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最够义气的一首诗,冒着欺君的风险,把朋友夸得要死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唐朝是诗人井喷的年代,这些诗人们都有各自的朋友圈。值得称道的是,似乎在唐朝,还是较少发生文人相轻的事情,类似于民国时文人的龌龊之事很少。大多数情况,诗人们相互扶持,留下了不少佳话。李白和孟浩然的关系就很不错,为他写下的诗歌最多,其中《赠孟浩然》是最为直白的赞颂: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诗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第一句中,李白就直抒胸臆,毫不脸红地宣称对孟浩然的爱。当然,孟浩然比李白大了12岁,这种爱应该是出自后辈对于前辈的敬爱之情。而且,李白还要为孟浩然造势,说他的风采才华,不仅自己喜欢,更是天下闻名。

第二句中的“红颜”并非是指孟浩然是个女子,而是指孟浩然年轻的时候。他夸耀孟浩然年轻的时候就不爱做官,老了以后更是心甘情愿归隐山林。这句话很成问题,我们稍后解释。

第三句中,写孟浩然醉酒后仍然气度非凡,大概在唐朝也相信“酒品如人品”?一个醉酒后依然风雅的人,平时的形象该如何的高大全。不仅如此,李白还要为孟浩然贴金,说他不侍奉君王,而迷恋凡世间的花花草草。

第四局引用了《诗经》中的典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告诉我们,孟浩然的品格如同高山,轻易都不能仰望。写此诗的时候,李白是拜访孟浩然而未能遇到,所以只能不无遗憾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情。

本来,文人之间相互表达尊敬之意,是没有一点问题的。然而,这一次,李白似乎为孟浩然吹牛吹过头了。人品品行方面,我们不敢指责孟夫子,毕竟在史书中,除了顽固一点送了性命之外,并没有不端行为。

但是,“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这两句,实在有为朋友吹牛吹过头的嫌疑。

首先,孟浩然并没有当过官,又怎么会“弃轩冕”?孟浩然确实在后来修道归隐,那并不是因为他厌倦了官宦生涯,而是一辈子都没有当官。尽管他参加过考试,甚至在四十岁还去应试,也曾让张九龄等人举荐,但就是没有做官的命。

其次,孟浩然不是不想当官,更不是“迷花不事君”。相反,他想当官想得要命,是个不折不扣的官迷。他出生于盛唐,拜访过张说、张九龄、韩思复、卢馔、王维等人,就是想让人举荐,谋个一官半职。但由于各种原因,始终不能如愿。

后来他在四十岁的时候,还跑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后,没有离开京师,而是走起了干谒的路子。所谓干谒,就是去拜访当时的名士和有影响力的官员,让他们造势,使得下一次科举考试能够打动考官。这在当时并不违规,反而是一种时尚,但孟浩然却将这件事办砸了。

办砸的原因是他在最有权势的人面前表现惨淡。当时他在王维(一说为张说)府上,突然听到唐玄宗驾到的消息。由于孟浩然是白丁,不能随便见皇帝,一急之下竟然躲到了床底下。唐玄宗在与王维交谈中发现神色有异,问清楚原委后让孟浩然出来,并且让他当场作诗。结果孟浩然说出了一首最不该说的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岁暮归南山》

这首诗写得不错,但是不合时宜,难怪唐玄宗勃然大怒:什么“不才明主弃”!是你一直不来应试参考,又不是我不要你的。这就是“转喉触讳”的故事,后来的柳永当不了官,宋仁宗还给了一个“且去填词”的评价,让他自得其乐地说自己“奉旨填词”。孟夫子却什么都没有得到,灰溜溜地离开长安,从此断绝了当官的念想。

所以,孟浩然实在不是淡泊名利,不想出仕做官,实在是生不逢时,没有做过官而已。李白在此,吹牛吹过头了,严格意义上讲,还有欺君的嫌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