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原点?谁的常识?

 华夏基石 2020-12-01
声明
  • 作者:尚艳玲    华夏基石《洞察》杂志主编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为华夏基石《洞察》杂志读者服务号

  • 欢迎转载,请通过向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 管理咨询及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市场部: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010-58752828转801

  华夏基石十月管理论坛学习心得系列  

有那么一首老歌,第一段唱的是: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 第二段就唱到:星星咋不象那颗星星哟,月亮咋不象那个月亮,山也不象那座山哟,梁也不是那道梁,驴子下了个小马驹哟,乌鸡变成了彩凤凰……


很小的时候听姐姐阿姨们在那里唱,我的小脑袋就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星星不像星星,月亮不像月亮,最奇怪的是,驴子为什么下的是小马驹,乌鸡还能变成彩凤凰?

年岁渐长,终于明白了“缘情写景、景随情移”的道理,也约略理解了“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的境界。山既是那座山,又不是那座山;你来看山便有山,你不来看山便没有那座山;起点即是终点,来处便是归途。母驴能生小驴子是常识,如果生出小马驹,则可能是生物科技的产物,是新知。

在华夏基石十月管理论坛上,专家们一直在强调原点、常识,而且前面都加上了“回归”二字。我想,要充分理解他们所讲的内容与意图,从方法上来说,是不是我们也要回到源头去弄懂一些基本概念。比如,何为原点?原点在哪里?何为常识?常识是谁的常识?过去的常识还是不是今天的常识?

现在把我的一点还不成熟的思考分享出来与大家一起继续思考、探讨。

何为原点?原点在哪里?

我本着咬文嚼字的精神去查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理解“原点”一词的释义,结果却是:没有这个词!怎么找也没有。

还好,万能的“度娘”给出了释义:“原点,在数学上,数轴上原点为0点,坐标系统的原点是指坐标轴的交点”。“度娘”进一步解释到:“在数轴上,原点为0点,规定数轴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从原点出发,朝正方向的射线(正半轴)上的点对应正数。相反方向的射线(负半轴)上的点对应负数,原点对应零。”

这样的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原点就是起点,是出发点,是数值上的零点?

吴春波老师在十月管理论坛上说他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回到原点》,其中有这么一段,“我们的企业都在不断赶路,但是忘记了出路,只能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我们的企业只能在梦中解脱那倾心的哭,流浪在灯火阑珊处”。

我很想买这本书来读,但吴老师说已经绝版了,看来只能品味这诗一般优美的句子,并就此与吴老师请教:“忘记了出路”一说,他的本意应是“忘记了来处(初心),(因而)找不到出路”吧?

依照这个逻辑去理解“回归原点”,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企业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在万千纷乱的诱惑面前,保持冷静与理性,时时记着自己要去的方向,锻造自己的实力,走出自己的步伐节奏。

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属行业性质不同,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础不同,原点(出发点)自然也是不同。对某些企业而言,扩展新业务寻求增量就是它的出发点,而对于某些企业来说,把存量盘活、优化可能就是最好的出发点。

出发点即是终点,所做的一切行为动作一定是指向一个目的,这便是所谓“初心”。时时记着来处,是为了防止在路上迷失——本来是要投资研发一个调研了很久是可以填补客户需求空白的产品,却突然发现另一个产品现在就能卖出好价钱,于是从研发上撤资,去赚那个快钱,落袋为安,哪管明天。

记着自己的来处,依据自己的实力,一步一步坚定地迈出自己的步代节奏,奔向自己的方向,这便是“回归原点”吧?

何为常识,是谁的常识?

对于何为常识,吴春波老师有一段话讲得很清楚,直接引用如下:我想解释的就是,对华为来讲,其成长也不需要秘密,需要的是探索、敬畏、遵从和坚守常识。解读华为就是这4点,探索、敬畏、尊崇和坚守常识。但是要做到真不容易,比如说红灯时不能横穿马路,这是常识,但你保不住哪个驾校的学员把油门当成了刹车!常在河边走肯定会湿鞋的,但是我们幼儿园就知道的常识,现在有多少人坚守,别人都走了,你在旁边等着就显得你傻。

坚守常识,真得很难,敬畏常识也很难。很多企业都提倡了很多东西,但是有多少人在坚守那些提倡的东西,我们能够坚守多久,我们有多少人坚守?这是核心问题,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的理念一个都没错。但是我们坚守了吗?我们敬畏了吗?

所以还是回归老话题:让规则守望企业,比让一个老板守望企业可能更靠谱。互联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沉心细想,变来变去,还有一些不变的。这些不变的被实践验证过,不需要再验证了,不需要再质疑了,不需要再讨论了。

吴老师强调了,“被实践验证过的,不需要再验证的,不需要再质疑,不再要再讨论的”就是常识。

比如饿了要吃饭,过马路要等红灯,买东西一定要付钱(或者等价交换)这都是常识。即便是有些方式变了,但其内核并没有变。买东西要付钱,不管你是用现金、用支付宝还是用微信,都是要“从兜里掏钱”。

吴老师举例说:“校园的一个老大爷,利用晚上卖几个苹果、几个梨贴补家用,从家里拉个电灯,也挂二维码,手机自助支付。然后学生都手机支付,我去买时说我不会手机支付,老大爷斜了一眼,表示:你居然不会!但本人掏钱包支付,难道支付金额能变了吗?交易行为的本质没有变,用什么支付都是从兜里掏钱。”

  但是,关于常识,就像“驴子下了个小马驹”一样,有些常识会变,有些常识是别人的常识而不是你的常识。

哪些常识会变呢?过去企业生产了产品就要吆喝出去,“好酒也怕巷子深”,你得在巷子口摆上标志,“这里有好酒”,你还得到处去宣传,知道的人越多越好,这是产品营销的常识。

但现在,好酒不一定要吆喝得天下皆知,甚至根本不想普通老百姓知道,只供应给少数高端人群,或依据高端人士的需求定制,成为某种身份象征。而且,即便想让人家知道,也不自己去满世界吆喝,而是让别人自觉自愿地帮你去吆喝,这是“粉丝经济”。

这是“常识”的变化。生产出酒要卖出去,这个常识不变,但卖的方式方法的“常识”则变了。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别人的“常识”未必是你的“常识”。年收入100万的人,要投资10万到股市,换取风险收益,全部存在银行等于贬值,这是他的理财常识;但年收入10万元的人,也投10万到股市,就是没有常识——人家赔了只赔百分之十,你赔了就是百分之百。

吴老师认为“庇护华为”的几个“常识”是:一,实事求是: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二,水滴石穿: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三,杀鸡用牛刀:压强原则;四,天道酬勤:战略聚焦、战略投入、战略突破;五,傻人有傻福:阿甘精神;六,近朱者赤: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把喜羊羊变成大灰狼;七,低做堰,深淘滩:对自己的企业狠一点,让利益相关者共享企业成功。

 冒号前面的基本都是常识、常理,而且不仅仅是华为的常识、常理,是中国人的集体智慧结晶。但窃以为,冒号后面的是庇佑华为的常识,而不是庇佑所有企业的常识。

比如,“管理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对华为来说是经成功事实验证后的“常识”,但是,即便是在华为, 1995年以前不一定是他们遵循“常识”。这说明什么?

对企业而言,每个成长阶段有每个成长阶段所需要遵循的“常识”,在不同行业有在不同行业所需要遵循的“常识”。

比如对于一个创业企业而言,它可能就很难用权威、用制度、用流程管控来驱动人去创造,反而,运用机制的力量来协调,设定好基本规则大家就各自去闯去试更有成效。

互联网企业也是如此,你跟他说“管理是核心竞争力”,他可能会对你嗤之以鼻。华夏基石成长性企业研究中心的总经理苗兆光就说,比如小米、360,他们靠的不是管理,甚至可以说没有管理,但是人家绩效很好啊?

吴春波老师是严谨的学者,他在谈到常识是特地加了界定的,请注意他的演讲标题是“庇佑华为的几个基本常识”。而且他特别强调了“常识”需要探索、敬畏、尊崇和坚守。首先就是探索,这是一个动词,意为需要不断实践、试错,去探索能庇佑你和你的企业的常识,而不是照搬华为探索出来的常识。


管理咨询及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市场部:010-58752828转863,编辑部:010-58752828转8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