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改变了生意模式?

 华夏基石 2020-12-01


真正颠覆传统初创企业生意模式的,不光是互联网,还有技术、资本


一、什么是生意模式


概念、能力、价值、实现方式

(一)上世纪90年代末以前,几乎很少有人提“生意模式”(Business Model,通常也称为商业模式)这个概念,但其实每一种生意、每一种业务、每一个行当都有它赚钱的模式,也就是生意模式。
 
(二)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关注“生意模式”。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做生意的模式。最典型的就是电子商务以及基于搜索的广告模式。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让很多大卖场倒下了,深刻改变了传统商业的面貌。基于搜索的广告模式和原来传统的基于视频、电视、媒体的广告模式相比,是颠覆性的。
 
(三)哈佛商学院琳达·艾普雷盖特(Lynda M.Applegate)教授关于生意模式三要素的模型:概念、能力和价值
 
(四)2003年,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生意模式与实现方式》,我在其中(概念、能力和价值)又增加了一个要素,叫“实现方式”。
 
 (五)颠覆初创企业生意模式的三个要素是互联网、技术、资本,而互联网+充裕资本+资本市场,正在扭曲初创企业的价值,放大人性的贪婪,颠覆传统的创业法则。
 

二、企业生意模式价值的三个阶段


短期、中期、长期

 

公司价值估值可以分为短期估值、中期估值、长期估值。

短期主要取决于绩效,即销售生产率经营成本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

销售的生产率主要指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市场份额等;经营成本生产率,主要指销售成本率、销售毛利率以及单位成本的竞争力;资本生产率主要是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天数、总资本的周转率等。
 
中期主要是看商业健康、成本结构健康、资产健康。
 
所谓商业健康即要深入考察收入的构成,比如新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主导产品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及其成长性,再有就是品牌的影响力、品牌的价值等。所谓成本结构健康,主要是看成本的构成,如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的比例,以及直接影响成本的劳动生产率、要素的生产率等。
 
资产的健康主要是看资产的质量,包括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存货的库龄结构、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等,如果资产大量由超期存货构成,未来会形成严重的贬值,如果超期应收账款占比过大会形成大量坏账。
 
长期主要是看核心业务的增长以及企业捕捉未来增长机会的能力,这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直接关系。
 
上述这一切又和组织的健康,如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结构有间接的决定关系。这就是整个的公司价值的驱动因素模型。

三、被颠覆的生意法则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扭曲了哪些生意模式呢?

(一)传统估值理论对于初创公司而言,由于大量资本的介入后被整个扭曲了。

这种估值和定价与实际价值的严重偏离,对某些初创企业来说尤为严重。因为初创企业的历史数据不足以支持规范的估值。VC、PE会通过炒作把他们共同投资的初创企业的价值炒起来,然后通过上市、溢价退出,这就是中国创业板的运作逻辑。

(二)投机导致资本市场的估值经常严重偏离企业的实际价值,市场最终是对的,但经常是错的。

我们的市场监控机制不完善。市场不是没有调节作用,如果市场是理性的,估值、定价、市盈率是相对合理的,那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作用是必须肯定的,也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

但问题是市场最终是对的,但是经常是错的,特别是股价大幅波动的企业,经常情况下是偏离估值平均线的,市场最终一定会把过高的估值调整回来;而这种调整又往往会超调,变成低谷,成了估值洼地;洼地又成了VC、PE挖掘的地方,这又形成了新一轮的高估值,这种现象在股市中轮番上演。市场也就会经常处在股价、估值偏离实际价值的状态下。

(三)质量意识被淡化,靠低价而不是靠优质的生意模式被奉若神明。

性价比可以是优质优价的性价比,也可以是低质更低成本的性价比。而笼统地提性价比会导致思维和经营方式上的混乱。国家已经明确把“质量”提到了经济发展的新高度,中国经济再往前走的话,如果没有高质量、没有品牌是走不出去的。所以,传统依靠低价、高性价比的劣币驱逐良币模式,将走入穷途末路。

(四 )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泡沫一戳就破。

近些年,虚拟经济冲击实体经济,产业的重心从生产偏向流通。非理性取代了理性。大跃进时期的那句俗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今天某些领域,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领域里反而大行其道。

(五)企业脱离了利润和现金流的价值

比产能过剩更充裕、更严重的是货币的供给,是企业的债务,这还不包括私人的债务。即便在实体企业里,很多企业债也并没有过多用于实体经济。这些资本很多流入了房地产、金融业,包括VC、PE在金融上操作的资金来源。这是导致企业估值不断被推高的重要供给来源。然而,脱离了利润和现金流的价值,就像一个幽灵在创业领域中游荡,这个泡沫迟早要被戳破。

最后,我用华为高管们经常引用的一句话和大家共勉:“企业不要穿上红舞鞋”。这是西方的一个寓言,红舞鞋是魔鬼做的鞋,舞者穿上它会舞姿曼妙,会引来有大量的观众围观、喝彩,但是观众最终会散去,而这双鞋脱却不下来,必须一直不停地跳下去。所以,“穿鞋”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想清楚了,这是不是一双红舞鞋?当你进入新领域、启动新投资项目的时候,有没有想清楚,有没有提醒自己,这是不是一双红舞鞋?一双穿起来容易、脱下来难的红舞鞋,最终会把企业拖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