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深处》,深向何处?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0-12-02

到场参加活动的还有全国著名的学者、评论家宋遂良,山东省著名文化学者张期鹏,《大众日报》的培训总监逄春阶,《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王川,山东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展,周三读书会的组织者李炳峰,《大众日报》丰收刊主编、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主席刘君,军旅作家王田田,山东城社文化的董事长、山东女散文家沙龙执行主席于芳,山东女散文家沙龙秘书长王力丽,杨彩云老师的女儿李可可,还有诸多的文友、嘉宾也都参加了本场分享活动。

杨老师声情并茂的、怀着无限的真挚情感向我们分享了她的作品《生命深处》的创作历程。

在谈到创作这本书的初衷时,杨老师说是因为40年前自己曾经的一部作品《路》,当时这部作品也是受到了《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枫》的启发,让她有了写作、创作的梦想。虽然后来,这部《路》并没有发表,但杨老师经过了各级领导的建议和鼓励,开始从短篇小说写起,并且一举获奖,自此后,杨老师说她开始有了责任和梦想,一个当作家的梦想,于是就开始各种文学体裁的创作和尝试,一直写到了2015年,杨老师忽然意识到,这次的作品可能是自己一生中最后的一部作品了,所以杨老师想写一些自己印象深刻的、有些分量的东西,于是,她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一部《路》,如果说当年的“路”还只是一个年轻人的路,那如今再写,就是一个已经经历了70年沧桑岁月洗礼的老年人的路,心态已经大不相同了。

其次,杨老师谈到自己这一代人,是接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和深刻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代人,而这些东西就像是白纸上的烙印一样,永远都抹不去,于是杨老师就准备为与共和国同龄的这些人写一部书,也就有了《生命深处》。

杨老师说:“《生命深处》完整的写了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从第一章的出生,到最后一章死亡,她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都被包含在内了。”而在听了杨老师创作这部作品的历程后,我们才更深刻的感受到,那被写进书里的不只是一个小说人物的一生,应该也包含了杨老师这一生中不懈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吧。

《生命深处》在创作时,杨老师前前后后一共修改了十二稿,光作品的名字就经历了三次更改,最后才敲定了《生命深处》四个字。而在写书创作中,杨老师说她的创作欲望之强烈、忘我,近乎是井喷式的创作,经常是早晨一起床,连鞋子都没穿好就奔到电脑前面开始写,一直要写六七个小时,有时甚至忘记了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忘记了自己有没有吃饭,就这样跟着书中的人物笑一阵哭一阵,哭完再不分昼夜的进行创作。不仅如此,生命更为捉弄人的是,杨老师在写到第八稿的那一年,经历了2次手术,6次化疗,之后就只能半躺在摇椅上,不能再坐在电脑面前进行创作了,然而就是这个时间,杨老师也冷静下来,虽然不能敲字了,她开始思考、反思作品中不合理的地方,重新构思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感,调整思想的深度。

在一年以后,杨老师刚刚能够坐起来的时候,她又重新做到电脑面前,开始了忘我的创作,导致她打了一天字以后,十根手指就不能弯曲了,但到了第二天,她依然坚持慢慢的打字进行创作。就这样,拖着病身,杨老师将自己的作品先后修改了十一次,便将它发往了出版社,并快速的在一个月后收到了出版社的出版回应,但精益求精的杨老师,忽然又觉得有些不满意的地方,便又进行了第十二次的修改。改完以后,杨老师告诉编辑:“就这样吧,我一个字都不再看了。”

后来,书出版以后,杨老师本想给新书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但经过了好朋友的建议,杨老师突然想到,这是自己用生命写下的书,字字血泪,与其办那些虚荣的场面,还不如省下钱来,把书送给真正喜爱读书的人,于是,杨老师买下了几千套书,通过各种渠道,送去高校图书馆、省和地市图书馆。杨老师说看着一本本的书被送走,就像嫁姑娘一样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女儿是妈妈用生命喂养长大的,而《生命深处》这本书同样也是消耗着杨老师的生命才创作出来的,付出的心血甚至更超过养育一个生命。

关于《生命深处》这本书,杨老师还做了几点总结:一是这本书没有繁琐的前序、后记,因为杨老师说她想要表达的内容已经都写进书里了,不需要再做额外的补充了,把内容完完全全的交给读者,让他们自己去书中领会他们能够领会到的东西吧。第二点,杨老师说她的这部书没有用到什么表达和创作的技巧,完全是由心的表达。第三点,关于书名,杨老师说她考虑到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就是人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探索,所以,最后定位《生命深处》,虽然名字并没有很文学化,但确是最符合书的内容的。最后,杨老师对书的内容做了精炼的总结:从理性上来说,这部书想要表达的是杨老师对现实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探索,从感性上来说,可以用作品首页上泰戈尔的那段诗歌来表达,“长日尽出,我站在你面前,你能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听完杨老师的创作历程,现场掌声不断。我们由衷的感到敬佩和感动。

在接下来的环节,各位到场的嘉宾也都对《生命深处》这本书和杨老师的创作过程做了点评和感悟分享。宋遂良老师首先发言,他说杨老师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作家!她自己的人生和这本书的创作历程,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所启发的。说到分享会的主题——《生命深处》,深向何处?宋老师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才能够有价值,有意义呢?书中的主人公,她那种顽强的、自力更生的、知难而进的追求、抗争和牺牲,所展现的是一个生命的力量,是一个生命深处的动力和源泉,有了这种动力和源泉,我们的生命才能够精彩、有意义。说到书的创作方法,宋老师表示,这就是纯粹的现实主义表达,真实的震撼,表达出来的是一种真实、清厉和悲剧,但这种悲剧是一种被顽强的生命力冲散了的悲剧表达,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感受。

紧接着发言的是《大众日报》的逄主任,逄主任说对一个小说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无疑在这一点上,杨老师做的是极其成功的。单就书的吸引力来说,就是人物形象鲜明的一种表现。在谈到书中的一些表达细节时,逄主任也说到杨老师在书中的语言是优美的、诗意的,特别需要我们年轻一代的作家来借鉴、学习。逄主任补充说,语言是需要沉淀的,也是有神灵的,如果你找不到语言的神灵,那你的语言也是没有色彩的,而杨老师在书中的语言就极其鲜活和真实,富有生命力,我们需要向杨老师学习,向她致敬。

张期鹏老师也做了重要的、极富激情的发言,在谈到书中的主人公,面对从出生那一天就被规定好了的人生,虽然很多事情她自己无法选择,但她作为一个真正的生活者,不断的打破各种规定,从社会和世俗来看,她注定是个失败者,但从她自己的人生来看,她却是自己人性和精神的胜利者。这一番发言,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陷入深深的思考,在无数的无法选择中,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向内的发掘和抗争,从而实现自我,完成自我。

《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王川老师发言说:“《生命深处》这本书其实就是杨老师自己生命的写照,也是杨老师那一代与共和国同龄的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在主人公端木槿的身上能看到我们所有人的影子,因为我们都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出身、环境,包括我们所经历的时代,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种像主人公一样向命运抗争的基因,无论多么微小,都要努力的抗争,以实现自我。所以,像杨老师这一代与共和国同龄的人,经历了那么多磨难,还依旧能够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的与生命抗争的力量,并且杨老师能够将其写成这样一部宏大的、总结式的作品,也正是一种生命力的最有力的证明和表达。这也告诫我们年轻的创作者们,应该像杨老师一样,去写一些自己真实的生命和感情,自己最深刻的经历,才能够更打动人。最后,王老师认为,杨老师艰辛的创作历程和她的作品一样,对我们的世界和文学创作者都是一笔财富。

周三读书会的组织者李炳峰先生也表达了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是震撼,被杨老师艰辛的创作过程震撼,被她对文学的挚爱和使命感震撼。第二点是,杨老师的人生就是一种“黄果树瀑布”现象,是一种沉寂后的爆发。同时,在听了杨老师的创作历程后,李炳峰先生引用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一句话:“我的生命就像佛前的烛光,总是火焰向上,泪滴向下。”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表达了杨彩云老师的一生。最后,李炳峰先生说我们要以杨老师为榜样,不论进行何种体裁的文学创作,都要蓄力写出一部厚重的文学作品。还以老子的一句话来启发我们:“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大众日报》丰收刊主编、山东女散文家沙龙主席刘君女士对杨老师的分享和作品做了补充性的发言。她引用张爱玲的一句话:“生命就是一袭华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生命的疼痛,唯有自己能够知道,但能像杨老师这样将其表达出来,杨老师不愧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关于讲座的主题——《生命深处》,深向和处?刘君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这种“深向何处”更多的是人生的一种选择,我们的一生都在做各种主动或被动的选择,而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被动的选择,即便是能够幸运到主动的进行选择,也需要承担由此带来的种种好与不好。而书中的主人公端木槿,她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会做出的选择是以是否维护自我,拥有自我为有原则的,而这种自我也绝非是一种自私的“小我”,而是有一种对家庭、对社会都一种爱心和责任感的大我,并且能够在这其中不断的完善自我。所以,刘君老师总结道,这本书不仅是写了一个平凡女人的一生,更因为她的不懈追求,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的一生。

最后,杨老师的女儿李可可女士也发表了简短的发言,她谈到了书的首页对泰戈尔的诗句的引用,她说这几句话不光是对作者的一个表达,对我们每一位读者也都是适用的,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也许都在受伤,但重点是我们也每天都在疗愈自己,正是通过这种不断的受伤和疗愈的过程,我们才实现了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成长。

山东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展先生也说到,我们通过杨老师的分享和她的作品,对杨老师有了更深刻的、更全面的认识,杨老师的到来,也将我们山东女散文家沙龙的活动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同时,杨老师人到晚年了,还能写出这样的作品,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体现出了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再次向以杨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致敬。

活动最后,刘东妮秘书长说:“虽然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静静的,看似彼此无声的面对着,我想大家都在共鸣中思考和挖掘自己的生命深处,每个人的生命流动都是内在的自我的流动。”至于流向何处,相信通过这场分享,每个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