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张仲景所著的汉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描述的:“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没错,本期给大家介绍一副源于《伤寒论》中治疗阳虚痹证的经典中医名方--桂枝附子汤。 根据原文描述,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属于风邪与湿邪侵入人体肌表筋骨后,互相搏击所出现的病变。可分为湿温和寒湿两种,其中以又呕又渴者属温,不呕不渴者属寒;以脉实而数者属温,浮虚而涩者属寒。 可见本方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相搏或正虚内寒所致的病证。临床应用以表阳已虚,风湿内盛,或阳虚内寒所致身体疼烦、不得转侧,或自汗出,以及虚寒性胸腹痛、喘咳、泄泻等,苔薄白,脉虚浮而涩为其辨证要点。 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产后痹痛、腰膝痛、坐骨神经痛、关节炎等病证。 桂枝附子汤由桂枝、附子、生姜、大枣、甘草等五味中药组成。 方中桂枝发散风寒,温阳通脉,附子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二药相伍,散风寒湿邪而止痹痛;大枣、生姜调和营卫;甘草补脾和中。五味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之功。 该方配伍恰当,治法严谨,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来自参考文献) : 临床案例分享 1、症状&诊断患者商某,女,农民,初诊日期: 2014年6月3日。 主诉: 腰膝酸痛,以肌肉疼痛为主,遇风寒加重,阴雨天加重,不能转侧、站立、行走,卧则缓解,前后背发紧,头颈部汗多,白天尤甚,胸闷、憋气,无心慌,乏力,口苦,偶有咳嗽,无痰,食后腹胀,无恶心、呕吐,偶有头晕、耳鸣,偶有双手手指麻木,纳可,寐差等症状。 诊断: 痹证( 寒湿痹阻,风邪外袭) 。 2、治疗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方药: 桂枝附子汤,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患者服1剂后,腰痛好转约一半,4剂而腰痛止,随访1月,腰痛未再复发。 3、分析本例患者症见腰膝酸痛,以肌肉疼痛为主,遇风寒加重,阴雨天加重,甚则不能转侧,脉细涩,符合桂枝附子汤的方证,故选用该方以祛风散寒、祛湿除痹,辨证精当,方证相符,效果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