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深媒体人张寒担任《人物》主编,特稿又回来了?

 蓝媒汇 2020-12-01

作者:魏晓

来源:蓝媒汇

据了解,原《新京报》深度报道部副主编、《每日人物》执行主编张寒,近日正式出任《人物》杂志主编。

主张“这个时代,仍需要专业记者”的张寒,一度跳离传统媒体之后,在对原创内容的热爱下,再度回归。她的下一站,是以非虚构写作等在业内著称的《人物》杂志。

蓝媒汇获悉,在最新出版的《人物》2月刊的版权页上,张寒的名字,出现在其主编一栏。

坚守深耕内容,这是张寒的选择。

自2005年入职《新京报》以来,在其12年的媒体生涯中,虽然也存在一定变动,但一直都与内容相关。

2015年8月,张寒从《新京报》去往今日头条,担任深度运营部主编,半年后,则去了新媒体《每日人物》,再到现今的《人物》, 按照张寒之前离职《新京报》的说法,在媒介行业正发生巨大变化之际,她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发生了什么。

走了一圈之后,她发现,最感兴趣的还是内容原创生产。于是,她还是回来了。

之所以选择《人物》作为深耕内容的阵地,或许在于两者的契合。据了解,在《新京报》的十年记者生涯中,张寒正是以其女性特有的观察力、判断力,为受众书写着一个个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曾写下《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从撞人到杀人——药家鑫的蜕变》等很高影响力的稿件,并为业内所熟知。

张寒擅长写人物报道,更是热衷于此。她认为,新闻事件中通过人物去呈现事实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角度,对话和访谈会更直接地揭示人物内心,人物可以让题材范围变宽。更重要的是,用人物讲故事会更能吸引读者。

而《人物》正是一份提供中文世界原创的人物报道的杂志。

公开资料显示,《人物》创刊于1980年,人民出版社主办,后于2012年全新改版,杂志内容定位于"报道重要人物,细微到每个表情",奉行"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价值观。

改版之后的《人物》几乎聚集了国内特稿界最优秀的记者、编辑,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人物特稿,比如《厉害女士》、《惊惶庞麦郎》等。

不过,在媒介变革如此剧烈的当下,《人物》也出现了人员流动,其为整个行业培养并输送大量的特稿以及非虚构写作人才。

据了解从《人物》走出来的有李海鹏、张悦、林天宏等知名的特稿写作。

比如李海鹏,其曾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并开创了新闻特稿独特写作方式,后在《第一财经周刊》、《南方周末》和《智族GQ》开辟专栏,获2010年《GQ》中文版 Men of the Year 年度专栏作家,同年出版的结集作品《佛祖在一号线》奠定其非虚构写作地位,被誉为中国新闻业的最佳特稿作者与时代记录者。2012年——2014年,李海鹏为《人物》杂志主编。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物》改版刚刚2年后,便宣布实现盈利。在业内看来,这不失为一个奇迹,尤其在这样一个纸媒式微的年代。

更值得注意的是,《人物》获得的口碑也不错。有读者称,其所选人物,多与时代走向密切相关,不以吸引眼球为重点,更注重引人观察与思考中国这辆疾速前行的列车。并评价其为,这是一本真诚而认真的杂志。

优质内容,是有足够的吸引力的。《人物》杂志证明了这一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张寒接手《人物》主编一职位,不仅其在《新京报》等积累的人物特稿写作经验,以及尝试,都有极大可能会与《人物》杂志产生结合、碰撞。此外,对于张寒来说,《人物》可算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像张寒这种依旧专注于深度报道的资深媒体人,应该在优质内容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