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攻打天京三年,突然听说有人要来抢功,难怪曾国荃火了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晚清官场之中,湘军派绝对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包括后来的军阀,最终的起源就来自于湘军。然而,即使同为湘军派系,内部的斗争却很复杂,很多故事比太平天国的内斗更为狗血。其中就包括曾国藩与左宗棠交恶,曾国荃与李鸿章互撕。

曾国荃和李鸿章,一个是曾国藩的亲弟弟,一个是曾国藩最为看好的学生和事业继承人,本来应该和衷共济,为什么会闹得不可开交呢?普遍认为,这与曾国荃围攻天京有着莫大的关系。

曾国藩领导湘军,最得意的手笔,就是和胡林翼一起,采用围点打援加围魏救赵的方法攻下了太平天国重镇安庆。此举不但打开了通往天京的最后一道门户,而且还解除了太平军在浙江、江苏势不可挡的紧急军情。

为了趁热打铁,湘军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顺势攻下天京,结束这场持续了多年的战争。那么谁来打天京呢?最合适的对象当然是曾国荃,因为他刚刚攻下安庆,军威正盛,也有丰富的经验。此事鲍超、左宗棠等人都没有什么意见,而刚刚组建淮军的李鸿章更没有什么好说的。

于是,曾国荃一马当先,直扑天京。为了配合他的行动,左宗棠派兵到浙江平定太平天国余孽。然而,没想到的是,太平军在上海又闹腾起来,当时的上海已经是各国的租界所在,再加上富甲天下的商人云集,都一致要求清廷派兵保护。

本来,曾国藩是想调曾国荃去上海的,毕竟在围攻天京的队伍中,不光有曾国荃,还有另外一个弟弟曾国葆。曾国藩的想法是让多隆阿和鲍超会同曾国葆去拿下天京,让曾国荃打通上海,取得富商和洋人的支持,迅速从布政使升官到巡抚,也获得开拓眼界的机会。

然而,曾国荃不同意!他的理由很简单,天京已经被围,如同瓮中捉鳖,放着这天下第一大功不拿,去什么上海!

这个想法很容易理解,也很切实际。要是是现在的我们,也会看不到那么长远,而对眼前的利益更感兴趣。曾国藩无奈之下,对弟弟说:

弟不肯赴上海,亦系量力而行。余已别有位置。

这个别有位置,就是指的李鸿章。从用人来看,李鸿章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淮军成军还很短,而李鸿章也没有多少独立带兵打仗的经验。然而,比起别的将领,李鸿章更重视这次机会,多次向曾国藩主动请缨。

因此,李鸿章就带淮军去了上海,而曾国荃留在天京城下继续苦战。

围攻的过程大大出乎曾国荃意料之外,他本以为半年到一年时间可以拿下天京,而他却被困住整整一年。太平军的顽强和勇猛,是他始料未及的。同时,李鸿章率军进入上海之后,却显得异常轻松,不仅与当地富商打成一片,获得了重大财力支持,还从洋人那里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外交经验。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至少有一点就足以让曾国荃嫉妒:李鸿章获得了江苏巡抚实职。

更让曾国荃愤怒的是,由于三年没有攻下天京,天下舆论的调子马上变了。以前身负盛名的曾国荃,却受尽了无端和恶意的猜测。有的骂他无能,有的说他挟寇自重,还有的却说他的战法老调。为此京城纷纷传言,清廷将调李鸿章去天京协助攻城。他们认为,曾国荃的方法又慢又累,又是挖地道,又是筑高墙,还不如淮军往城里轰几炮,一定能打得太平军开城投降。

有这种舆论并不奇怪,但曾国荃和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始终认为,这就是李鸿章放出的口风。他得了上海这个大便宜,还要来抢曾国荃的功劳,怎么不让人气愤。

最后朝廷还真调李鸿章的部队去攻打天京,得知这个消息,气急败坏的曾国荃发了狠心,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抢在李鸿章赶来之前夺下这份功劳。他做到了,然而却对李鸿章再也无法友好。两人从此关系走低,在晚清政坛上互不买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