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察|越刮越凶的媒体人离职风,是不是一种传染病?

 蓝媒汇 2020-12-01
原创稿件,转载请授权
离职的媒体人那么多,写他们离职的是我一个。昨天刚写完张泉灵,就听说又有总编辑要离职。

果然。昨日下午,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总编辑郑维通过微博公布其已递交辞呈,预计月底离开南华早报,未来将不涉足媒体。同日深夜,又传来《都市快报》总编辑朱建辞职的消息,据悉他将投身“偏生活类电商”创业。

一个两个的媒体大咖离职是新闻,一波两波的资深媒体人离职就是现象。如今这个现象已然普遍,提及报纸,想到“断崖”,而媒体人离职似乎已成“风气”。

好风气,我们说“促进”,坏风气,我们说“传染”。越刮越凶的媒体人离职风,是不是真有医学上所称的传染。

另外从心理学上来讲,一个人的行为,会对身边人产生影响,这也就是常说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名人,这种效应更会通过媒体的传播而放大。在医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群体心因性反应”。所谓群体性心因性反应,多发生与共同生活经历、观念基本相似的集体中。起初有一个人发病,可能是癔症或是其他精神障碍,周围目睹者受到感应,出现类似症状。通过自我暗示或者相互暗示,可短期内呈现爆发性流行

因此,当媒体人离职成为一种潮流时,必然会对在职的人产生一定的“传染”,特别是对那些犹豫不定的人,会促使他们迈出离职的步伐。如此看来,有的媒体人离职,可能是真的想明白了,有的媒体人,可能只是随大流。

有业内人说,这是好事,从经济学上看也就是“资源整合”;也有学者表示,媒体人才的大批流失,对当下媒体融合事业不利,事儿还没办成呢,人心都散了。

前媒体人刘春早前发微博,“媒体人怎么啦?不是在辞职,就是在纠结是否该辞职。一早就看到某媒体高管扎堆辞职的报道;又听说某大媒体限量每天只准3个,且之前辞的一律压在9.3之后办;还听说某媒体人力资源资源部门在研究摇号辞职的新办法。唉!”

限量、摇号辞职的真实性暂不可考。如今媒体人离职现象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业内人士已经心生厌倦,传媒研究者也再谈不出新的一二三来,所以都烦了,开始吐槽媒体人P话多。

“就你们媒体人话多:你们媒体的记者、主持人、编辑们,都太爱装饰自己了。跳个槽是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是转型、是自我突破;不跳槽就是坚守新闻理想、那么有情怀。反正你们干什么都那么美好、那么有情怀。不就是换个工作嘛,你看看别的行业那有这么多废话。只能佩服你们太能扯了。”

张志安老师也早就说过,“每一个人都有选择离开新闻业的理由,离开就离开吧,不必非要写一篇告别感言。也没见你当记者时有多优秀或杰出,何必以“资深媒体人“自居,既反复念叨着内心的热爱,又不停地表达对行业衰落的慨叹。纸媒会衰落,新闻业则不会。祝福离开的,尊敬坚守的。安静地走,有啥不好呢。”

媒体人话真的多吗?不多也!

可以说,媒体人是话最少的群体,他们平时工作基本不说话,好不容易有个由头说点想说且能说的话了,还被喷成狗。毕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有文人情怀,单个人离职转型创业对整个新闻事业来讲,确实算不上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件,但是对个人来讲,是具有节点性意义的,发声或者沉默纯属个人开心,他人也确实没那个必要过多指摘。

我上学那会儿,教中国新闻史的老师十分推崇民国时期报人那种“士”的精神,为国为民发声的“士”。不能说这种精神已经荡然无存,但不多见了。也许看到这里你会不乐意,我不懂你,你别怪我。

士不多见,而媒体人离职的“羊群效应”已经显现,这或许就是旁人看不下去的原因,没有传播一点正能量,还带了一个“坏”头。

谁是第一只“羊”已不好查,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是盲从的“羊”,但从可见的媒体人告别宣言中,无不提及整个行业的向坏趋势,抑或对新行业的期待。打个哈欠都会传染,更别说这么多人在你耳边天天说“我辞职了我辞职了”!

记者是一个相爱相杀的群体,除了文人情怀,还有一点江湖气息。以前大家打招呼都说,“你写的那个稿子,厉害!”现在是,“你这么有本事,怎么还不创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