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CCN丨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020.2版②(中文)

 e药安全 2020-12-01

长三角肺癌协作组指南解读系列

NCCN丨癌症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020.2版①(中文)

本文目录

a. 优选用于区分导管相关感染与继发感染。

b.风险分类是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的风险。成人的风险分层已经得到验证;对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儿科患者,无可推广的、交叉验证的风险分层管理。参见风险评估策略(FEV-D)。
c.未控/进行性癌症定义为任何未完全缓解的白血病患者,或经过2个疗程以上化疗后具有疾病进展证据的非白血病患者。

b.风险分类是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包括死亡)的风险。成人的风险分层已经得到验证;对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儿科患者,无可推广的、交叉验证的风险分层管理。参见风险评估策略(FEV-D)。

d. 口服抗生素的标准:患者无恶心或呕吐,能够耐受口服药物,并且未接受过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
e.青霉素过敏患者用克林霉素代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f. 对假单胞菌的活性不足。推荐用于可能不需要假单胞菌覆盖的低危患者。

e.青霉素过敏患者用克林霉素代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f. 对假单胞菌的活性不足。推荐用于可能不需要假单胞菌覆盖的低危患者。

g. 有关剂量、抗菌谱和特定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菌药(FEV-A)。

h.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将MDROs定义为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的微生物。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耐多药耐药菌(MDRO)的一个例子。

i. 抗生素的选择可能取决于本地的抗生素敏感性情况和个别患者的综合情况。

j.对于接受增加剂量治疗的患者,在48-72小时后重新评估,并考虑降阶梯。

k. 革兰氏阳性覆盖率不充分和突破性感染增加限制了有效性。

l. 对于严重的β-内酰胺过敏患者,考虑万古霉素和氨曲南,同时请感染科会诊进行进一步评估。

g.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细菌药(FEV-A)。

m.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真菌药(FEV-B)。

n.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病毒(FEV-C)。抗病毒药在疗效、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各不相同。

o.泊沙康唑或硫酸艾沙康唑可考虑用于有侵袭性、难治性感染或对两性霉素B制剂不耐受的患者。泊沙康唑未被FDA批准作为难治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初始治疗或二线治疗。

g.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细菌药(FEV-A)。

m.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真菌药(FEV-B)。

n.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病毒(FEV-C)。抗病毒药在疗效、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各不相同。

p.化疗引起的腹泻或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可能与真正的CDI混淆。避免在接受大便软化剂和泻药治疗的患者中检查CDI,因为这会进一步混淆图像,就像接受管饲一样。

q. 实验室检查包括CMV抗原/PCR和腹部/盆腔CT。

r. 有关进展CDI的后续治疗方案,请参阅美国传染病学会提供的艰难梭菌实践指南:HTTPS//www.idsociety.org/practice-guideline/clostridium-difficile/.
s. 这种治疗在这种患者中还没有被证实是有效的。
t. 没有足够的数据,但许多中心考虑延长万古霉素(125mg pobid),直到同时使用的抗生素停止使用。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讨论部分。

g.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细菌药(FEV-A)。

m.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真菌药(FEV-B)。

n.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病毒(FEV-C)。抗病毒药在疗效、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各不相同。

u. 需要考虑的其他诊断包括肺水肿、出血和药物毒性。

v. 评估医疗机构获得性肺炎和/或耐药病原体。

w. 对于H1N1(猪流感),快速免疫荧光病毒抗原检测可能呈阴性。

x. 流感病毒株的抗病毒敏感性是多变的,不能根据先前的流感爆发预测。在季节性流感和大流行株(如H1N1)的情况下,有必要熟悉抗病毒治疗的敏感谱和相应指南。

g.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细菌药(FEV-A)。
m.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真菌药(FEV-B)。
n.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病毒(FEV-C)。抗病毒药在疗效、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各不相同。

y. 请参阅NCCN造血生长因子指南。

z. 在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4天)的情况下,考虑对经验性治疗进行审慎评估。

aa. 对于退热的患者,在某些情况下降阶梯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是合适的。选择取决于特定患者的详细情况;有关其他信息,请参阅讨论。

bb. 增加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时机因侵袭性霉菌感染的风险而异,但通常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4-7天之间。对于霉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即中性粒细胞减少>10天、异基因HCT受者、大剂量皮质类固醇),专家组推荐在第四天后加用经验性抗真菌治疗,除非患者正在接受针对霉菌的预防。

g.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细菌药(FEV-A)。

m.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真菌药(FEV-B)。

n.对于剂量、抗菌谱和具体说明/注意事项,请参阅抗病毒(FEV-C)。抗病毒药在疗效、副作用和耐药性方面各不相同。

cc. 复杂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dd. 根据免疫系统完整的门诊患者和其他健康个体的数据,最短5天的疗程是标准的;一些中心考虑对高度免疫受损的人进行更长的疗程或更高的剂量(例如,150毫克),但延长治疗没有被证实有益处。

ee.新的数据显示,baloxavir可能在这一人群中有效,但其作用仍在确定中。参见FEV-C(2/4)。

a.耐药性或临床治疗失败可能有指征使用较新的限制级抗生素,建议请感染科会诊。

b.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情况下,不推荐将这些药物用作发热的单一疗法,并且只有在高度怀疑存在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或有某些危险因素的情况下才应加入这些药物。(见FEV-D)

c.这些是针对成人患者的标准给药推荐;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有关儿科患者的推荐给药剂量,请参阅儿科指南。根据学会指南,还应对肾功能不全和肥胖患者的用药剂量进行调整。

d.对于VRE血流感染,推荐使用大剂量的达托霉素。强烈建议感染科会诊。

e. 一旦获得培养数据,就可以在感染科会诊后开始直接治疗,以适于革兰氏阳性病原体。

f.新的数据可能支持β-内酰胺的延长或连续输注疗法。对于高度耐药的感染,请参阅有关限制使用的替代抗生素的建议。

g. 这些药物均不具有抗MRSA或VRE的活性。

h. 根据当地药敏,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考虑添加第二种药物。

i. 虽然研究数据列出为500mgq8h,但通常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75mg q12h。

a.唑类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并抑制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这可能导致通过该途径代谢的其他药物的清除受损。与对霉菌有效的唑类相比,氟康唑是一种较弱的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抑制剂。已报道有QT间期延长和相互作用。

b.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感染科专家会诊时应该考虑MDT。

c.可考虑用于预防,请感染科会诊以获得适合的剂量建议。

d.抗真菌活性的广谱。显著的输注和肾毒性,尽管脂质制剂的毒性较小。

e.本试验中绝大多数受试者有侵袭性曲霉病;脂质体两性霉素B(L-AMB)治疗其他霉菌感染的最佳剂量(如毛霉菌病5mg/kg/dIV)与侵袭性霉菌感染10mg/kg/d的初始治疗同样有效,但毒性较低。

f. 减慢输注速度是管理两性霉素输液反应的另一种方法。

g.根据临床数据,一些中心使用伏立康唑和棘白菌素联合治疗侵袭性曲霉菌病。联合治疗的证据仍然有限。

a. 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调整剂量。

b. 给药剂量是针对成年患者的。有关儿童患者的推荐剂量,请参阅儿科指南。

c. 抗病毒预防应针对特定的高危患者(见INF-3)。在非移植的高危患者中,应对HSV或VZV血清反应阳性(或有水痘病史)的患者给予预防。在HCT受者中,仅在供体或 受体病毒血清反应阳性时才进行预防。抗病毒药物的指定剂量适用于肾功能正常的成人;有关儿科患者、肾功能受损患者和肥胖患者的剂量调整,请参考药品说明书。预防性抗病毒剂量可能高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常规使用的剂量(如,对于复发性唇疱疹)。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HCT受者的不同临床试验中,使用的阿昔洛韦的预防剂量存在 显著差异。

d. 大剂量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已用作CMV的预防。由于这些药物对CMV的活性较弱,因此CMV高危患者需要监测CMV并使用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抢先治疗。

e. 一般来说,在同种异体HCT患者中,通过PCR进行CMV监测,然后对检测结果阳性者采用抢先抗CMV治疗的策略优于通用的长期预防。

f.对于不能口服奥司他韦或吸入扎那米韦的患者,考虑使用静脉注射帕拉米韦。

g.在社区和院内的甲型流感爆发期间,应考虑对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的预防。

h. 吸入型利巴韦林只被FDA批准用于患有严重下呼吸道呼吸道合胞病毒病的住院婴儿和幼儿。


长三角肺癌协作组

为了推动肺癌规范化诊治及创新研究,2019年12月底,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40余家来自江、浙、沪、赣、闽地区的医疗机构,共同成立“长三角肺癌协作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陆舜教授说,临床医学的进步往往离不开创新研究,而在肺癌诊治领域中,依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就包括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研究。成立协作组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开展肺癌研究领域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及转化研究,特殊病例多中心会诊等,为肺癌临床实践提供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促进长三角地区肺癌的诊疗、转化研究的创新性及前沿性,提高东部地区肺癌的诊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本文作者

林彩侠

e药安全创始人 主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