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德旺和他的两员大将

 华夏基石 2020-12-01

“在我看来,能不能吃苦,经不经得起折磨,是一个人能否真正成材所必须的基本素质”。

——曹德旺

作者 |  尚艳玲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主编 企业文化研究咨询顾问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ID:guanlizhisheng2015

管理咨询、培训及其他合作请联系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企业家怎么选左右手或接班人,是企业的头等大事儿。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萧何”往往能决定一段历史,非同小可。我认为,能慧眼识珠、相得千里马是成功企业家的最值得宣扬的成功。通过经营企业,成就一个或一群人,是功德无量的事儿。

何享健与方洪波,柳传志与杨元庆,王石与郁亮,任正非与余承东,马云与张勇,皆是企业界的伯乐与千里马的佳话。

虽然老板们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但不得不说大多数还是比较成功的。

企业家们有没有什么选人秘籍?

唯一可肯定的是,几乎都不是靠任职资格体系、胜任力测评等手段选出来的。任职资格体系、胜任力测评可以保证企业人才任用95%的公平公正且有效,但将帅之才绝大多数是被老板发现和破格提拔的

企业家其实都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人才的标准,有自己的用人偏好,并且相信自己的直觉。

比如任正非似乎更为看重人才身上敢冲敢闯、有创新突破精神又有超强执行力的特质,而能包容这些人个性上的“瑕疵”,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有洁癖的人当不了领导”,要求企业的人才体系别管的太死,要让“歪瓜劣枣”有机会出头。

玻璃大王曹德旺农村出身,苦日子里泡出来的,白手起家,一点一滴地建立起商业王国的,他的用人偏好又是什么?

他在自传《心若菩提》中谈到他与福耀集团两位大将的故事,或可见真意。

1


甘打杂事的陈居里

在曹德旺的“人才要吃得了苦、经得起折磨”的理念下,公司新进的员工,不管是大学生、研究生还是留学生,到了福耀就必须下到工厂车间锻炼。

现任福耀集团的副总裁陈居里1990年从北京航天大学毕业后,在回家乡的途中,路过福耀玻璃厂时,看到一条大标语“我们要成为汽车玻璃供应商的典范”,心中一动,临时下车,直接找到福耀公司人事部门,问需不需人。人事经理带他去找曹德旺,两人谈了5分钟,曹德旺说“留下来干吧。”陈居里欣然同意了,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一个临时下车的举动,以及和老板的五分钟谈话,决定了他一生的职业道路。

陈居里刚进来福耀,就被安排到垂直炉车间去上三班倒,每天得用一辆平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玻璃堆里去倒掉。一车玻璃有一二吨重,最多也就只安排两个人去推。福建人陈居里长得文文弱弱的,但他一样完成了工厂规定的磨炼期。

这些老板曹德旺都看在眼里了,他注意到陈居里因为不爱说话,经常替人家背黑锅,别人做错的事往他身上推,他也不辩解,默默地承担下来。因为背锅,有好几次都被曹德旺贬到车间去上班,但每次他都坚强地站起来了。后来,连曹德旺都看不下去了,找他谈了一次话。问他三个问题:为什么受那么多气,也不辩解?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到车间去做各种杂事也不觉得委屈?为什么没想到离开?

陈居里说:“申辩会让您觉得我在推卸责任,很难细究,所以索性就不申辩了。”

至于做杂事会不会委屈,陈居里给曹德旺讲了李·艾柯卡的一个观点。(李·艾柯卡Lee Iacocca,1924年—2019年7月2日),美国商业偶像第一人。曾先担任过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后又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裁,把这家濒临倒闭的公司从危境中拯救过来,奇迹般地东山再起,使之成为全美第三大汽车公司。他那锲而不舍、转败为胜的奋斗精神使人们为之倾倒。在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成为美国商业偶像第一人。艾科卡有一句话:“我用25年时间为福特工作就是为了这最后5年大干一番。” 他说,每个人的一生可能多半时间都在打杂,有机会了你才会做此重要的事情。但前面这十几二十年的杂事,你是一定要做的,不打杂人家怎么了解你呢?只有努力地去做些小事情,你才有可能了解这个公司,才会和这个公司有亲和力。

这句话对陈居里影响很大,他进一步把“打杂”理解为学徒为学到真功夫而为师傅扫地倒罐,也可以理解为初生牛犊为自己无知付出的代价,也可以理解为和企业建立亲和力的一个过程。

“只有经历这样的‘打杂’,企业才可能最终认可你的才干,才愿意给付你所期望的待遇。找工作就好比卖东西,只有先展示性能、展现你的本事, 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好价钱。但本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家怎么知道,所以你得做!”陈居里说。

至于为什么没有离开,陈居里说,“只要福耀还有一张我的办公桌,我就不会离开。”“为什么?” 曹德旺问。“因为您。”陈居里说“您是一个正直的人,有几个公司能像我们福耀这样,公司的利益和老板的利益完全一致?这样的公司不容易碰到,我有幸进来了,怎么会轻易地离开?”

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各岗位的磨炼,由于英语好,陈居里被派到香港进出口处理业务,一直干到福福耀(香港)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12月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主管海外维修市场销售系统工作,一直到现在。

2


知恩图报的黄中胜

福耀浮法公司的总经理黄中胜,是1999年厦门大学MBA毕业后进入福耀的。当时一起去福耀的六个MBA,后来只有黄中胜一人留了下来。

当时福耀刚刚和圣戈班签订了合资协议,曹德旺就安排他到合资公司万达做财务总监。后来圣戈班撤出万达后,福耀和万达的管理层合并,曹德旺又安排黄中胜到任万达的采购经理,并且提点他要注意部门的一个采购员,说如果不合适的话可以让他离开,黄中胜大包大揽,说出了事儿他负责。

由于轻信下属和不专业,黄中胜的那个手下果然出了事,拿了供应商的回扣。这件事曹德旺很生气,不仅处理当事人,还把黄中胜找来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且捋掉了他的采购部经理职务。

这之后,黄中胜在福耀可谓起起落落,被安排在很多的岗位工作过,反倾销办公室副主任、浮法销售部经理、浮法销售部副经理、浮法公司副总经理、浮法公司总经理。黄中胜心理素质很好,这么上上下下的,他也没找老板抱怨,而且不论在哪个岗位,都做得很好。

后来他才告诉老板,下属出事的事对他的刺激很大,主要责任在他,一是不专业,被人蒙了;二是没有亲历亲为,当甩手掌柜了。所以自那以后,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对自己要求做到“专业”二字,而且大部分的工作要自己做,而不是像西方管理教导的那样,领导当好教练,尽可能地让团队成员做。在实际工作中他才体会到,领导不能当甩手掌柜,至少要做60%的工作,剩下的40%的工作也要指导部下去完成,要参与其中。这都是他在福耀工作中学到的知识。

在黄中胜做浮法销售副经理时,一家企业曾以30万的年薪和总经理助理一职招揽他,但他没有去。当时他在福耀的年薪是12万。曹德旺知道后有点好奇,黄中胜在福耀起起落落的,很长时间里也没得到重用,为什么没跳槽?有一次曹德旺就这么问了,结果没想到黄中胜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原来黄中胜一直记着一件事儿:那是他刚来福耀工作两三年,他的儿子生下来就患病了,他老婆带着儿子来福州治疗。但黄中胜并不是福州本地人,对福州也不熟悉,他听说公司在福州有一些套房,就想说跟老板借一个套房,方便老婆儿子看病。没想到,曹德旺让黄中胜把老婆孩子送到他家去住,因为他家里有人,各方面能照顾到。

曹德旺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让黄中胜终生铭记。

关于怎么用人,曹德旺从来没讲什么大道理,但他讲了陈居里和黄中胜的故事,就可以看出来,从苦日子里过过来的曹德旺欣赏的,不仅仅是能吃苦耐劳,而是能“任怨”。能人很多,但大多数人只能“任劳”不能“任怨”。受不得一点委屈,受点委屈就怒发冲冠,或者变成“复仇者”。曹德旺认为成大事者必须能任怨、经得起折磨,能适应各种环境,有低谷崛起的韧性和弹力的人。

他本人就有这样的特质。相吸引的人们一定是因为彼此身上有相同的“气味”。可能不够客观、不够科学,却该死的准确。

相一致的价值观、吃得了苦经得起折磨、有能耐还能受得了屈,有感恩心知恩图报的人,这大概是曹德旺选人的标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