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30余年 朱熹后裔找到成都大家庭(图)

 东方欲晓10 2020-12-02

朱季伦在家中研究族谱和家谱。

朱季伦在家中研究族谱和家谱。


  中秋佳节,家住成都市金牛区东一路社区的朱熹后裔朱季伦除了忙着准备和朱氏家族亲人的聚会,还提前准备了几十份朱子国学歌谱和家训。“这些都是和朱氏西昌宗亲交流时得到的,希望别的宗亲也来学习传播。”朱季伦坦言自己花了30余年的时间才找到成都大家庭。

  到朱姓就问是否有家谱
  “我们是朱熹第十四代佩瑯公入川后的子孙。”71岁的朱季伦翻出族谱给记者看,族谱记载着“佩瑯公生有攀贤、德贤、登贤、名贤和英贤五个儿子。”朱季伦称她是名贤的后代。“从小就听父母讲我们是朱熹后人,他们常用朱子家训教导我和其他4个兄弟姐妹。”朱季伦回忆,“但家里的家谱早就被烧毁,也没有留下任何线索。”
  “1964年我到学校教书时,发现有很多朱姓同学,就试着问他们家是否有家谱。”之后,只要碰到朱姓人,她都会询问其是否有家谱,但大多都回答“没有”。1975年,朱季伦碰到一位姓朱的医生,“这位名叫朱时清的医生告诉我,他是朱熹后人,和我父亲都是同字辈。”由于不属于同一支系,寻根路依然没进展。

  寻到龙泉祠堂支系家谱
  10余年前,在客家海外联谊会担任工作的朱季伦,把自己是朱熹后裔的信息印在名片上。让她惊喜的是,联谊会有人称龙泉有个朱熹宗祠。
  “我向当时的宗祠管委会主任朱国文背出了我们这个支系的字号诗。”朱季伦说,“佩贤源光,永振家邦。世德佑启,袁绍先芳……”通过管委会的帮助,朱季伦找到了自己支系的家谱,上面还有朱季伦太公和爷爷的名字,多年的寻根愿望终于实现。
  “一般只要找到管委会认祖的朱熹后裔,我们都要通过查询族谱,即使族谱没有记载也会留下祖辈的名字。”朱熹宗祠管委会副主任朱元清说,目前通过这种方式认祖归宗的朱氏亲人在成都约有100人,每年大家都会有大型聚会。朱季伦现在已经在宗祠管委会负责宣传近10年,并一直努力将自己这一支系的家谱续到族谱中。

  专家观点

  自己书写家谱 保留家族文化

   “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谱,现在能完整保留下来的非常少。”巴蜀民俗专家袁庭栋表示,家谱能够记录家族的事件和人物,这对保留家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很有益处。现在有一些专门制作家谱的公司,袁庭栋认为“这些家谱几乎是一个模板,只要把名字填进去就可以了。这是对家谱工作很不严肃的态度。”因此,他提醒想要续家谱的市民最好选择自己书写家谱,才可以保留家族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