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李鸿章(4): 主政江苏上青云

 梦想童年594 2022-08-06 发布于江西

同治二年(1863年),李鸿章被加封为五口通商大臣,40岁的李鸿章正意气风发。在上海初步站稳脚跟后,李鸿章开始从两方面着手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是整顿军政,一是办理洋务。

整顿军务方面,李鸿章罢免了以杨坊为代表的一批崇洋媚外的买办官吏,大胆起用郭嵩焘、丁日昌等一批务实的官员,同时建立了自己的湘军幕府,笼络一大批青年才俊。李鸿章还聘请外国教练训练淮军,并配备洋枪洋炮,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又通过招降纳叛、扩充军源等壮大淮军的规模,从最初的一万人扩充到了七万兵马,实力和势力渐渐超过了当时的湘军,成为清廷最为倚重也最为忌惮的一支地方武装。

办理洋务方面,李鸿章在上海成立以翻译外国语言和学习外国文化为主的广方言馆,加强和外国的联系及沟通。尤其在处理与常胜军的关系方面,李鸿章以“关厘分途,以厘济饷”的政策来压制这支外国雇佣军的发展。同时,还利用洋人赫德等人巧妙平息戈登率常胜军闹事事件,并在最后巧妙的解散了常胜军,手段可谓十分老道,显露出高超的外交手段。

同治二年(1863年),淮军攻克太平军在天京以东的军事重镇苏州。攻占苏州后,李鸿章被朝廷授予太子太保。随后李鸿章率淮军又攻克常州、嘉兴等地,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基本被肃清。

当时,曾国藩、曾国荃兄弟久攻天京不下,朝廷屡次下诏催促李鸿章率淮军前去支援攻打天京。李鸿章深知自己和曾氏的关系,再加上淮军也是脱胎于湘军,如果自己率部去打天京,摆明了是想和曾氏兄弟抢功,必然会得罪于曾氏一门,所以一直按兵不动。

在朝廷的一再催促下,李鸿章并没有率部去围攻天京,而是南下攻入浙江追缴太平军残部。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很是恼怒,李鸿章不去抢曾氏的功反而来抢我的功,于是上奏告李“越境掠功”,李和左的梁子便在这时候埋下了。

清廷命李鸿章将淮军从浙江撤回江苏,去帮曾国荃收复天京。不得已,李鸿章只得选派二十七个营的淮军缓缓开向天京,同时派人飞马快报给曾国荃。当时曾国荃围困天京已有两年时间,眼看着天京城就被攻破,却半路杀出个李鸿章来抢功。曾国荃不肯把大功让给别人,便把李鸿章的信件给部将们看,众将士生怕外人来抢功,立刻组织攻城,在淮军赶到之前,仅用一天的时间就攻下了天京城。

曾氏兄弟的面子被李鸿章保全了,事后曾国藩曾执手向李鸿章表示感激。

江苏的太平军被肃清,湘军和淮军将帅都得到了加赏。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李鸿章被封为一等肃毅伯,并赏戴双眼花翎。

可以说,剿灭太平军成就了李鸿章,太平军被剿灭时李鸿章已经成为手握重权主政一方的疆臣。淮军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李鸿章的政治舞台也更大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