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学角度讲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哪个写得更好?

 渐华 2020-12-01

笔者的意见:从文学性来说,《滕王阁序》较优。

这两篇散文都是价值甚高的传世名篇,要分高下并不容易。文学作品评论涉及很多方面,没有固定的尺度,不过既然从文学角度评论,那么就以文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形式之美和写作技巧为依据来对比一下。

《岳阳楼记》的形象性不若《滕王阁序》之丰满

艺术形象高于生活中实际事物的形象,往往以形传神,甚至有适当的想象和夸张,反映了作者的性情修养和对事物的独特感觉。那么,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是怎样一个形象?

岳阳楼


  •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是致君泽民的政治理想的寄托

杜甫登岳阳楼,发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感慨,岳阳楼成为老杜慨叹人生的载体。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则寄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范仲淹是一位胸怀家国、为民请命的官员,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盛世之下重修岳阳楼,自然会生出对于家国、人民命运忧戚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抱负的表达。

范仲淹在文中并无对岳阳楼本身作出描写,而是通过对周边壮阔景物的刻画来烘托岳阳楼的形象。“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气势极为壮观,给读者一种横绝古今的雄豪之气。在这种宏大的气象之下,继而发出心怀“天下”的感慨,那么这种感慨和景物刻画的格局是一致的,也是就是说情与景高度融合。

  • 王勃笔下的滕王阁是少年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相较之下,王勃笔下的滕王阁,境界更阔大,内涵更丰富。

开篇写滕王阁的地理位置,“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极有气势,而“人杰地灵”、“俊采星驰”、“高朋满座”诸句,极言南昌物产人才之丰,第二、三段写壮丽的山川楼阁,展现了一幅华丽多彩、雄奇阔大的胜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状秋景能得秋之神韵,“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则想象驰骋,“飞阁流丹,下临无地”,滕王阁高崇的雄姿表现得极为传神,“披绣闼,储雕甍”,可见建筑雕饰之华贵,“山川旷其盈视” 以下几句,写登临俯视,山峰平原、湖泊河流、房屋船只尽收眼底,“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色彩壮丽、境界阔大的千古名句。

这两段状景达到极高的艺术水准,色彩、远近、动态非常丰富,从大的山川湖泊,到细节的房屋船只、画阁雕栏,无不刻画得华丽宏大,令读者神观飞越。

滕王阁


接下来从宴会的豪情逸兴,引发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从宇宙人生的高度发出盈虚悲喜的慨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抒发人生失意、异乡为客的无尽唏嘘。“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面不屈服于逆境,充满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格。“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借班超和宗悫的典故来表达为国效命的政治理想。

由此可见,王勃在此文寄托了希望获得赏识,从而实现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抱负,其笔下的滕王阁的文学形象被赋予了强烈的个人色彩。

从立意来看,自推《岳阳楼记》更高,其时范仲淹因“庆历新政”失败,被贬河南,但他仍然心怀天下百姓,所以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名句是符合其品格抱负的。而王勃写《滕王阁序》一文的时候,仍是少年书生,未获功名,因此表达希望获得赏识从而为国效命的理想亦在情理之中。

然而,剔除立意来看,《滕王阁序》表现的形象则更为丰满动人。

《滕王阁序》


意气勃发的《滕王阁序》情感性较《岳阳楼记》更为充沛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如果说形象性是文学的外在标志,那么情感情就是文学的内在标志。情感性是作品打动读者心灵的重要因素。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时候,并不在岳阳楼,而是在被贬谪之地河南,因此,文中的景物,实在是想象出来的。

若夫淫雨霏霏”一段,想象洞庭湖风狂雨骤之时,商旅不行,虎啸猿啼,满目萧然,行人至此,则黯然神伤。“至若春和景明”一段,则想象当天气晴朗之日,风景壮美,碧波万顷,皓月千里,渔歌互答,行人登楼,便觉心旷神怡,满心欣喜。

这两段描写悲喜,乃为下一段作铺垫。因为,下段自然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慨。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二者,即前述之悲喜,那么古仁人之心有没有悲喜之外的呢?答案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不为外物所动,为官则为民解忧,为民则为君分忧,所以进退皆忧,那么什么时候才乐呢?天下乐而后乐。

范仲淹在抒发政治抱负的时候,首先用了两段想象的悲喜作铺垫,进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实际上这是一种相对理性和冷静的言志。他历多年官场,早已炼就了沉稳老练的性情,加上方遭贬谪,因此文表达的感情并不饱满激荡。

刻于岳阳楼中的《岳阳楼记》


而王勃正当少年气盛之时,胸怀大志,立志为国为民作一番事业,恰好有这样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他把一腔激情,尽情倾注在这篇洋洋洒洒的雄文当中。整篇文章,辞采华丽,感情饱满,一气呵成,书生意气挥洒其中。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曹德培云:

此序一起极有力量,而于洪波汹涌中,随结随却,尤为超特。前半曲描婉写,璧缀珠联,奇丽极矣。后半独能别开生路,以悠扬怀抱,写出磊落事情,抚今思古,吊往追来。盖前半以景胜,后半以情胜。非情无以显景,非景无以寓情。而前半写景,景中有情;后半写情。情中有景。

指出其情景相生,极有力量,这种力量即来自充沛淋漓的感情表达。

因此相较之下,《滕王阁序》的情感表达的深度和强度显然胜于《岳阳楼记》。

形式之美:得益于骈体文的优点,《滕王阁序》华丽整饬的风格气势高于《岳阳楼记》

  • 《滕王阁序》华丽的形式之美与《岳阳楼记》的“精切高古”之风

《滕王阁序》以四六句式为主,间杂以多种句式,交错使用,阅读起来,既有整饬之美,又有错落之致,节奏感很强。整篇采用对偶,声律精美,音节和谐,辞藻华丽,具有优美的音乐性。骈体文的形式之美,加强了句子的气势,诵读起来酣畅淋漓,感情表达的感染力更深。

《岳阳楼记》属半骈半散,以散为主,文风较为质朴,相对《滕王阁序》更具古意。清代尤焴评曰:

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高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指出不但“高古”,而且言之有物,非徒以雕绘浮夸取阅读者。

范文正公造像


  • 从唐宋散文革新演变略析王、范文风之别

形成于南北朝的骈体文,以其对仗工整、韵律铿锵和谐,在敷声调色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骈文格律过严,雕琢太甚,束缚了作者的思想,更因齐梁之时,骈文风格绮靡浮艳,思想贫弱萎靡,因此在唐代,韩愈发起了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意欲一洗文坛颓风。

但从初唐到中唐以前,骈文仍处于统治地位,虽然空虚浮泛、雕章绘句之风仍在,但在部分作者手中,却能一反这些弊病,创作了一些于含蓄典丽之中见真情勃发、气韵流动的佳作,代表者如初唐四杰,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其中的名篇。故胡应麟誉为“神俊无前,六代体裁,几于一变。

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旨在抨击骈文,洗刷六朝浮靡文风,建立一种尚简古、切实用的散文,恢复散文的地位。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文以明道”,要求文章应有充实的思想内容,反映现实问题。

生活于宋初的范仲淹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主张,《岳阳楼记》就是这一风气下的产物。

《岳阳楼记》贯彻“文以明道”的主张,抒发了作者心怀天下百姓、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风格以散文为主,间杂以骈句,质朴有古意而不乏华采,与《滕王阁序》辞采华丽、音节精美的风格,各具优点。

写作技巧:《岳阳楼记》的精巧构思胜于《滕王阁序》的中庸套路

《岳阳楼记》的写作角度较为新颖。一般作者写重修记,多先谈及建筑如何损坏破旧,再谈如何筹划重建,再描写重建之后的建筑状况。但该文并未从正面描写岳阳楼,而是转而写洞庭湖景色,写迁客骚人登临之感,想象洞庭湖阴晴风雨的景象,从而带出喜忧的感慨。清代唐德宜《古文翼》评:

撇过岳阳之景,专写览物之情,引起忧乐二意,又从忧乐写出绝大本领。从来名公作记,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可想见文公一生节概。

清代林云铭《古文折义》:

单就迁客骚人登楼异情处,转入古仁人用心,遂将平日胸中致君泽民、先忧后乐大本领一齐揭出。

这种手法,显得比《滕王阁序》高明。

同时,《岳阳楼记》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中三段状景真切而有重点,为末段的的思想升华作铺垫,构思巧妙而有新意。故后人评其“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

《滕王阁序》由滕王阁的位置、人物写到宴会,再到滕王阁的刻画,楼外的壮丽风景;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这是一种中规中矩的行文套路,华丽的文采之下并不能掩盖结构上的中庸。因此在行文技巧上,《岳阳楼记》更显出色。

结言

文学给予读者的享受,不仅仅限于审美,还有认识和教育作用。读者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影响人的心灵和行为,提高思想境界。因此,将文学的认识和教育作用割离出来是错误的。我们欣赏《滕王阁序》华丽整饬、气韵淋漓的文字之美的同时,更应该赞赏《岳阳楼记》表现的忧国忧民、心系百姓的崇高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