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扪虱谈诗】2-12 骚之苗裔,鲁迅的七绝欣赏

 山菊知秋 2020-12-02

【扪虱谈诗】

阿夏老师是网络诗坛所谓‘骨灰级’的人物,早年活跃在清韵等论坛。山菊有缘碰上他的文字时,阿夏老师已经进入隐居模式。这些年联系渐疏,最近惊闻阿夏老师已于2019年8月4日仙逝~~~经阿夏夫人同意,山菊将继续刊登阿夏老师的作品。重温这些文字,也是一种纪念。


一个诗词爱好者的
学习笔记
和他的

诗词








2.我问你爱她有多深


12

骚之苗裔,鲁迅的七绝欣赏

作者:段瑞夏

词为诗余。鲁迅一生无词,有诗。他以小说,散文,杂文,文学史,翻译等著作传世,诗作不多,只是他的 “文余”。在《鲁迅全集》里,诗作散见于《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和《集外集拾遗补编》里。 

 

鲁迅的诗歌,比较出名的是几首七律。其实他写得最多,我以为更好的是七言绝句。在旧体诗歌的几种体裁里,七绝最见性情,最见才情。差不多可以说:写不出好的七绝,称不上诗人,起码在诗人队伍里得往后站。鲁迅后来的七绝精纯,凝炼,是他那不寻常的性情和才情的结晶。请看: 

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 

谋生无奈日奔驰,
有弟偏教各别离。 

最是令人凄绝处,
孤檠长夜雨来时。 

还家未久又离家,

日暮新愁分外加。 

夹道万株杨柳树,

望中都作断肠花。 

从来一别又经年,

万里长风送客船。 

我有一言应记取,

文章得失不由天。 

 

这大概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鲁迅诗歌了,作于十九岁,寒假回家过年返校后写的。十九岁的鲁迅子曰诗云想也读过许多,写离别的诗词典故肚子里更不会少,但是,他下笔写《别诸弟》这样的题目,一点不卖旧货,直白平实地抒发个人的感情。“孤檠长夜雨来时”,以环境渲染;“望中都作断肠花”,是驰骋想像;“文章得失不由 天”,见个人抱负。此即路子正也。自家感情充沛,旧货挤不进来。

又如: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篇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鲁迅五十一岁时还特地再写了这首诗,自注道:“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回顾人生,无悔无愧。

 

自《自题小像》以后,鲁迅就很少写诗。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有记录的只有《哀范君》等几首。五十岁以后,才又开了“诗戒”。下面几首七绝,全是先生五十岁以后的三,四年中所作。这些诗差不多都没有正式发表过,朋友请写字,鲁迅就写一首小诗。写字或许是应人所请,比较即兴随意;诗一首首多为精心之作。鲁迅说过:长歌当哭,必须是在痛定之后的。这些诗,全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心情是沉痛的,然而没有眼泪,只有歌吟:

悼丁君 

如磐夜气压重楼,

剪柳春风导九秋。 

瑶瑟凝尘清怨绝,

可怜无女耀高丘。   

三十年前写过“风雨如磐暗故园”,三十年后,依然是“如磐夜气压重楼”。三十年前的勇猛坚贞,并没有消磨掉,我们看到的是经过沉淀和磨洗的深沉凝重圆熟透彻。 

赠人(其二) 

秦女端容理玉筝,

梁尘踊跃夜风轻。

须臾响急冰弦急,

但见奔星劲有声。

 

白居易写过《琵琶行》,李贺写过《箜篌引》,李白写过:“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谁曾经描绘过这样的音乐形象?从“梁尘踊跃夜风轻”,到“响急冰弦急”,到“奔星劲有声”。奔星劲有声,可以和作者的另一名句“于无声处听惊雷”同读。奔星是无声的,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无声。 

无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七言绝句从来都比较即兴,清新,轻快,以情境取胜。“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则显然是千锤百炼以后李贺那样的奇警,使人想到《野草》里的散文诗。后二句,有杂文的锋芒。说是“无题”,主题是非常鲜明的。 

一二。八战后作 

战云暂敛残春在,

重炮轻歌两寂然。 

我亦无诗送归棹,

但从心底祝平安。 

 

诗是为日本歌人山本初枝写的。表现了作者对当时局势的一种无话可说的心情,无话可说,只好祝一声平安了。平常的句子,读后令人低回不已。 

答客诮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但闻“虎毒不食子”,此处写的是“虎毒亦怜子”。是另一种英雄本色,亦作者夫子自道也。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

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

又为斯民哭健儿。   

人于极度悲愤时会说反话,“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此之谓也。作者是无泪的。眼前看到的却是泪如漫天飞雨,泪如漫天飞雨也不足表现人间的巨大哀痛。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莱,

敢有歌呤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

于无声处听惊雷。 

依然是痛定之后的长歌当哭,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鲁迅没有李白的疏狂,没有杜甫的愁苦。有的是屈原那样飞扬驰骋的想像和绵密深刻的忧思。从“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心事浩茫,不为国君,为万家墨面的人民。如果把这首诗每一句加个“兮”字,放到楚辞里去,丝毫不见逊色: 

万家墨面兮没蒿莱,

敢有歌呤兮动地哀, 

心事浩茫兮连广宇,
于无声处兮听惊雷。 

鲁迅的绝句,可以说是《离骚》的嫡传。

(图片来源网络)

往期链接

【扪虱谈诗】2-1 温韦,词的豆蔻年华

【扪虱谈诗】2-2柳三变和张三影
【扪虱谈诗】2-3比较苏辛
【扪虱谈诗】2-4关于李杜的随想
【扪虱谈诗】2-5 七绝之王
【扪虱谈诗】2-6 七律圣手
【扪虱谈诗】2-7 两本出差书
【扪虱谈诗】2-8 两首诗, 支撑起一个人的一生
【扪虱谈诗】2-9 金农的绝句
【扪虱谈诗】2-10 梅花难赋
【扪虱谈诗】2-11诗词中的辣

《让诗词做你的人生伴侣》链接:

【扪虱谈诗】1-17 写韵楼又记

《来路月华凝》所有链接:

【扪虱谈诗】1-1 诗是什么

纪念阿夏老师:

【RIP】美西山海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