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作家刘同:一个人的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Lilian0816LL 2020-12-01

你曾经身处人群却感到他人欢乐与己无关吗?你曾经为和别人的关系而感到迷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剧本需要演绎。但是在社会的大环境中,我们常常为了更加合群,为了能够被人接纳,而放弃自己一个人的生活,一个人的独立。
那么何为真正的“一个人”?
一个人,不是指数量上的孤立,而应该是人格的独立。

是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一个人的心态,一个人是所有生活,也是全世界。
人大多如此,能够包容他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走来走去,却很难在自己的世界里和自己和平共处。

面对“一个人”的问题,青年作家刘同,在他的全新散文作品《一个人就一个人》中,深刻记录了自己这些年的心境变化以及对一个人生活的思考。

在《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中,刘同写的是一个人面对世界时的各种复杂情绪,在经历过很多孤独的日子后,他逐渐明白,原来孤独能让自己成长,让自己拥有独立的世界,不再羡慕别人,而《一个人就一个人》就是用这样的目光欣赏、探索外界后写下的全新感悟。

如果你喜欢《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一定要看《一个人就一个人》。

01
因为害怕自己一个人

刘同也曾经害怕自己会是一个人,所以刻意去靠近很多人,但是身处人群,很多时候,他发现他和他们并不是一类人,他们也没把刘同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

于是刘同开始尝试,试着自己成为一个人,开始去享受一个人,决定去保有一个人。

这个过程艰难,但却勇敢。当他再与人群接触时,就能清晰地判断出和别人的不同以及是否是一类人。

就这样,刘同发现了一个人的美妙,开始喜欢一个人,开始能与自己和平共处;开始享受一个人,开始让自己的世界变得充实。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年轻时,害怕一个人,怕被孤立。成熟之后,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人格上已经很独立。

当你渐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再去与世界交谈,去与人群对望,甚至遇见人生的另一半,你会知道这样的你,不自卑,不放浪,不唐突,不张狂,平静,自然,知道得到并不是偶然,失去也不再难堪。

一个人就一个人,是岁月成长,也是人生日常。


02
一个人的无聊和焦虑

面对焦虑和无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你是怎么处理的?

刘同在书中仔细反思了自己。他认为,无聊是有时间,但不知道怎么用,手上做着一些事,但并不想要什么结果,仅仅是消磨时间罢了,也会在书桌前坐上一两个小时,什么都不做。

但其实,说什么都不做是错的,其实做了很多事,听听老歌,翻翻各个出版社寄来的新书,倒一杯茶,喝完再换一杯咖啡试试,如果兴致还好,就会喝一点酒,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因为所有的举动都是毫无目的的,听歌不是为了要唱,也不是为了要记住歌词,只是觉得有个背景音乐让人舒缓。翻新书也不是为了写读后感,而是想看看有什么故事或文字可以让自己进入一整段时间。如果读两页有趣,就会放在一旁,利用专门的时间来阅读。读书不是为了学到什么,而是让情绪放松。
看电影、旅行、睡觉、谈恋爱都属于这个范畴,所以要找到自己愿意投入时间的那个事物就很重要。
他把自己的这种举动称为“无聊”。无聊应该是一种平和的状态,不应该是一种寂寞的心情。


而焦虑呢?他也时常焦虑,他认为焦虑是很痛苦的情绪,比什么不开心、被辜负、很孤独可怕多了。所以,在排除了不合常规的感受后,刘同列出了一张人生焦虑清单。

1)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进入社会直到三十三岁,他在一件事上一直自卑——觉得自己长得难看。

这件事情让刘同很焦虑,而为了解决这种焦虑,他进行过太多的挣扎和努力。最初去和好看的人一起玩,因为觉得和好看的人一起玩,自己是不是也会变得好看一些,也会让别人产生错觉——好看的人喜欢和你玩,你应该也不差。

当然事实证明,这不可行

这种外貌焦虑直到他三十三岁开始运动了,才有所缓解。

他突然明白一件事——自从运动之后,身材挺拔了,穿简单的T 恤和运动服也挺阳光的,稍微挺起胸膛,同事还会夸奖,身材很不错。

噢……原来身材可以挽救自己的不自信。从那时开始,他对长相的焦虑才得以缓解。但那么多年,糟蹋了的很多心情却再也回不来了。


2)另一个焦虑是父母总告诫他,如果选了中文系,他们是没有办法帮忙找工作的。
刘同的家乡不大,那时他认为父母说的一定是对的,所以当选择读了中文系后,特别焦虑——如何才能在大四毕业时找到一份工作,而这个焦虑又在他找到一份电视台工作后变成了另一种焦虑——如何才能不被领导开除?这份焦虑从大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北漂。

第二年的某天,那天晚上刘同做了一个被公司开除的噩梦。他梦见老板让他走人,说他工作不努力。

其实为了保住那份工作,刘同整整一年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中午十二点到公司,第二天早上六点踩着晨光回家休息。他被梦惊醒,吓得不行,觉得自己可怜,那么努力了,还那么没有安全感。

那是有史以来他第一次站在自己的角度安慰自己:“如果你真的被开除了也别难过,整个公司找不到第二个和你一样努力的人,所以你离开一定能找到工作养活自己,但他们不一定能找到和你一样努力的人了。”
听到这句话,他想明白了:“我尽力了,就没有遗憾。”
人最怕的就是没有尽力,导致没有把握住机会,尽力了也没有把握住机会,有什么可难过的?从害怕到理解到放下,前后花了七年时间,刘同自己觉得值,为解决这个焦虑所有花的时间都成为他在社会上生根立足的养分。

此后,刘同在光线传媒工作的十几年中,也有很多困难。现在想起来,那些算不上人生焦虑,只是每年的挑战而已。你做到了就是做到了,因为背后有公司,你迈出第一步,只要走完全程,就能到终点,半途不行也会有人来搀扶你

这是刘同对于自己人生的无聊和焦虑的感想。如果你还陷在这样的情绪中,可以看看刘同是如何做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