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为孤儿时,皇帝收他为养子;立下大功后,皇帝竟然要杀他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小珏说历史——《小珏说唐》系列二十二 请勿转载

在中国古代,大凡是国泰民安时期,就被成为衰落盛世或者治世,开元盛世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这个时期,国家安定,武力昌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都以唐人而自豪。可是,与别的盛世逐步衰落或者由于统治者的离世而终结不同,开元盛世却是由于一场战乱嘎然而止。后世普遍认为,发生转折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唐玄宗的老迈昏庸,这一点在对待名将王忠嗣上就一目了然。

王忠嗣原名王训,是典型的忠良之后。他的父亲叫王海滨,是当时很有名的良将,不幸于开元二年在与吐蕃的战斗中捐躯报国。此时,王忠嗣才九岁,因父亲的原因受到唐玄宗的接见,看到皇帝的时候,就跪地痛哭不已。

这就是一将成功万骨枯,国家的胜利,离不开将士们的舍生忘死,而战争却让百姓家破人亡,无数孩子与王忠嗣一样成为孤儿。王忠嗣还算是幸运的,唐玄宗深深感动,将他收为义子,养在宫中。唐玄宗还拍着他的肩膀说:这相当于霍去病的遗孤啊,等你长大了就让你为将。

王忠嗣在宫中逐渐长大,他变得勇猛而沉默寡言。唐玄宗屡屡考较他的兵法,王忠嗣总是对答如流,不负众望。玄宗认为,他一定能成为良将,便放他去边疆效力。

因为身负杀父之仇,王忠嗣时时刻刻想找吐蕃人报仇雪恨。他经常轻骑出塞,唐玄宗听说后,怕他出事就将他召回。他父亲的很多同僚们都想让王忠嗣子承父业,跟他一起征战沙场,但唐玄宗总是怕他报仇心切,总是不允许委以重任。

但是,王忠嗣已经二十多岁了,他不想在玄宗的臂膀下长大。当河西节度使萧嵩入朝时,他请求跟随萧嵩镇守边疆。刚到边塞,他仿佛来到了熟悉地方,闻到了熟悉的气息,带领几百人就大破数千吐蕃人,俘获牛羊以万计。这样的战绩,让远在京师的唐玄宗也欣喜万分。

后来,王忠嗣在攻打吐蕃新城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加封了左金吾卫将军。从此,王忠嗣开始走上了大放异彩的道路。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率领十万唐军出征契丹,当时的契丹完全不够打,一连三战,被王忠嗣打得几乎全军覆灭。

天宝初年,突厥发生叛乱,王忠嗣以武力逼迫他们投降唐朝,乌苏米施可汗表面上答应,却又临时反悔。王忠嗣受命征讨,经过一阵厮杀,乌苏米施可汗不仅被全歼,连首级都被送到了长安。从此,突厥再也不敢犯边。

几乎同时,他又转战吐蕃,与之在青海湖大战,逼迫吐蕃降服于唐朝。这时候,他的威名传遍边塞,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盛唐周边所有的敌人,都被他击败过。昔日跪在皇帝面前哭泣的男孩,终于成为了护佑帝国的战神。

唐玄宗对他的功绩非常赞赏,同时因为和他的特殊关系,对其相当信任,王忠嗣权势最大的时候,一共担任了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郡节度使。唐朝曾有规定,节度使不能兼任,然而王忠嗣一人配四印,这是唐朝开国以来绝无仅有的。

然而,他自觉不配这么大的荣耀,主动辞去了朔方、河东节度使,唐玄宗也同意了。居功而不自傲,让王忠嗣更上一层楼,他占领了吐谷浑全境后,凯旋回师。

但是,不久之后,为了一个战略,王忠嗣与唐玄宗罕见的出现了分歧。那时候,唐玄宗要他攻破吐蕃人占领了很久的要地石堡城。不知道是早年的经历,还是真的看透了腥风血雨的戎马生涯。王忠嗣却认为,拿下石堡城并不难,问题是要付出上万人的代价,实在得不偿失,还不如静待时机,等吐蕃人内乱的时候,再花较小代价获取比较划算。

唐玄宗听了这些话很不高兴,董延光看出了玄宗的心思,为了争功,献计出战夺取石堡城,并让王忠嗣配合。失败之后,董延光又赖着王忠嗣延缓出兵。老迈的玄宗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判断力,加上此时李林甫也和王忠嗣有仇,更是在此时进献谗言。

最终,昏聩的玄宗忘记了王忠嗣的忠心,将其下狱,会同三司审理,还判了死刑。好在接替王忠嗣的是受过其大恩的哥舒翰,他以官职作保,替忠嗣赎罪。此后,唐玄宗免其死罪,仍将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

由于受了委屈,王忠嗣这样的名将咽不下这口气,两年后在忧愤中离开了人事。如果他不失势,就不会有那么多权力真空,也许安禄山就爬不到那么高的位置。由明君变为昏君的唐玄宗,从对待王忠嗣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其实已经不适合治理天下了。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