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酒精饮料所含的乙醇(俗称酒精)早在2012年就被列为一级致癌物,所谓一级致癌物就是明确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包括看不见的电离辐射,而最早被列入一级致癌物的只有五种:黄曲霉素、亚硝胺、二噁英、尼古丁、苯并芘,如今一级致癌物的名单上已经有上百种。 那么,酒精是如何致癌的呢? 图片来源:pixabay 网上有一种说法,说是“饮酒之后,酒精经人体吸收,大部分到达肝脏,经过氧化变成乙醛,进一步变成乙酸(醋酸),代谢的中间体乙醛是酒精致癌的主要原因……” 这个逻辑推到简直让人崩溃,且看以下两点: 酒精被列入一级致癌物了,而乙醛还是二级B类致癌物,所谓二级致癌物是指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低的物质或混合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的致癌性证据尚不充分,对人体的致癌性的证据有限的物质,也就是说,拿一个证据有限的中间产物去证实一级致癌物的致癌原理,是得此结论的人疯了还是打算把无奈背锅的乙醛逼疯了尽管以上情况出自对《Nature》相关文章的解读,但是文章的结论只是揭示了乙醛作为致癌物的部分机理,并没有排他性,如果不能完全否定酒精的致癌作用,只能考虑乙醛是肝脏处理酒精之后带来的二次伤害,加深了致癌性。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公布数据(2017年)显示,41%的口腔癌、23%的喉癌、22%的肝癌和21%的食管癌、16%的乳腺癌、13%的结直肠癌与饮酒相关。既然乙醇在肝脏产生了代谢的中间体乙醛,从而毒害肝脏,那么饮酒导致的口腔癌、喉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又是怎么回事?难道乙醛偷偷溜出去祸害其他器官了?谁的肝脏这么不负责?其实确有部分乙醛从肝脏溜出来,或者说酒精对肝脏细胞的杀伤让乙醛漏到血液里,跑遍全身,大概占产生乙醛的1%,但是仔细看数据会发现,与饮酒相关的喉癌、肝癌、食管癌比例极其接近,1%的乙醛偏偏在酒的必经途径——消化道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还有跟消化吸收酒精不沾边的乳腺也莫名中枪,那么把饮酒致癌的主要原因归结于乙醛作祟,显然立不住脚,充其量,乙醛做了帮凶,不是主谋。 图片来源:pixabay 那么,乙醛不当背锅侠,酒精(乙醇)自己有什么罪状呢?
1.酒精直接接触的: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结直肠癌; 2.酒精代谢场所(当然也直接接触酒精):肝癌; 3.其他位置:乳腺癌。 饮酒经常会干扰人体的代谢,影响内分泌,或者通过饮酒的状态、饮酒的原因,影响内分泌,而且,酒精吸收之后,不会随着血液到达肝脏之后一次性完全卸货,也有部分流经乳腺,但如论如何,乳腺癌的成因现在主要考虑激素和遗传基因,我们先不考虑酒精在这里做了什么,只对比直接接触酒精的消化道和肝脏来细数酒精的罪状。 图片来源:pixabay 罪状二:酒精可以反复损伤同一位置的细胞,尤其烈性酒对口腔和食管的黏膜,反复刺激和损伤,反复的修复,可能引起黏膜过度增生,这一点,从食管癌的癌前病变到早期癌的渐变过程可以看出端倪。 罪状三:酒精损伤消化道黏膜之后,食物当中的致癌物便更容易接触到下层细胞,各种致病菌也更容易感染,要知道,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个防线最容易被人的两个习惯自行毁掉,那就是喝烈性酒和喝热的饮品,包括热水、热茶、热汤等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这两个习惯是上消化道癌症的诱发因素中最典型的,而肝癌的发病不受此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 罪状四:酒精是一种明确的促癌剂,所谓促癌剂就是可以帮助其他明确致癌物致癌或者降低致癌物的致癌剂量。酒精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可使致癌物溶于其中,在没有损伤的位置,也可能携带着其他致癌物进入体内,尤其是食物中的,因而致癌物可随酒精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周游全身,发生致癌作用。作为接触酒精的消化道首当其害,而作为代谢场所的肝脏则收集了各种分批次进入的致癌物和促癌剂,损伤也不小。 喂,酒精饮料,快领走一级致癌物的名头,别再甩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