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母质瘤的超声诊断

 YMNL13 2020-12-02

———— / BEGIN / ————

讲这个病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病例:一名37岁的女性患者,发现上臂部无痛性肿块半年余,肿块质硬,活动度较差,其表面情况如下图:


通过图片我们看到,上臂包块凸出于皮肤表面,表面微红,没有色素沉积。

我们再来看一下她的超声检查图片


超声所见:在皮肤凸起处的真皮层以及皮下层内查见低回声包块,边界清楚,周边可见低回声环绕,内部回声不均质,可见点状强回声,其基底部及周边可见少丰富血流信号。

患者最后做了病理学检查:检查见表皮下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呈巢团状分布,间质纤维组织增生玻变,多核异物巨细胞散在分布,V-G染色呈阳性,诊断结果符合钙化上皮瘤。

原来病例中上臂皮肤上的小疙瘩就是钙化上皮瘤,相信大部分的超声医生都很少见过这个病,有些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那么,到底什么是钙化上皮瘤呢?

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起源于毛囊的外根鞘细胞,是一种发生于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结节状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颈部和上肢(上面这例病变就发生在上臂部)。

你瞧,又是一种青睐妙龄少女的疾病,更过分的是还要破坏女性的美丽容颜。

先从病理特征讲起吧!

在组织学上,毛母质瘤病变部位在真皮及皮下脂肪层内,由嗜碱性细胞、无核影细胞及两者之间的过渡细胞组成,钙化、骨化是其病理特征,这么看来,钙化上皮瘤的名字更能直接反映它的病理特征。

临床上毛母质瘤就表现为单发、质地较硬的无痛性结节,有时会导致皮肤颜色和纹理的改变(本例病变主要表现为皮肤表面稍变红),直径一般在0.5~3cm,偶见直径超过12cm的巨大型毛母质瘤,基底部可以推动,坚硬的结节是它的特点,这是由于结节通常伴有钙化和纤维化以及炎症。

毛母质瘤表面上看起来和毛囊炎等感染性疾病相似,毛囊炎用抗生素外涂就可以消退,但是毛母质瘤却不能自行消散,常常需要手术切除治疗。这个病还可以恶变为毛母质癌,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重要。

除了临床诊断和病理学诊断以外,这种发生在皮肤浅层的病变当然是我们超声的强项啦。

超声主要从肿瘤的部位、形态、回声表现、血流信号几个方面对毛母质瘤进行诊断的。

首先超声可以看到毛母质瘤是发生在真皮层以及皮下层内,病变离皮肤很近;

形态上:

肿瘤多表现为规则的类椭圆形,边界清楚,部分结节周边可见完整的低回声晕;

再看看回声特点:

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表现多种多样,大致可以分为钙化型和无钙化型,这种回声的差异可能和肿瘤所处的阶段不同有关。

钙化是毛母质瘤的特征性表现,可以表现为弧形钙化、点状钙化及斑片状钙化,结节后方伴声影。

另一种就是无钙化型,这一种类型的发生率较低,结节内不见钙化,而是表现为实性肿块或者囊性回声,囊壁较厚,后方没有声影。

最后是血流信号表现:

钙化型肿块内部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随着内部钙化的增加,血流信号减少,周边可探及血流信号。无钙化型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


毛母质瘤,超声显示了一个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结构,位于真皮(d)和皮下组织(st)之间。病变周缘区域有低回声(r),中心可见点片状高回声点(箭头),局部可见囊性变(星号)。



相比皮样囊肿、脂肪瘤和皮肤血管瘤,钙化上皮瘤是比较不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所以漏诊率、误诊率很高,掌握它的超声特点对提高诊断率有重要的意义。


钙化上皮瘤典型的超声表现为来源于真皮层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有弧形、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周边有低回声晕,诊断起来是比较容易的。

如果是不典型钙化上皮瘤,单凭超声诊断困难,需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比如摸起来是个硬硬的结节,可以推动。不过最终的金标准仍然是病理学检查。

关于毛母质瘤的超声诊断,你掌握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