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都提价,你还会买吗?

 蓝媒汇 2020-12-01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近日,看到有朋友抱怨南都提价了,从原来的一块提价到两块。这位朋友的内心多有不爽和不解,越提价不是越没人买吗?

网上曾有一篇特别火的文章叫做——《十年来没有涨过价的东西》,其中就有报纸。其实不然,报纸是十年来涨价幅度最大的商品之一。报纸零售价从5毛到1元,从1元到2元,到2元到3元,甚至从3元到5元,涨幅最低的也有50%!

昨天,南都方面澄清了“谣言”。据微信公众号“南都经营”撰文称,“南都此次价格调整从1元到2元,从表面上看是涨了,但实际上南都定价一直是2元,以往长期执行的优惠价1元,所以这次价格调整其实并没有涨价,而是价格回归,更是一次价值的回归。”

有图为证: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南都经营)

不管南都是提价还是归价,总之在读者看来,以前一块能买到现在要两块,硬生生地翻了一番。不过,深圳居民应该从中感受到了“公平”,因为早在2007年11月,南都在深圳的零售价就提到了两块,这一次南都小范围的提价,带动了2008年全国都市报的集体提价。

进入到2008年,各地方的都市报彻底告别5毛时代,陆续提价至1元;南方周末涨了一块;《中国经营报》、《经济观察报》早就提价了,都是从2元涨到3元,涨幅50%。另外,《21世纪经济报道》零售价从1元涨到了2元。这是一次全国性的报纸提价。

成本上升,报纸提价无可厚非,但提价也是有代价的。2007年,南都的提价直接削减了发行量,成全了竞争对手。当时深圳地区其他报纸并未提价,保持1元的零售价不变。

以下是2007年-2013年深圳报纸零售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在南都提价以前,其超过64%的发型份额傲视群雄,绝对一家独大,提价即是拐点,之后南都在深圳的市场份额直线下降,到2013年南都市场份额被削减了五成,被晶报超越。


有业内人士对以上数据提出了质疑,认为其只是反映了南都在深圳的零售量变化,但缺乏对南都在深圳运营策略的了解。的确,南都其策略无法为外人道也,但其策略总不是为了亏钱吧?

公开报道显示,一向以逆势生长著称的大众报业集团2014年报数据,利润总额从2013年的7.35亿元降至3.22亿元,降幅高达56%;而南方报业集团更是陷入亏损,有数据显示,2013年南方报业集团利润总额为1.29亿元,2014年下降至8650万元,同比下降37%,其中政府补贴1.26亿元。

报纸其价一路上扬,其势却见衰。去年,南方周末从3元提价到5元,一时间颇受争议。当然,从用户体验上讲,涨了两块钱并不是部分读者放弃购买南周的原因,你懂的!

据陈彤8月初在中原新媒体峰会上公布的最新发行量数据显示,报纸下滑了37%,杂志将近6%,而且不光国内,最近几年国际大媒体也裁员不少,外国媒体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另外,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对传媒业发展也不是利好消息,加上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不断挤压,预计2015年报业发展形势将更为严峻。

在这种情况下,南都为何还要逆势“提价”,哦不,回归价格?全国其他纸媒会不会跟进?

按照消费原则来讲,在社会正常情况下,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其销量的降低。从这个角度讲,南都发行量受到必然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没有足够的自信和吸引力,谁也不会轻易提价,从而所担心的引发全国纸媒涨价潮,也不可能会出现。

也有业内人士就此分析认为,“南都此次提价,发行量可能会有影响,但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现在影响报纸发行量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报纸价格,内容依旧最第一的。如果内容质量优质,读者并非太在意每份涨了一块钱。真正影响发行的,仍然是受众接收信息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业界广泛讨论的新媒体冲击。因此,对南都来说,提价本身对发行量影响不大的前提下,能给发行带来翻倍的营销,未必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但问题是,提价会成为报纸的救命稻草吗?

答案显然不是。众所周知,纸媒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广告,其次是发行。无论报纸是否提价,纸媒本身因为传播介质的转变,都一直在处于下滑阶段。通过提高发行价格增长的营收,依然无法充抵广告下滑的数字。这两者的利差,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

纸媒要想摆脱困境,唯一可行的方案依然是转型。至于到底怎么转,也只能量体裁衣,根据实际情况,找到一个最适合的新模式。
蓝媒汇——传媒圈第一新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