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公司变成ST股,致命的原因有这些(1)

 生命在于静止YY 2020-12-02

来自剑胆琴心123的雪球原创专栏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ST观察。一家干货与段子齐飞,有温度的投资乐园。欢迎大家关注。

上市公司被ST,是公司股东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企业的兴衰荣辱,或命中注定,或过眼云烟,或短暂修整,都是发展史上不可忘却的一笔记忆。被ST的代价是十分昂贵的,这些血的教训应当被认真反思和梳理。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您是在做投资考量,还是创业做生意引以为鉴,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单从股票投资中看,也无论您是直接投资ST股,还是投资优质蓝筹股、成长股,都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ST股,是一面镜子:对于公司创业者、管理者、员工而言,应该避开哪些经营中的错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哪些雷区是有先兆的,如何做到避免重大损失,也是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的;对于专注于ST股投资者而言,哪些企业发展中的错误可以容忍,哪些是避不开的致命问题,也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几讲的时间,用讲故事说案例的方式,为大家抽丝剥茧,梳理一下上市公司被ST的几种情况。

==========================================

一、什么阶段的生意不算一门好生意?


(1)行业一度非理性繁荣,在拐点之后发展的不是一门好生意。重视周期规律,是避开整个行业“被ST”的首要条件。

说书人讲第一个故事:

2012年到2016年,是文化传媒和游戏娱乐的大年。那几年,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影视传媒和游戏娱乐行业中去。

文化传媒板块月线图

大家近几年有没有发现一些容易被大家忽视的规律:

比如一部电影,叫座叫好,观众也认为是一部不错的片子,但是投资方都说不赚钱;分到自己账上的收益,票房高的电影少的可怜,票房低的电影必然亏损。电影看结尾的单子,投资方名单越来越长。中国的电影电视剧网剧工业,都是资本催出来的;而好剧本和头部IP僧多粥少,那时候市面上到处都是投影视和游戏的投资基金,最后没见几个爆赚的。更有甚者,发展到14年到16年时,影视明星刚注册一个空壳公司(被收购时注册时间可能只有几个月),然后许诺一个很难达到的业绩承诺,然后上市公司就“顺其自然”的以十几亿、几十亿的估值将该空壳收入囊中,最后由散户埋单。

之前的直播平台,现在的网红带货、自媒体作价并入上市公司等,都是这些生意模式的变种,本质上经不起推敲,也经不起长期业绩的考验。

比如游戏,前几年大量资本涌入市场,拉起一个团队,做个剧本,技术渲染一下,就做宣发。因为大家都认为这种行业现金流好,投资成本低廉;还形成了一整套说辞,比如按照游戏几年的生命周期,先收割国内玩家,然后出海,收割海外玩家。游戏之间同质化越来越重,蓝海红海转瞬之间;头部IP拼抢激烈,资源逐步被垄断,价格水涨船高;而且引起的社会舆论反响不好,国家出台批号管制打压;行业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最终就成了看政策吃饭,排名靠前的企业经常因为政策断档吃不饱饭,排名靠后的企业都吃不上饭。

有只股叫印纪传媒 $印纪退(SZ002143)$  (ST印记),已经退市了。

这家公司最早是做广告的,后来切入影视行业。2014年借壳养猪股高金食品得以上市。上市后的前几年,曾有高光时刻,每年的业绩都是四五个亿净利润,而且投资、制作的影视产品很多家喻户晓:《北平无战事》、《克拉恋人》、《长安十二时辰》、《军师联盟》等电视剧;《钢铁侠3》、《环形使者》、《杜拉拉升职记》、《无人区》等电影。2017年最高市值400多亿!这中间大股东曾经不断减持套现二十亿。

然而2018年却巨亏18亿,一把把过去的利润全部亏光。然后银行借款、供应商欠款拖欠,账户冻结,管理层流失,员工离职,会计师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报告,成功被扣上退市风险警示的帽子。

公司在2018年的公告里有这么一段话:

下半年,公司业务几近停滞,影视业务发生了较多未预见、未充分预计而未达预期的情况;在宏观经济去杠杆的影响下,公司整体流动资金紧张,对2018年度生产经营情况造成了重大影响。” 当行业听不到music,连头部企业都暴雷,实控人都忙着套现时,你就该知道,尽早抽身吧。

听到这种故事,你是不是会灵光一现触类旁通,很多公司都干过这事儿啊。比如在行业高潮时,搞影视、搞传媒、搞体育,N大板块同时烧钱同时融资时的乐视贾总,那可是牛逼中的牛逼;潮水退去后,最终也导致了乐视集团的崩塌。

跟乐视类似,还有一只什么都想干,文化传媒和游戏这么热门抢手的行业肯定不能落下的股,叫暴风集团 $暴风退(SZ300431)$  。暴风的身后事,大家都清楚。虽然当年创业板没有ST这一说,但暴风肯定还不如普通的ST。我单讲一件事,看看当年行业的火爆和收购的癫狂,以及明星们的暴富梦。

2016年3月14日,暴风科技宣布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稻草熊影业60%股权,交易金额为10.8亿元。这个稻草熊不简单,成立于2014年,由吴奇隆创立,股东里有刘小枫、刘诗施、赵丽颖等。而这位刘诗诗同学,在2015年12月以200万元的成本受让成为稻草熊的第二大股东,仅过了3个月不到,就通过资本市场估值达2个亿。同时,暴风还准备收购游戏公司,几块资产加起来30多个亿,不差钱。

对于这种虚假双高定增(高估值、高业绩承诺),证监会也不傻,3个月后妥妥的否决了。明星们和冯布斯的暴富梦也碎了。

图中方框部分为收购前后的周期,大家从月线整体品味一下。。。

还有一只股,叫游久游戏( $ST游久(SH600652)$  )。最早是中国著名的老八股之一,乳名叫爱使股份,当初跟明天系比较暧昧。2014年游久游戏借壳,将煤炭板块置出。要说一开始,这游久游戏也是比较牛气的,《刀塔女神》、《大话西游2》、《君临天下》等知名手游游戏都是出自他麾下。但随着游戏行业资源开始集中,二三线的游久开发的游戏获得不了玩家的长期青睐。更可怕的是,创始人其实上市就是为了套现而来的,认为“借壳+游戏”,市场对其股价的追捧和当时数百亿的市值是理所当然的,没在高点出手走人太可惜了。。。

说书人咋知道的呢,给大家讲个“史上最贵婚礼”的短故事:游久游戏创始人兼二股东刘亮与三股东代琳结婚,因没有及时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如果早早的公告,那就构成借壳上市,而不是重大资产重组了)

人家自己承认的,请大家再次品味一下。。。

=============================================

当然了,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你们现在看到的文化传媒和游戏板块已经到了触底的阶段了。有没有新的投资价值就看大家的喜好了。


我这里提醒的其实是2016年到2019年这个拐点后下行产生的风险阶段,也是同一个行业为何会批量出现ST的必然逻辑出处。

行业繁荣时,资本疯狂涌入;潮水退去,大量企业失血。中国很多行业都是周期性行业,很多看似美好、市场前景广阔的蓝图,长期都经不住行业格局变迁的推敲。


我们今天只是以文化传媒板块做个引子,加以解释;其实大多数行业摆脱不了这种规律。


过去几年,我们先后经历了房地产板块暴涨、酒水的暴涨、新能源车的暴涨、医疗板块的暴涨等等。行业的竞争格局是动态的,市场份额资源整体却是稳定的,企业个体的成长性抵不过行业吹捧后的股价透支速度。


比如那些暴涨过的版块:现在医药和医疗器械,面临集采;房地产面临三条红线;猪、鸡面临存栏扩张的供给压力;现如今又出现大大小小酒水厂、食品厂不分良莠纷纷大涨,汽车产业不分彼此鸡犬升天,未来都会面临极大的隐患。如果这中间出现因股价和市值引导的错误刺激,导致企业上马无序产能,或者因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的冲动导致盲目扩张,将会进一步强化这种拐点的到来;站在国家和行业监管角度,也不会对一些明显不符合常理的行业现象听之任之。所以,行业集体暴涨是原罪;这是符合经济学和人性规律的。


行业非理性繁荣后,那种片面牛市的虚假繁荣,将会掩盖过多的行业问题;一些企业顽疾,无论是产品上、服务上、技术上、管理上、战略和业务布局上的固有缺陷,都容易被忽略掉。容易出现企业被ST的现象,甚至会在某一年批量出现ST。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第一节,对于投资而言,什么样的生意、什么阶段的行业不是好生意、好行业。

我们下期继续。



作者:剑胆琴心123
链接:https://xueqiu.com/3216879181/16472435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