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起来特别香的武夷岩茶肉桂,喝起来却不耐泡,问题出在哪里呢?

 小陈茶事 2020-12-0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茶界的凡尔赛,考验的是情商。

比如说,夸一泡肉桂的好。

一味滔滔不绝的跟茶界新手小白说,"这肉桂香气高扬辛锐,桂皮香中带有乳香。

叶底香纯,入口顺滑,略微苦而后立刻化开。

取之而来是绵绵不绝的清甜回甘,唇齿留香,岩骨花香尽显。”

当你以为,对方会投来崇拜的目光,并顺着你的话音继续展开,什么是岩韵,什么茶会有桂皮香,茶叶不是辣椒为什么会有辣味,有苦味的岩茶好不好……

但骨感的现实往往是,别想太多。

很多时候,你得到的只是几个敷衍的微笑,两声勉强的赞美而已。

接着就是各自掏出手机,再无下文。

出门喝茶时,尤其是与点头之交一块喝茶,这种情况再常见不过。

而要在茶桌上抖包袱,最好用的一招是:这泡茶和我之前喝过的**天价茶很香,产区应该是很核心,听**懂行的朋友说,像这样的肉桂,一泡就要好几百呢。

 天价贵价茶等吸睛字眼在前,不论懂茶或不懂茶,总之,多尝两口当前这泡茶,肯定少不了。

刚好这几天出门喝茶,和朋友喝了两泡大牌的获奖茶。

席间有人聊起到到实操性很强的问题,他喝的肉桂很香,但泡不了几次,喝到后面有涩感。

想让大家帮着参谋参谋,这种情况最有可能是怎么回事?

《2》

“肉桂很香”,这是敏感信号。

 用盖碗泡肉桂,冲入沸水, 迅即倒出茶汤。

要是这时,揭盖闻到的茶香特别浓,会让人的心里,猛然间咯噔一下。

再一闻,如果闻到浓郁冲天的栀子花香, 并且还不是花香恬淡细幽的款型,而是香气冲天,香到发腻。

那么恭喜你中招了,遇到了假肉桂。

因为真正的武夷肉桂,它虽看重茶香,素来有“香不过肉桂”之称。

但基于茶树品种DNA影响,肉桂与生俱来的品种香气是桂皮香。

综合后期的加工工艺特点,除了桂皮香之余,还可以做出玉兰花香, 夜来花香等N多种细腻悠扬款型的花香,以及蜜桃香,蜜瓜香等果香。

大致上发酵程度轻,多花香。发酵程度重,多见果香。

虽然肉桂的香气层次很丰富,独特辛锐的桂皮香,细闻如香雾团里的穿云箭那样,直接了然,直击人心。

但从肉桂本身的品种特征看,它做不到“特别香”。

尤其是花香高调至极,香到发腻的岩茶,肯定不是肉桂纯料。

猜过去,应该是里面掺入了大量的高香品种。

金牡丹,黄观音,千里香,瑞香,奇兰等。

对一款肉桂来说,闻起来特别香不是一句赞美。

茶香细幽持久,花香落水,桂皮香突显,才是好茶的本质属性!

《3》

闻起来特别香的肉桂,喝起来却不耐泡,问题出在哪?

延续上一段的猜测,现在可以进一步锁定,这泡“肉桂”的内质不足。

并且很可能,是山场外围的高香小品种。

初初香气闻起来,香气浓艳,妖娆。

但等到真正喝茶时,却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

闻起来花香高扬,香气很充足,但喝起来却感受不到什么茶香。

对这种闻起来香,喝起来不香的岩茶花架子,专业术语称“香不落水”。

至于为何一款好端端的肉桂,会出现这样的毛病。

千头万绪只能说,内在茶味积累太单调;品质不足;工艺有问题;焙火没有焙到透;让茶香流于浅表层等。

这一切,都有可能。

岩茶不耐泡,说明内在茶味不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而检验一款肉桂的内在茶味积累丰沛与否, 最好用的方式就是检验耐泡度。

好茶,耐泡。

劣质茶,不耐泡。

尤其是按相似的冲泡方法去泡茶,遇到一泡与平时喝茶相比,显得尤为不耐泡的肉桂。

才不过三冲,勉强到四、五冲,整体的香气滋味就彻底断崖式下降。

茶香寡淡,滋味单调,乏善可陈。

而正常情况下,一泡肉桂按盖碗冲泡(快冲快出汤式泡茶法),至少泡上八九冲不成问题。

肉桂闻起来很香,香气妖艳招摇至极。

对懂行的人来说,会怀疑到这款茶本身的纯粹性。

对大多数茶客来说,顶多会嫌弃它的茶香没有高级感。

而对茶小白而言,说不定能够投其所好,认为它的香气特别好,真正好,是优点。

但抛开“肉桂很香”这点罗生门,一泡肉桂为什么会泡不了几次,答案不言而喻。

对此,这款茶内质不足,品质差劲,低劣不堪,已成板上钉钉的事实!

《4》

这样的肉桂,为什么喝到后面会涩?

答曰,品质不好呗。

探寻根源,茶汤的涩味主要与茶多酚物质有关。

茶多酚可溶于水,是基础茶味组成的铁三角之一。

但对于品质一流的岩茶来说,它们的茶叶内部,茶多酚含量能够控制在适中的范围内。

经其它茶味的调和后,茶叶内的可溶性糖带来清甜滋味,茶氨酸清甜爽口,咖啡碱味苦,芳香物质带来香气体验,能让人喝到齿颊留香。

如此,内质丰沛的好岩茶,从头到尾不会让人喝到明显的涩感。

只有品质低劣,茶味淡寡的劣质岩茶, 才会喝起来明显的带涩感,带有收敛性。

一方面是,劣质岩茶内部的茶多酚含量高。

另一方面是,劣质茶内部含有的茶味淡寡,不能提供完美的“调和”作用,自然会将涩感暴露与突出得更为明显。

至于一泡明显品质不高,也不耐泡的肉桂,它为什么等喝到最后才会有明显涩感?

这与岩茶的茶味释放规律,以及喝茶时味蕾逐渐叠加涩感有关。

武夷岩茶的加工,经过了揉捻,最终成品为条索状。

是以,岩茶的干茶条索它们在后期冲泡时,茶味释放规律如下:

第一冲,快速出汤,释放出条索表层滋味;

第二冲,冲泡方式不变,热身过后,茶味释放加快;

第三、四冲,茶味释放状态渐入佳境,逐渐走向巅峰期。

……

后几冲,当茶味释放达到顶点后,再缓缓下降,整体的茶味释放规律,一如抛物线状。

综合这样的茶味释放特点看,当我们在喝茶时,遇到一泡涩味物质含量高的肉桂。

自然在前几冲时,觉得停留在舌面上的涩味和涩感,还处于能够接受的范围。

等到一杯,接一杯的茶汤饮入,涩感在舌面上堆积,喝到后面自然会觉得越喝越涩,越喝越恼。

《5》

一番分析看,这样的“肉桂”藏于茶味表象的背后,问题多多。

1.它加入了大量高香品种拼配;

2. 它的山场环境比较外围;

3.涩感重,要么说明原料采太嫩,要么说明走水没走透,茶叶内的苦涩水味大不掉。

总之, 碰到这样的肉桂,哪怕是再不懂茶的新人,也会给它一个差评。

因为它的开端还行,闻起来很香,但越喝越失望。

既不耐泡,又越喝越涩,完全败坏了好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李麻花,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主笔,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1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