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荃违反规定疯狂扩军,曾国藩却只能迁就,大开方便之门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小珏说历史——《曾国藩及湘军》系列九十三 请勿转载

在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曾国荃的功劳极大,他不仅攻下了重镇安庆,更是历时三载,一鼓作气拿下了天京。他以此功劳,加封太子少保,封一等伯,荣获与兄长共同开府的殊荣。本来只是一个秀才,以曾国荃读书的天赋,要中进士并不容易,要达到如此成就更是千难万难。但是,在特殊的年代,他却凭借沙场之上的战功而做到了。

一方面,曾国荃确实有领兵打仗的天赋,他能吃苦,毅力更加顽强,在别人都认为不可能成功的时候,他总是以“霸蛮”的精神,坚持到了最后,也笑到了最后。不过,另一方面,曾国荃也多亏了自己哥哥曾国藩是主帅,让他能独立带兵已经是很不错了,关键是对他多方照顾,也让攻破南京这个不世之功没有落在别人家。

要说曾国藩一碗水端平,那是不尊重事实的。在攻打安庆的时候,本身就是围城打援的战术,一部分湘军围城,一部分打援。打援肯定比围城辛苦,而且更为危险,到最后功劳也不及围城的大。曾国藩就是再三劝说胡林翼,让曾国荃带着吉字营围城,取下了这个大功,而负责打援的多隆阿战功一点也不比曾国荃小,但因为后来封赏少,愤然离开湘军北上。

打天京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当时湘军要负责上海、浙江和天京三线,毫无疑问直取天京是最为耀眼的。因此,曾国藩让李鸿章进兵上海,左宗棠攻打浙江,曾国荃去取南京。

要拿这天下第一功,要付出的努力自然更大。天京如同铁桶一样,很难攻破,曾国荃的吉字营甚至一再打破曾国藩的规矩,不断增兵,湘军在天京城下越堆越多。

曾国荃所带的湘军称为吉字营,这是在攻打吉安时组建的,所以以此命名。没想到曾国荃带兵确实有一套,吉字营的战斗力爆表,很快成为湘军的王牌,再加上曾国荃的特殊关系,吉字营又是曾国藩的嫡系部队。

曾国藩在对待其他湘军上面,大体上能做到公平,只不过一遇到吉字营,就很难保证客观公正了。比如在攻打完安庆之后,曾国荃和彭玉麟联手拿下了长江要塞金柱关。曾国藩打算在这里设卡收厘钱,作为湘军的军饷。他直接写信给弟弟,打算将厘钱分为两份,十分之八归吉字营,十分之二归另一个弟弟曾国葆。

直到曾国荃提醒,他才发现自己居然漏掉了彭玉麟的水师。这种例子举不胜举,曾国藩对待吉字营就是亲儿子的态度。

对于吉字营攻打天京时,更是如此。刚刚围城的时候,吉字营才30营,加上曾国葆的8个营,也才38个营,一万多人。经过多次招募,到破城的时候,吉字营的规模竟然达到了120营,一共六万余人。当然,攻打天京非同小可,不断招募士兵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毫无问题。

但是,曾国藩在湘军成立的时候,就对扩军控制得很严。一方面湘军得军饷供应一直困难,而湘军士兵的月饷又远远高于其它部队。另一方面,湘军盲目扩充,不注重质量,只会更加增添朝廷的疑心。所以曾国藩一直提倡精兵的战略。凡属各营扩军,一律要通过他的同意,不然就断其军饷。

曾国荃却为了贪功求快,不通过曾国藩同意,擅自招募士兵。更出格的是,他竟然将太平天国的降兵也组成了三个营。湘军并不允许将降兵直接使用,所以曾国荃一开始还不敢告诉曾国藩,直到木已成舟后,才吞吞吐吐说出:

弟之三营,惟东关所立选字营适值日夜驰剿之际,忘记肃函上陈。若秣陵关收降之五百余人,大胜关、头关收降之五百余人,则皆于报捷之函、报仗之禀带叙此条矣。前承饬行批折旨内,亦有此语为证。来谕云并未之闻,或者公务太多,不尽记忆,其细微也。

对于这些,曾国藩能有什么办法。说得好听点,曾国荃是为清廷在效力,说得难听点,曾国荃也是在为了曾氏家族着想,为他们兄弟俩在玩命。因此,曾国藩除了默许,就是调集各地的粮饷支持。也就是因为有兄长的后盾,曾国荃才能立下大功。

喜欢请点击关注,每天带给你有趣的历史故事。

参考资料:《曾国藩传》、《曾国藩家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