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手握重兵,为什么一点反叛称帝的心思都没有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曾国藩是近代以来争议不断的人物,他起自底层,发奋图强考中进士,当上侍郎,又因为机缘巧合当上了湘军的统帅。时至今日,很多人都认为他很怂,在控制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军队时,不敢倒戈一击,反叛清王朝,自立为帝。

确实,在曾国藩的日记、书信等资料中,只有忠君之言,并没有一星半点的悖逆之词。他这样带兵的统帅,当然有很多人劝进,顺便给自己谋划一个好未来。快意人生很容易,那是用别人全家性命做赌注,而身在棋局之中的曾国藩不能也不敢反叛是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分为客观和主观的。先从客观上来说,清王朝的八旗军、绿营确实是腐朽不堪,连太平军都打不过,更别说是湘军了。然而,清王朝统治了近两百年,根基雄厚,势力庞大,湘军连军饷都是要靠受过路商人的厘钱来筹措,时常欠几个月军饷,又怎么能跟清廷源源不断地后勤补给相比。

另外,湘军从安庆之战起到天京之战后,战斗力急剧下降,并且滋生了不少恶习。他们只不过是战胜了原本就比自己战斗力下降更快的太平军。这也是曾国藩很头疼的地方,以至于他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后,在攻破天京的第二个月后,就与李鸿章商量,做出了裁撤湘军,发展淮军的重大决定。

再次,说起来,曾国藩是湘军的最高领袖,但实际上,湘军并不是一个严密的绝对服从和绝对忠诚的组织。包括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都只是在湘军这面旗帜下紧密配合,曾国藩更多的是扮演精神领袖的作用。他不参与战场指挥,甚至连直接控制的军队都很少。湘军大约鼎盛时期大约是三十万,而曾国藩能直接控制的不过区区十来万。

这十来万就是曾国荃的吉字营、鲍超的霆营和彭玉麟、杨岳斌的湘军水师。至于说其它的湘军,曾国藩实在没有把握让他们听命于自己。比如在刚刚攻破天京,左宗棠就上奏弹劾曾国藩,以至于两人反目,至死不相往来。即使是李鸿章的淮军,一旦曾国藩起事,是将他当作乱臣贼子,还是继续当自己的恩师,实在不能确定。

所以说,客观条件看起来,曾国藩似乎实力很强,但实际分析起来,并没有强到可以推翻清王朝,再建立一个新政权的地步。细细算起来,就在鼎盛时期,曾国藩所掌握的兵力、地盘,甚至不如洪秀全。洪秀全办不到的事情,他曾国藩就一定能够办到吗?

这是客观条件,至于说主观原因,那就不算复杂了。曾国藩是一个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文人,他与洪秀全不同。洪秀全屡试不第,对清朝有着天然的仇恨心,曾国藩考上秀才、举人、进士,一路上虽有波折,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

特别是曾国藩在考中进士在京城当京官时,受到道光皇帝的知遇之恩,十年之内连升七级,当上了侍郎,是湖南人在京所担任最高官职。对于他来说,对清朝不但没有仇恨,而且还感恩戴德。

另外,曾国藩是一名理学家,他在京城是就拜唐鉴为师,与倭仁为友。这两人都是穷通义理的鸿儒,曾国藩跟他们学习三省吾身,对自己每一点恶念都记在日记中,甚至于做梦梦见贪财,也记载下来,痛骂自己猪狗不如。更为恐怖的是,这些私人的秘密他都交付给唐鉴、倭仁乃至弟弟们传阅,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为。

这样的人,自然在心中根本没有要造反的土壤。对于他来说,存一个忠君的好名声,比过把皇帝瘾就死要强得多。

曾国藩的选择,很多人至今还不能理解。但要知道,在他之前,比他有实力的人比比皆是,但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殷鉴不远,他完全可以衡量,是用全族人的性命去冒险做一件可能性太小的事情,还是安安稳稳保住自己一家的功名利禄,不去贪念那独一无二的至尊名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