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六国都已经配备了铁剑,为何秦国仍然用青铜剑吞并诸国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秦始皇陵墓是中国第一个帝王陵,也是蕴藏着最多秘密的陵墓。但因为它的特殊性,虽然曾有过知名学者提出要进行考古挖掘,但最终否决了这个提议。不过秦始皇的兵马俑坑被挖开过。除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外,还出土了不少兵器。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些兵器都是青铜所制成的,竟然没有一件是铁质兵器。

要知道,在战国后期,冶金业的发展,终于踢进了临门一脚,让铁质兵器能够运用于战场之上。这也让兵器制造的中心由春秋末期的吴越楚再次回到了中原地区。特别是韩国依托宜阳铁山的优势,所造的兵器天下闻名,苏秦曾经高度评价道: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战国策》

至于说其余的山东诸国,虽然没有韩国那么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纷纷开始淘汰青铜兵器,使用了铁制兵器。这是有着充足的理由的,生铁虽然很软,但是加上其它化学成分以后,远远比铜更为坚硬。在战场杀敌之中,兵器更为坚硬、锋利,战士生存的几率就大了很多。

然而,从秦陵兵马俑坑出土的兵器情况来看,几乎没有铁质兵器。那么,秦国为什么不采用更新的作战武器,而执着地使用落后的青铜剑,更为奇怪的是,这样一支装备落后的军队,偏偏又是令人胆寒的虎狼之师,并且最终统一了华夏,结束了几百年的群雄割据的局面。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以下几点。第一,虽然现在探明铁矿石远比铜矿要丰富得多,但在当时来看,铁矿品质太差,提炼起来比较困难,因此量产还需一定时日。铜矿则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出现多,提炼和开采的难度较小,也较为成熟。更何况秦国并没有发现如宜阳铁山那样的天然宝藏,所以继续沿用青铜剑是不得已而为之。

第二,是因为秦国对于青铜兵器的制造技术已经炉火纯青,远远领先于山东六国。无论是春秋末期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吴王夫差剑,还是战国时六国遗迹发现的青铜剑来看,长度都只是在50-60毫米之间,似乎六十毫米就是青铜剑的极限长度,否则为了避免容易弯曲和折断,就要增加厚度,青铜剑本来就重,这样一来会影响出剑速度。

然而,在秦陵发现的青铜剑,长度大约都是90毫米,比普通青铜剑要长得多。一寸长一寸强,以此对抗六国,秦国自然占尽优势。

更何况秦国的青铜剑,含铅很少,这与六国的高铅青铜剑形成鲜明的对比。但秦国的青铜剑铜锡比例恰到好处,特别是表面含锡的比例高达40%,这让它外硬内韧。

第三,这与秦军作战风格也有关系。秦国以法家为自己的立国基础,他们奖励耕战,强调作战中的勇敢。在秦始皇陵的兵马俑,都是没有头盔的,吕不韦更是将“丢盔弃甲”作为一种谋略,让秦军更具有灵活性。在战略上领先,在士气上占优,制度上有保障,青铜剑制造上也比其它国家更强,自然而然在内心中抵制新的武器。

有很多人怀疑秦陵中的青铜剑是陪葬品,而实际上秦军也是使用的铁剑,但并不舍用作战兵器陪葬。这个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在战国后期遗址挖掘考证中,出土的秦国铁剑确实微乎其微。另一方面,秦始皇作为皇帝,自然是拿最好的东西陪葬。万千珍宝都舍得,哪有不舍得铁剑的道理。

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从来就不是武器,秦国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但如果秦国再晚统一几十年或者上百年,等到铁器的发展如同西汉时期那么成熟和发达,战国七雄鹿死谁手,确实也很难预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