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茂林之家 2020-12-02

一、引言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各国贵族养士之风盛行,他们都争相笼络人才为自己出谋划策,而谋士们同样也在精心挑选值得自己效忠的主人。有的主人为了门客一掷千金,有的门客为了效忠,以命相许,可谓“士为知己者死”。而孟尝君田文就是当时最具盛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其门下号称食客三千。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而其中有个食客,名叫冯谖,可以说是孟尝君手下最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著名的“焚券市义”和“狡兔三窟”的典故就出自此人手笔。但冯谖但刚开始,并没有引起孟尝君的好感,甚至有点怨恨,后来又是怎样被孟尝君赏识的呢?

二、投奔孟尝君

刚开始冯谖只是齐国的一名普普通通的穷人,穷得连自己都快活不下去了,于是打算去孟尝君门下混口饭吃。孟尝君是来者不拒,接见了他,并问他有什么爱好没有, 冯谖只是淡淡的回答说没有,又问他有没有什么本领,冯谖回答说也没有。孟尝君听后,笑了笑,还是收留了他。但是那些佣人就不待见冯谖,只给他提供粗茶淡饭。冯谖就开始整天发牢骚,故意站在走廊上唱歌吃饭没有鱼肉,孟尝君听到后满足了他;冯谖接着又抱怨出行没有车子,孟尝君又满足了他,后来冯谖又抱怨家人没在身边,孟尝君便将其老母接过来安顿好。这在其他人看来,冯谖既无寸功,又无实才,还如此地贪得无厌,于是都非常厌恶他。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而孟尝君却每次都慷慨地满足了他,其实也是有其背后的利益计算的。

这让我们联想到后来刘邦封赏雍齿的事。刘邦统一中天下后,大封功臣,其中就有好多有功之臣的封赏一时无法定论,所以他们就聚众抱怨,刘邦于是问计于张良,张良献计刘邦先封一个自己最痛恨而众人又皆知的人,于是刘邦就先封赏了雍齿,从而安抚住那些亟待加封的功臣们。其实孟尝君也是通过厚待冯谖,不仅为自己收获了好名声,还收获了其他门客的人心,一石二鸟。

同样,冯谖三次对孟尝君提出过分要求,也是经过自己精心设计的。因为不光是主人在挑选食客,食客也在挑选主人,而冯谖就是通过三次的“废物测试,来确定了孟尝君就是自己效忠的主人。当孟尝君第三次满足他后,他就准备抓住时机来展现自己的“高光时刻”了。

这个时机终于来临了,但也差点让孟尝君“开除”了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呢?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孟尝君影视形象

三、焚券市义

话说有一次孟尝君需要委派一个人去自己的封地薛地去收租,这时冯谖自告奋勇,帮孟尝君承担这个收租任务。临行前冯谖问孟尝君收到租后需要买点什么,孟尝君说你看我家里缺什么,你就买什么吧,于是冯谖便驾车去了薛地。没过几天冯谖便回来向孟尝君复命,说封地的帐清了,还为孟尝君买回来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孟尝君心里顿时欣慰了些许,觉得这个人还是精明能干的,别人一年都没办成的事,他几天就办成了,当初在他身上的花的钱没白花啊。于是就问他买了啥?冯谖说为他买回来了“义”。“买义”是什么东西?正当孟尝君一头雾水时,冯谖解释说,他到了封地后,把能偿还的这部分人,给他定立归还日期,对没能力偿还的,把欠条收回并烧了,同时假传是孟尝君的命令,免去这部分人的债务。农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不得了,都呼孟尝君万岁呢!这就是我为主人买的“义”。孟尝君听到这里,顿时恼怒了,这不是“坑爹”吗,老子还等着这些租金养活我的三千食客呢,人都快饿死了,你却做起了好人。孟尝君此时虽说心里不悦,但也已经无可奈何了,只能作罢。这就是有名的“焚券市义”。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其实冯谖不是不知道租金对孟尝君来说很重要,但他还敢如此,也是因为经过前期的测试,把握住了孟尝君的性格和为人。但后面的事实证明,冯谖的这个骚操作,是多么的高明!真正体现了一个战略家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一年多以后,孟尝君招人诋毁,被齐愍王罢相后回到了自己的封地。但令孟尝君感到惊诧的是,封地的老百姓们早已扶老携幼,列在路两旁迎接他。此时孟尝君才意思到冯谖给自己“买义”的真正用意,感激之余,也改变了自己对冯谖往日的片面之见。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四、狡兔三窟

看到孟尝君安身之所已经有了,但政治地位不稳,于是冯谖趁机又对孟尝君进言,说狡兔都有三窟,今天我们仅得免其死耳,请再让我来一波操作,给你再凿二窟,让您今后都可高枕无忧。孟尝君深信不疑,立马给冯谖车五十、金五百让其活动。于是冯谖来到了魏国,并说服了魏惠王辞掉自己的相国,腾出相位,以黄金千斤、马车百乘去聘请孟尝君。而冯谖却早魏使一步回来,告诫孟尝君,重利之诱不可受,同时这件事必定会传到齐王耳朵里。于是魏国使者接连入齐跑了三趟,孟尝君都辞而不就。当齐王听闻此事后,朝野震惊,连忙派大臣携带重金去向孟尝君赔不是,这时冯谖提醒孟尝君,可以向齐王开价了。孟尝君在冯谖的建议下向齐王索要了先王的祭器,并在自己的封地薛立宗庙,齐王一一答应,并恢复了孟尝君的相位。等一切大功告成之后,冯谖向孟尝君解释道:公子退有薛邑为基地,出有魏国做备胎,所以你才有筹码向齐王提要求,如今齐王也重视你了,相位也恢复了,齐国就成了你的主场地了,如此三窟形成,你可以高枕为乐了。这就是著名的“狡兔三窟”。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果然,后来孟尝君在齐为相数十载,几乎没什么灾祸,全靠冯谖此计之功。直到“田甲劫王”的严重政变事件发生,孟尝君被逼无奈,出逃齐国而投奔魏国,做了魏国的宰相。

其实这里冯谖采用了谈判学里的两个技巧。当孟尝君处于弱势的时候,冯谖通过运作,来增强了孟尝君的筹码。第一就是引入外援来抬高孟尝君的势,以此突出孟尝君的强大的能力;第二就是找好退路,谁有退路谁就赢,孟尝君有魏国的退路,而齐王一时找不到可以和孟尝君相提并论的人来辅佐。既有能力又有退路,所以齐王才会回心转意,重新重用孟尝君。

穷得养不活自己,又贪得无厌,居然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

齐愍王影视剧形象

五、结束语

由于冯谖的远见和“未雨而绸缪”,使孟尝君在跌入低谷的时候,又可以重回权力中心,并得以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不得不说,冯谖是孟尝君手下最具深远谋略的战略家。

参考文献:《战国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