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鳞癌的两次基因检测,让我遇见奇迹!

 肺腾助手_ 2020-12-02


Haalthy导读

鳞癌是原发性肺癌的常见类型,占原发的40-51%。而相对于腺癌来说,鳞癌的患者不太发生敏感性突变,治疗上以放化疗为主。相比较腺癌患者可以靶向治疗,有多种靶向药物可选,鳞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就稍显局限。

虽然鳞癌患者发生敏感性突变的比例很低,但也存在,而下面这位患者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治疗过程也算得上一波三折,通过与他女儿的沟通,我们了解到他的治疗故事。

确诊后的痛苦治疗

我父亲40年烟龄,2016年4月查出肺鳞癌,当时已经出现纵膈淋巴转移,查出后立刻做了手术。医生在手术清除病灶时,也清除了几个受感染的淋巴。但由于靠近支气管,病灶无法彻底清除,就在附近留下了0.1公分的病灶。这也为后来出现新转移埋下隐患。

术后,又做了两次化疗,原本打算做四次,但对父亲来说,痛苦难以承受。患癌之前父亲就有轻微心机梗塞和早搏,体质太差,化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数极速减少,打了升白针也无效,两天才恢复正常。同时还伴随心速增高,连续两天达180~190次/分。当时情况很吓人。

而后又做了25次放疗,着实辛苦。不过放疗后,父亲的情况开始慢慢好转,身体也慢慢调整恢复。此后定期随访,每三月做一次检查,各项检查结果都很好。我和母亲的担忧也随之安定许多。

其实最初确诊时,就做了病理确认了癌症类型,也做了基因检测,结果是EGFR野生型,所以当时就无法进行靶向治疗。

突如其来的新进展

今年2月,父亲说他右下腹偶有疼痛,当时只以为是神经痛或是术后创伤痛,没太过在意。3月多痛感越来越强烈,就去做了血检和CT,然而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后来就多了一个心眼,做了PET CT,才发现新的病灶,且还有第九根肋骨转移。

当时医生未建议做基因检测,直接采用了化疗。这个药是戴在身上,慢慢注射到身体里,七天一疗程。之前化疗时反应很大,而这次在用药第二天,也出现了狂吐、恶心、头晕等严重反应。第三天他直接拔掉药管,死活不愿继续用药。

当时没有别的办法,我觉得至少要坚持过这7天看效果,就劝说他继续用药,于是在我的努力说服下,他坚持做完了这次治疗。我觉得他真的很棒。

柳暗花明又一村

7天治疗结束,已是父亲的极限,疼痛越来越严重。由于第一次基因检测无果,医院认为二次检测也不会有结果,不允许父亲做。我想,没别的办法了,就大胆搏一搏。我们找到了中山医院胸外科,医生说可以做检测。考虑到活检可能会不小心沾粘到好细胞,引起再生,就决定直接开刀。术前,医生又建议,为减轻疼痛,可同时做个肺部热灌手术,杀死肺内癌细胞,再做个骨转部位的冷冻术。

取出组织后做检测,结果竟然真的检测出了EGFR19突变,父亲终于有靶向药可以吃了。

疼痛反复起波折

用了靶向药吉非替尼15天,父亲的疼痛仍无缓解,此间医生又用上了阿片类止痛药奥施康定,感觉疼痛就服用,一天5、6粒。后来疼痛控制不住,又改用埃克替尼,可吃了20几天,疼痛还是一样无缓解。

后来通过咨询江苏肿瘤医院疼痛科的医生,才知道是奥施康定的服用方式不正确,医生说阿片类止痛药需要规律服用,像父亲这种情况需要早服三粒,12小时后再服三粒。骨痛在3度,即算成功控制。

开始父亲不愿配合,服药总不规律,一天经常有三四次疼痛5到7度。后来慢慢调整,总算有了好转,将疼痛控制在大概四到五度左右。可这是在服用止痛药的情况下,不服用时,仍感觉疼痛严重。

这时医生又建议换厄洛替尼,我觉得药物换得太快,怕父亲吃不消,请医生再等待些时日。这段时间通过我不断的查阅资料,发现阿法替尼的副作用会更小,对鳞癌的效果也比较显著,更优于第一代靶向药。而且吴一龙教授的一篇文章也指出,一旦发现EGFR突变,可以直接上阿法替尼

我把几篇关于阿法替尼的研究和案例发给医生,他被说服了,同意使用阿法替尼。由于当时阿法替尼比较难买,我就彻夜不眠找各种渠道,还曾写过信给阿法替尼药物研发的药厂。终于,我打听到消息,终于在厦门的药店找到了阿法替尼

皇天不负苦心人

父亲开始服用阿法替尼,虽然后来不时地也有疼痛,但是较之前已经好很多了。一月后检查,CT未见明显增大或缩小,但又见到第十肋骨转移,医生说,或许是此前未发现。而后病情也渐渐平稳。

现在父亲的精神状态很不错,吃饭也正常,之前化疗掉光的头发,现在也都长出来了,体重也由94增到98.5斤,也多亏了我母亲的照料,每天早上一大碗小米红枣枸杞粥,我也逼他吃蛋白粉和多种维他命,也经常给他吃很多水果和五谷杂粮。

 一路走来,很感恩,做的决定很艰难,但很庆幸,这些决定都挺对的,这也取决于不断的学习。现在我和母亲每天都鼓励他,对他很有耐心。每天都告诉他,他很幸运。他现在也越来越有信心 求生欲望很强烈。

我把他们接过来一起住,他现在每天早上都去散步,因为他和母亲超级喜欢种花,所以我也给他布置了小任务,让他和母亲一起帮我把房间室外搞成小花园。他现在每天都去找新种类的花,母亲耕土 他做指挥。

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最近我也把他的医学报告翻译了,准备让新加坡肿瘤医院的医生再看看,听听意见,做好准备才能好好打仗嘛。

最后,我也想向广大病友传达一些我的感受,希望每个病友的家人,在亲人得病时,积极面对,不要放弃。癌症是所有疾病里最复杂的,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不同的治疗会有不同的反应,相同的治疗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就像我父亲一样。所以,不要怕,医生也一样是在不断学习进步的,我们也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做好充足的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与此同时跟病人一起享受生活,耐心的对待,给他们爱和希望,建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知道并深信,只要努力,就有足够的可能将生命延续。


故事中的患者,几经波折,第一次基因检测未发现突变,在女儿的坚持下,做了第二次检测,出现了新的转机,若是没有这坚持,不知道结果又是怎样。在采访中,这位女儿一直说自己很幸运,但我相信,你的幸运是因为你的努力,因为你不放弃,这就是你的回报。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