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作者:张洪志 向暖而居,像候鸟一样生活,那些年是未能想、也不敢想的。社会变化使然,生活条件改善,从铁路退下来,有大把时间,去年入冬,我和老伴趁着腿脚还行,就去海南过了一把候鸟生活。候鸟迁徙凭借的是翅膀,显示了生命的顽强,我俩却只能依赖着飞机从兖州“飞越”到海南的海口,又坐火车到三亚,这与勇敢没有啥关系。在车站出口,一辆面包车把我们接送到天涯镇的一家公寓。天涯镇,天之涯、海之角的地方,一直觉得天边很遥远,现在忽然近了,这里就是我们三个月候鸟生活的栖息地。初来“栖息地”,满目锦绣,叶不落、花未凋,是裙裾飘飘的“夏天”,难怪内陆的“候鸟人群”此时纷至沓来。我们像那些为了它的风景而行走的人,恨不得“一日看尽长安花,”用了十天时间,急切游览了南山旅游文化区、天涯海角风景区、三亚湾海滨景观带、民俗文化村等。在收获着蓝天碧海,椰风嘉木的惬意中,我看到一株老树,捡了一枚贝壳,碰上一块石碑,都忙着拍照,发出一番感慨,妻子说我矫情。我们这对老“候鸟”,毕竟是来这里换环境,换心情,感受避冬躲寒那份满足的。在安放下游览的疲惫之后,就有意地将节奏放慢,徐徐品味候鸟人的生活。公寓包吃包住,我们特清闲。为了填充这份散淡,就时常去横贯天涯镇的马岭路上闲逛,这里是小镇比较热闹的区域。不算宽阔的马路上,奔驰而过的除了公交,就是清一色的电动车,却不见有自行车和老年代步车,不知何故。街两旁没有高楼大厦,餐饮、小吃、水果摊满目皆是,店铺前成堆的椰子,七八块钱一个,随你挑选,店主用砍刀剁去硬壳,流出的是淡淡甜味的纯天然液体。有的小店卖一种叫“清补凉”的食品,我不曾听说过,上前询问,方知是清热祛湿的,季节的缘故,我没有品尝。不远处的农贸市场,卖些地产热带水果,像红毛丹、百香果、莲雾、杨桃、鸡蛋果等,有些水果我没吃过,就买来过下口福。守摊的多是典型海南妇女,矮矮的身材,黑黝黝的皮肤,脚蹬一双塑胶拖鞋,口嚼槟榔,地上常见红色的槟榔水印记,是这里的一道街景,初见时很吃惊,看惯了便习以为常了。面对你的询问,她们操着不标准的普通话不紧不慢地回答,似乎一点都不急着把东西卖出。我想当地人或许生性就是淡泊矜持,随遇而安吧!我们所住的公寓在五龙街,街区内依次铺陈开来的五条街,用“红、白、青、黑、黄”五条龙命名,它的边际被一望无际的大海围绕着。每天迎着东方晨曦,从黄龙街拾级而下去看海,是我们的一项必修课。虽然人到老年,我俩童心未泯,光着脚丫在浅海区感受海浪的涤荡,它们从天边垂下来,蓝得透明,温暖,一排赶着一排,簇拥着,追逐着,颇有节奏的向海滩扑来,溅起的晶莹浪花,打湿了游人的裤脚,就嬉笑着慌忙躲闪。那浪头在海滩上爬行了一段距离,就疲惫地后退到海边,没大会儿,又和下一个积聚了力量的新生海浪会合,呐喊着冲上沙滩,划下一道道清晰的海浪脚印。当阳光升高,天气骤然炎热起来,人们便沿着浪花的味道,徜徉在纵横交错的五龙街巷,民宅都是独立的三两层骑楼,家家摆设即新潮又传统,客厅正面尊佛祭祖,礼法十分讲究。有的人家门前栽养的似树又似藤的三角梅,开呈着娇艳的花儿,那一束束的火红和张扬,都能和你撞个满怀;有的则搭个凉棚,棚上梢翠叶绿的枝条结出绿油油的百香果,棚下圈椅坐着的老妇,安闲地嚼着槟榔,和邻居女人高嗓门、快节奏的交谈,说些什么,我一句都听不懂,或许在诉说一段关于海的故事吧!日落时分,五龙街的海滩就热闹了些,有人赤脚站在海水中大喊,有的对着浪花照相,有的在拣小贝壳。我俩站在软绵绵的沙滩上,任由缓缓的海风挽起衣角,眺望雄浑广远的大海。静静看那夕阳缓缓没入地平线。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该回公寓了,虽然仍不愿离去。在这个生活的驿站,除了重复着单调与简单,也会来点精神的餐饮。有时,我七拐八绕的走进青龙街的“天涯一卷书”小书店。一楼是阅读空间,静谧且时尚,找一处安静的角落慵懒都坐着,随手拿起一本书翻看,一段散文、一首小诗契合了我人生的某段时光,让我老了的心也通达到一个独特世界。过一把候鸟生活,每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心中没有非分之想,身边没有繁琐事,感觉沉淀下来,只用一份安宁,在大冬天里,尽享着暖意融融的悠然自得。人老了,这也足够了。
作者简介: 张洪志,济宁市兖州区作家协会会员。曾供职于兖州机务段,2006年退休。数年间一直笔耕不止,诸多散文、随笔发表在省部级报刊上,并出版个人散文集《岁月留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