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七绝中,这一首最为动情,句句皆是经典,句句充满争议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在唐朝的诗坛中,李白自然是万众瞩目的焦点,也是文人墨客的偶像。即使是比他年纪大很多的贺知章,也要惊呼其为“谪仙人”,杜甫当年更是他的小迷弟。很显然,李白并不完全是以才华征服了一个时代的文坛,更是用真情打动每一个朋友。即使是普通村夫汪伦,他也对其款待而感激涕零,写下了千古名作《赠汪伦》。

对于所有的朋友,李白总是用心呵护着友情,从来没有过抱怨,更没有过愤恨,这在“文人相轻”的人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诗仙以自己的洒脱,为大唐的明媚,奉献了一份力量。在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读过这首诗,但对此诗的题目,可能有些陌生。它是李白听说王昌龄被贬至龙标尉的时候而写的,寄予了诗人对好友怀才不遇的关心和同情。内容并不复杂,一如李白诗歌的清丽:在杨花落尽,杜鹃鸟鸣叫的时候,我听说你贬为龙标尉。龙标远过五溪,是边远之地。我将忧愁之心寄予给这一轮明月,希望它能随风陪您到夜郎以西。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描述李白与王昌龄的友谊,但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诗人对朋友深深牵挂。虽然只是七绝,但李白在首句就营造了一个凄凉婉转的场景,而第二句中又将龙标的险远描述出来,第三、四句中,李白以明月、风为主线,将对朋友的牵挂之情,淋漓尽致表达出来,发出了对友人最强烈的声援。

对于一般的读者,对于王昌龄的印象,可能仅限于“边塞诗人”这个概念中。其实,王昌龄流传至今的诗歌,仅有181首,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身为“四大边塞诗人”,而宫怨诗又可与李白比肩。

王昌龄更杰出了成绩在于七绝。初唐时七绝不过77首,盛唐时也不过472首,而王昌龄则贡献了74首,几乎占据六分之一。因此他在七绝的成就也与李白齐名,被称为“七绝圣手”,更被恐怖地尊为“诗家天子”。就是在他和李白等人的努力下,中、晚唐七绝数量急剧增加,仅次于五言律诗。

然而,李白的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虽然极其凄美精致,却有着很多争议。首先,它的创作年代,就有不同的说法。一说为天宝八年(749年),一说为天宝十二年(753年),还有人认为是在开元二十八年左右创作的。小珏认为天宝八年一说比较可信,因为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就是在天宝七年。

其次,在首句中,有的版本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有的版本则是“扬州花落子规啼”。两种说法都不影响阅读,但前一句更有诗意,也更确定时间,而后一句则明确表明作者所处的地点。

再次,第二句中,关于五溪的地点,历来也有争议。比较广泛地说法认为,五溪就是贵州东部湖南西部的雄溪、满溪、潕溪、酉溪、辰溪,这也是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的提法。但是历代史书的地理志,也有不同的记载。

其实,古今地理名称的不同,对此诗影响最大的还是“龙标”、“夜郎”二处。龙标在哪里,众说纷纭,我们还是按照《新唐书·地理志》的记载,认定是黔中道叙州潭阳郡,即今天的湖南省黔阳县西南。夜郎是哪里?普遍理解这里不是指的古夜郎国,而是唐朝的夜郎县。夜郎县又在哪里,又有湖南沅陵、湖南新晃、湖南芷江三种说法。

可是,诗中是说“夜郎西”,也就是认为龙标是在夜郎的西边,从地理位置来说,即龙标在西,夜郎在东。但无论哪种说法,都并非如此,沅陵在黔阳之北,而新晃、芷江在黔阳西边。可能大家都绕糊涂了,总之根据现在地理名称,龙标应该是在夜郎东边,并非“夜郎西”。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诗中“龙标”跟“夜郎”其实应该是一个地方。清朝刘献廷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广阳杂记》指出:

王昌龄为龙标尉。龙标即今沅州也。又有古夜郎县,故有‘夜郎西’之句。

当然,全诗最大的争议,还是在于到底是“随君直到夜郎西”还是“随风直到夜郎西”。其实在明朝之前,一般的诗集都是“随君”,这显得过于朴实,而清朝诗集中大多数是“随风”,这让全诗变得更为空灵而又动感,更符合诗仙飘逸的风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