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王维《终南山》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0-12-01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仰望终南山高耸入云,仿佛接近天帝都城;纵目远眺,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仿佛连接东海边。

爬到半山腰,回头一看,白云连成一片;走近一看,青色雾霭又难以寻觅。

中间最高峰把终南山分隔成东西两面,众多沟壑因此殊异呈现阴晴多变。

想要投奔有人烟处住宿,于是隔着溪水询问樵夫。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接 一作:到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

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一首咏终南山的诗。 
王维诗歌的特点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这首诗就完美呈现了这个特点。
这首诗是王维中年隐居在终南山辋川别业时所作。
王维因曾在安史之乱中,有过做“伪官”的经历,在新王朝中颇被人瞧不起。
因而,此时的王维无意仕途,一心向佛,处于“大隐隐于朝”的状态。他痴迷于佛教,喜欢阅读佛教经典,并出钱印刻佛教书籍,以此寻求精神的慰藉。
终南山,就是王维的精神家园。大部分晚年时间,王维都在这里度过,这里还有他的知己朋友裴迪。
绝世名篇《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可以说,终南山是属于王维的一座山。写终南山的美,没有超过王维的。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是说,仰望终南山高耸入云,仿佛接近天帝都城;纵目远眺,一座山连着一座山仿佛连接东海边。
很明显,第一句太乙近天都,是写终南山的高。终南山有多高呢?几乎可以插入云霄,接近于仙帝居所。
第二句连山接海隅,是讲终南山的长。终南山有多长?你看它连绵起伏,仿佛一直连接到东海边。你说它长不长?
这两句都是从远景写终南山的。
颔联,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是说,爬到半山腰,回头一看,白云连成一片;走近一看,青色雾霭又难以寻觅。
不去终南山,不知王维此联有多鲜活。
终南山多白云,多雾霭,如何写出它们的飘渺的神态来?王维通过移步换景的方式,通过登山途中的所见,将绝美的一幅山中图呈现出来。
登到一半,不经意回望来时路,只见白云连成一片。再看山前的青色雾霭,走近一看什么却什么也看不见。
这就是终南山登山的独特体验,只有登过终南山的人,才能深刻领会这句诗的精妙之处。除此,似乎再也找不出形容终南山的绝美诗句了。
“白云”对“青霭”,是从颜色上对。“回望合”对“入看无”,是从动作上对。对仗极其工整,真是妙手偶得的天赐佳句。
颈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是说,中间最高峰把终南山分隔成东西两面,众多沟壑因此殊异呈现阴晴多变。
这两句是写诗人登到终南山的最高处所见之景。
站在山巅,一面是晴天,一面是阴天,都是因为山峰将之分为阴阳的缘故。
这也是从侧面说明终南山的高。同一座山竟然有不同的气候特征。阴晴众壑殊,正是终南山独特的自然魅力。
每一个走进终南山的人,无不被它的烟雾与阴晴所迷倒。
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说,想要投奔有人烟处住宿,于是隔着溪水询问樵夫。
这里的“欲投”二字,别有深意,不可轻易放过。
王维本是一个“相逢意气为君饮”的有为青年,他饱读诗书并不是为了做一个隐士,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他也想报效国家,却深深知道自己的那个污点,将会陪伴他一生。他纵是想为国尽力,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所以,这个“欲投”的背后,无疑是诗人的一份辛酸与无奈。
下句的“隔水” 进一步印证了诗人的这种内心复杂的心理。
终究,诗人还是隔着千山万水,隔着茫茫人海,隐居在山林之中,从此沉浸在他禅意的诗境中,留下了无数绝美的山水田园诗歌,成为盛唐天空里耀眼的一颗诗星。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