例B:国际贸易实务

使用动画的方式

演绎了货代订单的流程

这样的动画把过程演绎得很清楚

同时配合中美贸易摩擦的时候

飘荡在大海上的高粱货轮视频案例

非常有趣

很有代入感

案例C:化学学科教学法

播放一段中学教师讲解氧气制作的教学视频

然后进行解读教师所用到的教学方法

对所用的方法进行一个解读和复盘

感觉非常真实

避免了空对空

各位一定要清楚

同样的概念可以不同的表征

比如淮海战役

你可以看王树增先生的书

可以看《大决战》电影

可以看电视剧

或者你去参观纪念馆

或者实地去探查

凡此种种

刺激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个大家都理解

所以啊

  • 实物道具

  • 模拟动画

  • 图像

  • 图形

  • 视频

  • 角色扮演

等等不同的表征方式

其刺激程度是不一样的

越是学生陌生的

越是用刺激程度强的

所以

如果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加工

就得问问学生是不是具备的足够的具体经验

如果学生不具备足够的具体经验

那就用刺激程度高的表征方式进行补充

如果学生不知道淮海战役的地点

你非要他说出整个战役的历程

那就是不讲理了

我经常说

要让学生具备理解概念的基础

基础的经验必须铺平垫稳

这其中

言语表征和非言语表征的匹配

或者说阐释与呈现的匹配

很重要

一是同时出现

一是配合出现

就像夫妻两人同时出现

反过来说

丈夫可以单独出现

妻子也可以单独出现

概念可以单独呈现

作为表征方式之一
图形图像也可以单独出来

作为表征方式之一

但是如果图文结合

也就是阐释和呈现结合

那这样的表征最容易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结构

对于一个复杂的内容

可以用无结构的线性表征

也可以用结构清晰地自有组织的表征

显示出步骤图

显示出概念图

显示出模拟图

哪个是促进有效学习的

不言而喻


【其4:行为情感抓手】

案例A:土壤污染

先让学生分组去外面挖一个土壤横截面

对于深度和宽度有要求

要求学生进行拍照

案例B:学前教育学

先播放一个4岁孩童学习舞蹈

下腰动作导致了截瘫

然后讲起儿童活动需要遵循的依据

案例C:服装设计

先给两位学生模特测量三维

现场报告三维数据

非常之刺激

以上案例

案例A用到的了行为

案例B用到了情感

案例C也是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认知、情感和行为

是拉动学生三架马车

相互影响

情感总是先于其他先发生

如果情感被激发了

认知就比较容易促进

情感被认为是学习的看门人

情感也是人之的催化剂

人们总是因做而信

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操练

让学生做事情

如果产生行为了

就直接产生情感

也会促进认知

所以

有时候在学生没有任何直接经验的情况下

可以先让学生动起来

行动起来

或者通过故事产生情感

对学生进行催化

或者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

那么三驾马车只要一个被激活

只要让学生动起来了

就像一堆木材烧了起来
其他的都能燃起来


【其5:重视外部经验】

案例A:微积分

先给学生看一个不规则梯田 

让学生计算这个梯田的面积

看看学生能够提出什么方案

然后导入微积分的概念

案例B:编程语言中的解释型与编译型

使用同声传译来进行类比

解释型的编程语言就是同声传译

因为两者都具备同样的特征

案例C:摄像镜头之亲历型叙事

在讲到这个概念的时候

用战争中的新闻报道

用狂风中的新闻报道

用地震后的新闻报道

这样概念与图像同时出现的方式

解读这个亲历型叙事

内部经验就是学科内的主题

外部经验就是生活经验

等学科之外的经验

那么

如果学生缺乏内部经验

就可以使用外部经验去促进理解

这个就是类比

这个就是利用旧知

当然不是简单说外部经验就能发挥作用

外部经验必须与内部经验在结构上一致才可以

否则是无法促进认知的

当然

利用外部经验这个策略是非常高明的

因为

大脑就是通过同构来理解的


【其6:抽取关键特征】

案例A:基础日语

给一个情境

模拟一位中国的房东老太太询问一个日本房客的几个问题

这些问题符合中国的习惯和文化

却不符合日本的文化习惯和文化

由此导入中日之间文化的差异

案例B:马克思主义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

让学生举出一个例子

进行三个阶段的加工

  • 命题

  • 否定

  • 否定之否定

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判断是否符合定义

案例C:软件工程概述之软件危机

让学生阐述软件危机的表现

并且能够说出引发这个危机的原因

当然,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概念的要义在于

是否掌握其核心特征

举出案例说出其核心特征

即可证明掌握了这个概念

技能的要义在于

是否能够说明其心理步骤

学生能够说明操作步骤

即可证明掌握了这个技能

所以

无论是概念的学习

还是技能的学习

最终的学习结果是相对固定的

因此

无论是教师的教

还是学生的学

都要抓住核心的东西

这其中对于主题的抽取

显得至关重要啊


【其7:介入问题解决】

案例A:数字音频技术

举一个完整的画声配合案例

让学生观察到这个案例是如何做的

一步步的

突出思维过程

案例B: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让学生为学前班小班的学生

设计一周的健康教育活动

解决这个真实的问题

案例C:运筹学

呈现一个企业的实际问题

然后进行运筹优化

看看能否产生效果

以上的案例都是围绕问题解决来设计的

真正有效的教学是解决问题的教学

一个中药药房

有再多的中药也没用

关键是看针对病人如何进行中药配伍

因此

如果教师仅仅是把解决问题的要素进行罗列

还不足以能够将问题解决

应该真正地按照心理步骤完成问题的解决

所以

介入问题解决很重要

基于问题的解决

能够把松散的概念高度结构化

能够把思维显性化

能够把逻辑清晰化

能够把心智模式梳理出来

能够为自动化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意识】的本质在于把学生装心理

具备了教学设计意识

一个典型的标志在于他会想

以下的几个问题

第一,如何迅速地让学生明白意义

第二,如何一步步促进学生的理解

第三,所教内容学生是否具备经验

第四,如何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

第五,学生完全没有经验该怎么办

第六,理解和掌握的核心都是什么

第七,如何围绕一个问题进行重组

【结论】

1:从具体的开始:具体的更能激活神经元

2:从熟悉的开始:熟悉的能降低认知负荷

3:选择表征形式:适合学生有效刺激程度

4:行为情感抓手:从一开始就能抓住学习

5:重视外部经验:学会和已知的进行类比

6:抽取关键特征:抓住概念和技能的核心

7:介入问题解决:让零碎的概念有了结构

如果教师们都具备以上的教学设计意识

那么再去看课堂教学

我觉着会非常顺畅

一个好的课堂

就像一篇好的文章

编辑一气儿读完后才想到

哎呀,自己是编辑啊 ,是来修改文章的

一个好的课堂

也应该做到

一气儿看下来始终不出戏

像我这样给评分的人

一气儿看到最后

才想到自己是给人打分的啊

此文啊

一气呵成

一字不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