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选择题百题选

 家有学子 2020-12-02

(2020·模拟预测卷)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 mm,主要集中在5~9月,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 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1~3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沙丘1~2 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

A.坡顶>坡中>坡脚       

B.坡顶>坡脚>坡中       

C.坡脚>坡中>坡顶       

D.坡中>坡脚>坡顶

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

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年降水稀少,集中在夏季,蒸发量旺盛;冬季积雪厚且稳定,次年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因而春季是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故A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坡顶地势高,多流沙,而水分不易存留,则土层中水分含量最少;坡中有坡顶积雪融水、山地降水,植物涵养水源作用使部分地表径流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储存在土壤中;坡脚地势低平,土层较厚而储水能力强,加之有坡顶、坡中土壤水渗入以及地表水下渗,使土壤含水量最大。

第3题,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物分布,但植被稀疏,对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项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项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项错误;该地水分条件差,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很少有洪涝灾害,D项错误。

(2020·宁夏银川模拟)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和土地利用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为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甲表明,随着坡度的增加(  )

A.相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增加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显著提高

C.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降低       

D.地表径流量明显减少

5.从土壤水分条件看,黄土高原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①缓坡 ②陡坡 ③阳坡 ④阴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4C 5D

【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总体来看,同一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少,因而总的储水能力随着坡度的增加而降低;坡度大的地区地表径流流速快,下渗减少,因而地表径流量不会明显减少。

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总体来看,阴坡和缓坡的土壤含水条件较好,有利于植被生长,因而选D。

(2020·安徽安庆模拟)有学者据我国古代《管子·地员篇》里描述,按照现代华北地区的海拔,顺次绘制出树木分布图。读下图完成8~9题。

8.枢榆植被类型为(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9.不同高度树种不同,主要是由于(  )

A.光照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热量的差异         D.土壤的差异

【答案】8B 9C

【解析】第8题,由“按照现代华北地区”,图示枢榆位于海拔500米以下(为基带)等信息,结合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枢榆典型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第9题,图示不同高度树种不同,而不同高度热量必然有差异,同时影响树种类型最主要的因素是热量,故C正确。光照对植被种类影响不大;土壤影响树木生长速度,对树种影响不大。

(2020·成都市高三诊断)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下图是依据我国某山地众多山峰雪线的高度绘制而成的“雪线分布模式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武夷山       

C.南岭       D.横断山

14.27°N附近雪线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A.降水       B.纬度       

C.坡向       D.植被

【答案】13.D 4A 

【解析】第13题,该山地在27°N~33°N之间,海拔高达5 000米以上,四个选项中只有横断山符合。

第14题,横断山区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丰富,雪线海拔低。因此27°N附近雪线低的主要因素是降水。

(2019·青岛市月考)图甲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乙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据此完成15题。

15.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

A.带谱更加复杂         B.荒漠面积扩大       

C.林带界限下移         D.草原面积缩小

【答案】15.C 

【解析】第15题,气候趋于冷湿时,从图乙找到对应图甲的时间段,从图甲可以看出,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少荒漠带,复杂性明显降低,说明荒漠的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没有。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通过与之前时间段和之后时间段的对比,海拔明显降低,草原面积明显扩大。

(2019·浙江省金丽联考)下图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山地位于(  )

A.新       B.晋       

C.鲁       D.川

17.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海拔       B.坡向       

C.热量       D.水分

【答案】16.B 17D 

【解析】第16题,图中显示,该山山顶海拔约3 000米,山麓海拔约1 000米,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新疆(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山地基带应为温带荒漠带,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A。山西(晋)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山麓海拔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基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示信息相符,B符合题意。山东(鲁)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山麓海拔较低,最高山峰(泰山)海拔仅1 500多米,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四川(川)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1 000米左右的基带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

第17题,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是由水热状况差异导致的。图中山体东西两侧海拔没有明显差异,不会导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坡向对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导因素。图中山体东西两坡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不大,热量条件相似,因此热量不是导致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该山地基带为落叶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东坡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西坡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东坡多于西坡,水分条件差异明显,因此导致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

(2020·河北石家庄测试)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b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

A.亚高山草甸带         

B.常绿阔叶林带       

C.针阔叶混交林         

D.针叶林带

20.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

A.在针阔、乔灌过渡地带较大       

B.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

C.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D.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21.贡嘎山东坡(  )

A.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林线附近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答案】19.C 20A 21D 

【解析】19题,随着海拔的增加,气温的降低,植被从常绿阔叶林向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过渡;可判断图中b为针阔叶混交林,选C。

第20题,从图中看出,在2 500~2 900 m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较大,对应的是a、b植被过渡地带,即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乔灌林过渡,A正确;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随海拔的升高有时增加,有时减少,B、C错;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多少均受植被类型的影响,D错。

第21题,贡嘎山东坡次生阔叶林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小,说明微生物活动强,分解快,A错;林线附近3 700 m左右处,温度低,枯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慢,B错;a植被在2 900 m处,有机质含量大于1 900 m处的落叶林,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小于落叶林,C错;图示2 900 m处的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1 700 m处的次生阔叶林,选D。

(2020·莆田模拟)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

22.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         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         D.阳坡和背风坡

23.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         

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         

D.高山针叶林

【答案】22.A 23B 

【解析】第22题,根据等高线、等温线、雪线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一般山地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由图可知,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为阳坡,而雪线分布较北坡低(南坡在海拔5 500 m处),应该为迎风坡,故选项A正确。

第23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②两地之间的地区位于山地背风坡和阴坡,太阳光照时间短,雨水少,而且①②之间海拔大约是在4 800~6 200 m,温度较低,高寒气候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应该为高寒荒漠,故选项B正确。

(2019·临沂模拟)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24~25题。

24.该山地南坡较北坡(  )

A.热量少         B.海拔高       

C.雪线低         D.降水少

25.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为南坡(  )

A.距海近,降水多              

B.海拔高,坡度大

C.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D.坡向朝南,温度高

【答案】24.C 25C 

【解析】第24题,北半球南坡纬度较低且为阳坡,热量更多,A错误;南坡、北坡同属一个山地,海拔没有差异,B错误;读图可知,南坡较北坡自然带丰富,可判断南坡降水较多,D错误;根据高山冰雪带的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可判断南坡雪线较低,C正确。

第25题,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根据题意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纬度较低,热量更充足;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山地南坡相对高度大,自然带丰富,故C正确。

(2020·广州市调研)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26~27题。

26.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27.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草原

【答案】26B 27C

【解析】第26题,图示区域位于45°N,位于西风带,距海较近,西侧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植被较好,东侧为山地背风坡,降水少,为高原荒漠。所以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第27题,该区域山脉西坡山麓距海近,是迎风坡,降水较多,为森林带,D项错误;45°N处为温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位于亚热带,A、B项错误;针阔叶混交林属于温带植被,与该地纬度位置相一致,C项正确。

(2019·26省联考甲卷)2018年5月18日,“货运通关系统”在中俄运输新线路“大连至新西伯利亚”一线(下图)启动。据此完成28~30题。

28.从大连至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自然带出现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海拔       

C.热量       D.土壤

29.关于图中a、b、c、d四处对应的自然带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b为温带荒漠带

C.c为山地针叶林带                

D.d为山地草原带

30.博格达山P坡的雪线高于Q坡,主要原因是(  )

A.P坡纬度低,光热充足       

B.Q坡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

C.P坡为阴坡,降水不足       

D.Q坡为缓坡,积雪量大

【答案】28A  29C  30B

【解析】第28题,从大连到霍尔果斯的公路沿线,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其自然带的变化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变化为基础,故A项正确。

第29题,图示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为温带荒漠带,A项错误;随着海拔的升髙,水分条件略有好转,b自然带为山地草原带,B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阴坡,即北坡,地处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c处形成山地针叶林带,C项正确;按照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对应的自然带是高山草甸带,D项错误。

第30题,该山脉位于北半球,P、Q两坡纬度大体相当,A项错误;P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高,是阳坡,C项错误;一般来说,缓坡处雪容易积存,积雪量大,雪线低,读图可知,P、Q两坡的坡度相差极小,但Q坡的雪线却明显低于P坡,说明其影响因素不是坡度,D项错误;Q坡自然带分布位置较低,应该为北坡,是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此处降水较多,B项正确。

(2019·长沙模拟)天岳幕阜山主峰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境内,峰峦延绵湘鄂赣三省,最高峰海拔1 596米,这里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山草坡(右图),是南方10亿亩草山草坡的一部分。湖南省地处亚热带,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是:石山—苔藓地衣—草本—灌丛—针叶林—落叶林—常绿林。据此完成31~32题。

31.天岳幕阜山出现草山草坡属于(  )

A.纬度地带性的表现         B.经度地带性的表现

C.垂直地带性的表现         D.非地带性的表现

32.常绿林取代落叶林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光照       

C.热量       D.土壤

【答案】31.D 32B 

【解析】第31题,天岳幕阜山海拔1 500米左右,按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分布,山顶主要是阔叶林,不会出现草山草坡。因此山顶草山草坡是非地带性的表现。

第32题,常绿林取代落叶林是因为当地光照终年充足,能满足常绿林生长。区域环境中的水分、热量和土壤条件,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2020·四川成都月考)下图为“北美洲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3~34题。

33.与②地相比,③地(  )

A.夏季气温较低         

B.夏季水源紧缺       

C.森林覆盖率较高         

D.冬季气温更低

34.图中南北走向的山脉使该山脉以西的水平自然带(  )

A.出现缺失         B.发生改变       

C.分布受限         D.东西展宽

【答案】33.B 34C

【解析】第33题,由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为美国西部地区,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③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水源紧缺,故B项正确。

第34题,图中南北走向的山脉使该山脉以西的水平自然带东西方向的分布受限,故C项正确。

(2019·湖南长郡测试)下图为“横断山区三江并流地形剖面图和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35~37题。

35.下列地点降水最丰富的是(  )

A.贡山            B.德钦       

C.奔子栏         D.香格里拉

36.科研工作者在贡山自然保护区北纬25°19′,海拔1 300米至1 500米范围内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这一现象属于(  )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37.这一片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  )

①西南季风 ②东南季风 

③河谷地形 ④盆地地形 

⑤全球变暖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答案】35.A 36D 37B 

【解析】第35题,根据图中的年等降水量线可知贡山、德钦、奔子栏、香格里拉四地中,贡山降水最丰富。

第36题,科研工作者在贡山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片新的热带雨林,不是呈现带状分布的自然带,只是呈点状分布,说明它是非地带性现象,选D。

第37题,热带雨林一般发育在高温多雨地区,图示地区的降水主要是来自西南季风;此地区山河相间,河谷地区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降水多;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所以新的热带雨林形成的可能原因是为①③⑤,选B。

(2020·太原阶段性检测)某科研团队针对我国某热带植物园的生态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发现该地区有典型的地貌分布,且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而斑块土壤能够维持多样化植物生长(下图所示)。据此完成38~39题。

37.图中显示,分布在该植物园区的地表岩体导致(  )

A.植物分布更连续         

B.地表形态趋平缓       

C.土壤表层被切割         

D.径流流动遭阻隔

38.出露岩石对临近斑块土壤的贡献主要体现在(  )

A.排除水分         B.连续输入养分       

C.调节温度         D.可增加碳来源

【答案】37C  38D

【解析】第37题,由图可知,图中地表岩体起伏不平,土壤被岩体切割成斑块状,植物生长于土壤之上,分布较为分散,因岩层中有岩隙即通道,地下径流不受阻碍。

第38题,由材料可知,出露岩石可将降水和大气沉降养分分配给周围的斑块土壤,故出露岩石可向斑块土壤输入水分,A项错误;出露岩石向土壤分配的养分受降水影响,不具备连续性,B项错误;出露岩石对土壤温度几乎没有影响,C项错误;出露岩石为石灰岩,与降水反应形成可溶性物质融入土壤可增加土壤中碳来源,D项正确。

(2019·浙江绍兴诊断考试)富铝土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铁、铝等成分相对富集的一类土壤的总称。其在我国分布广,包含多种土壤类型,并具有下图所示的过渡关系。据此完成39~40题。

39.影响富铝土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40.下列土壤类型中,铁、铝相对含量最高的是(  )

A.赤红壤  

B.砖红壤  

C.红壤  

D.黄壤

【答案】39B  40B

【解析】第39题,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经风化形成土壤,但不是富铝土最主要成因,A项错误;富铝土是土壤在湿热气候条件,土体铝硅酸盐矿物受强烈分解,使得氧化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其形成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故B项正确;生物因素参与不同类型土壤形成的影响差不多,故C项错误;富铝土的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第40题,湿热气候促进矿物分解,更易形成富铝土。读图可知,红壤、赤红壤分布区,热量较低,气候干燥,土壤铁、铝含量较少,故A、C两项错误;根据热量和干湿变化规律判断,南方气温较高,东部沿海湿润,所以铁、铝含量最高的是砖红壤,故B项正确;黄壤分布的纬度较高,热量较低,铁、铝含量较少,故D项错

(2019·河南洛阳联考)在自然界中,人们常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山地的阴阳坡植被的差异悬殊。读我国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完成41~42题。

41.与阴坡相比,该森林植被阳坡所占比重小,主要是因为阳坡(  )

A.坡度陡,土层薄                

B.光照强,气温高

C.蒸发弱,水分少                

D.腐殖质少,土壤贫瘠

42.该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答案】41B  42D

【解析】第41题,与阴坡相比,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强,造成水分条件差,故B项正确。

第42题,读图可知,该山地林带分布高度为1 800~1 900 m,过渡带之上的自然带为高山苔原带,故该森林植被为针叶林。

(2019·江西上饶二模)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东缘的过渡地带,山体南北延伸,山前平原海拔551 m,山顶海拔3 099 m。下图示意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在峨眉山5个垂直植被带内的数量。据此完成43~44题。

43.下列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A.600~1 099 m         

B.1 100~1 899 m       

C.1 900~2 799 m         

D.大于2 800 m

44.600 m以下和2 800 m以上区域物种数都偏少,其主要原因分别是(  )

①人类活动破坏植被 

②气候干旱水分不足 

③地形陡峭土地面积小 

④冰川积雪覆盖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43D  44A

【解析】第43题,根据图例,图示曲线从下到上依次是藤本、灌木、乔木、草本植物,图示海拔植被带内,草本在该植被带内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海拔大于2 800 m区域,D项正确。

第44题,600 m以下区域物种数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①正确;2 800 m以上区域物种数偏少,主要原因是地形陡峭土地面积小,冰川积雪覆盖少,③正确,④错误;该地位于湿润地区,600 m以下区域气候湿润,②错误。故选A项。

(2019·河南阶段性测试)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是武陵山脉的主峰。近年来,梵净山山顶地区的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下图为梵净山植被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45~46题。

45.梵净山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度差异小         

B.水热条件差异较小       

C.风速差异较小         

D.光照差异较小

46.导致近年来梵净山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山体高度较低       B.山顶风速较大       

C.居民过度破坏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45B  46D

【解析】第45题,据材料可知,梵净山位于贵州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梵净山南、北坡水热条件差异较小,从而导致南、北坡各自然带高度差异极小。

第46题,植被分布范围和高度的变化主要受水热条件和海拔高度的影响,尤其是热量条件。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热量条件改善,梵净山中部的阔叶林、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断上升,导致高山草甸和灌丛的分布范围缩小。

(2020·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47~48题。

47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48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47D  48B

【解析】第47题,本题考查地理要素关系图的判读。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地形影响,形成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受气候、植被影响,发育形成色暗、肥沃的土壤。

第48题,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变化的影响。森林减少会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还会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2020·广州模拟)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柴达木盆地西北部是我国最大的雅丹地貌分布区,随着气候的演变,其中西部鸭湖地区发育了世界上唯一一处水上雅丹地貌(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9~50题。

49雅丹地貌最主要的成因是(  )

A物理风化       

B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侵蚀

50水上雅丹地貌的出现反映了气候(  )

A变干       B变湿       

C变冷       D变暖

【答案】49B  50D

【解析】第49题,根据材料“雅丹地貌是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说明其地貌的形成是受风力侵蚀作用的影响,且根据材料雅丹地貌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分析,降水稀少,以风力作用为主,流水作用较弱。

第50题,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河流湖泊的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图示水上雅丹地貌说明湖泊水域面积增大,冰雪融水量增大,应为全球气候变暖,使高山融雪量增大,湖泊水域面积增大。

(2019·安徽定远调研)区域内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读图,完成51~52题。

51图中M代表(  )

A气候变暖          

B臭氧层破坏       

C植被破坏         

D修建水库

52M要素的变化还可能会引起(  )

A地下水水量增多       

B气温年较差变大       

C生物多样性增加       

下游河床向“V”型发展

【答案】51C 52B

【解析】第51题,据图可知,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加大,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加重,据此可判断M为植被破坏,故选C。

第52题,据上题分析可知,M为植被破坏,会导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量减少,A错误;气温年较差变大,B正确;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沉积严重,下游河床不会向“V”型发展,D错误。

(2019·梅州模拟)生物土壤结皮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地衣、苔藓等生物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沙砾黏结形成的复合物,是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最具特色的微自然景观,其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据此,完成53~54题。

53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54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

【答案】53D 54D

【解析】第53题,生物土壤结皮是细菌、真菌等生物通过代谢等方式影响、改变周围的微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D对。有机质增加,生物多样性会变化,A错。放牧、旅游和火烧等高强度的活动会导致结皮减少甚至消失,故演化过程受人类活动的影响,B错。形成过程会改变周围的微环境,不是破坏原生生态环境,C错。

第54题,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抵御风水侵蚀的能力,显著降低风和水等对土壤的侵蚀,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减少风蚀水蚀,D对。生物土壤结皮能够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主要是对土壤的影响,对大气降水、地面蒸发、昼夜温差作用不大,A、B、C错。

(2019·广州高三联考)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据此,完成55~56题。

55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

C东南丘陵亚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

56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的天然植被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55B 56B

【解析】第55题,土壤有机质多少与枯枝落叶多少及热量条件有关。温度较低的地方,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由于微生物活动旺盛,消耗的有机质多,故土壤积累的有机质积累少。大兴安岭西侧草原,草类茂盛,草类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在表层,枯枝落叶多,且该地纬度较高,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多,故答案选B。A、C项的纬度比大兴安岭西侧草原低,热量条件优于该地,故A、C项排除;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植被稀疏,枯枝落叶少,有机质含量低,D排除。

第56题,从我国内蒙古东部到西部(中纬度大陆的东部),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多少不同,从而导致自然带呈现出由森林-草原-荒漠的递变规律,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或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答案选B。

(2019·洛阳联考)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据此,完成57~58题。

57地坑院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

A冬暖夏凉         

B木材短缺       

C降水稀少         

D地广人稀

58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美化

【答案】57C 58B

【解析】第57题,“地下四合院”是当地人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条件是土层深厚。这种建筑冬季能够保暖,夏季能够保持凉爽,说明该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土地深厚是建设“四合院”的基本条件,并不能体现当地木材的丰缺程度,B错误;该民居反映的为北方聚居的生活方式,不能反映地广人稀的特点,D错误;该地位于北方,土层深厚、直立,降水稀少,才适合开凿窑洞,C正确。

第58题,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但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为了阻挡雨水通过门洞流进家里,人们在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修建了砖墙,故选B。

(2018·浙江4月选考)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下图是某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量与气温关系统计曲线。据此,完成59~60题。

59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可塑性         

D临界性

60气温25 ℃以上,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光照         

B水分       

C热量         

DCO2

【答案】59A 60B

【解析】第59题,绿色植物净光合作用量会受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养分等因素的影响,说明太阳辐射、气温、降水量、土壤等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故选A。

第60题,读图可知,自然界中影响绿色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光、热、水、土、气等。该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量在25 ℃以上不再随气温升高而增加。由于热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多,光合作用是化学反应,其速率应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从图像信息看,气温25 ℃以上,说明该地以晴热天气为主,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好;植物的呼吸作用量明显增大,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也会较高,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量却增长缓慢,说明只有一个条件制约着,即气温愈高,土壤蒸发愈强,土壤水分呈现不足,植物吸收水分少而影响光合作用量增长。故其主要制约因素最有可能是水分,故选B。

(2020·六安毛坦厂中学模拟)蔬菜大棚土壤主要由人工控制,以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高温、高湿、高蒸发量、无雨水淋洗、复种指数高、持续施肥且施肥量大等特点,使它在理化性质上与大田土壤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山东省寿光市某镇蔬菜大棚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情况。据此回答61~63题。

61.图示信息显示(  )

A.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B.种植年限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C.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

D.土层深度越深,土壤有机质含量越低

62.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棚的保温作用强

B.蔬菜肥料施用量大

C.地膜的保湿效果好

D.大棚的复种指数高

63.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蔬菜大棚内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主要是由于棚内(  )

A.热量充足,不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

B.蔬菜根系深,吸收深层有机养分较多

C.雨水淋洗少,浅层养分不易进入深层

D.浅层水分蒸发量小,有机养分减少慢

【解析】61题,由图可知,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0~10 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升后降,A、B错;由三条曲线的差异可知,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减小,C错、D对。第62题,与大田土壤相比,蔬菜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较高主要是因为蔬菜对肥力的要求较高,大棚内持续大量施肥;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复种指数高会造成有机质含量降低。第63题,大棚内雨水淋洗作用弱,浅层有机质下渗慢,使浅层土壤有机质富集快于深层;热量充足会加快蔬菜生长,利于浅层有机质的吸收;棚内蔬菜根系较浅,不易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有机质;浅层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大。

【答案】61.D 62.B 63.C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64~65题。

64.图中甲、乙两地的自然带分别为(  )

A.亚热带荒漠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65.丙河沿岸形成“绿色走廊”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6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沿岸,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甲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与热带荒漠带之间,自然带应为亚热带荒漠草原带;乙地位于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以北地区,自然带应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第65题,丙河为尼罗河,主要处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其影响,沿岸形成绿色走廊,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64.A 65.D

(2020·河北九校联考)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峰东南坡海拔1 200 m及以上三类主要乔木胸高断面积(树木距地面1.3 m处断面的面积)和西北坡(同一海拔左柱表示西北坡,右柱表示东南坡)之和所占比重随海拔的变化,该山峰年均降水量为2 368 mm,同一海拔东南坡降水比西北坡多100 mm左右。读图回答66~68题。

66.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太行山        

B.秦岭

C.武夷山       

D.大别山

67.该山峰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和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差异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土壤水分       

D.地势起伏

68.下列坡向和海拔的组合,乔木物种最丰富的可能是(  )

A.东南坡 海拔1 400 m处

B.西北坡 海拔1 600 m处

C.西北坡 海拔1 200 m处

D.东南坡 海拔1 900 m处

【解析】66题,该山峰年均降水量超过2 000 mm,降水丰富,且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应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行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故A选项错误;秦岭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南坡和北坡之分,且秦岭北坡不存在常绿阔叶林,故B选项错误;武夷山为东北-西南走向,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故C选项正确;大别山为西北-东南走向,故D选项错误。第67题,由图可知,该山海拔1 600~2 000 m西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明显高于东南坡。我国东部季风区山地东南坡地处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条件较好,降水较丰富,如果这两个条件是主要因素,东南坡常绿阔叶林所占比重应高于西北坡,明显与图示信息不符。故A、B选项错误。西北坡地处阴坡,蒸发相对较弱,土壤水分条件要优于东南坡,这是两坡常绿阔叶林比重出现差异的直接原因。故C选项正确。通过材料无法判断两坡的地势起伏状况。故D选项错误。第68题,读图可知,西北坡海拔1 600 m处,三种乔木类型均有分布,且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所以乔木物种最丰富。而东南坡海拔1 400 m处,西北坡海拔1 200 m处,东南坡海拔1 900 m处,三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之和所占比重相差较大,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答案】66.C 67.C 68.B

(2020·成都一诊)物种丰富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指标,大尺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主要受气候因素影响。科学研究发现,在水分充足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正相关;而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则与热量呈负相关。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趋势图。据此回答69~71题。

69.该省(区)可能是(  )

A.台湾       B.甘肃

C.湖南       D.新疆

70.N地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是N地(  )

A.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

C.有西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D.晴天较多,太阳辐射较强

71.在水分缺乏的区域,植物物种丰富度与热量呈负相关的原因是(  )

A.蒸发量大,加剧水分不足

B.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变化较大

C.气温较高,光合作用减弱

D.土壤温度高,有机质含量较少

【解析】69题,读图可知,该省(区)总体上物种丰富度较低,应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A、C项;东西方向西部物种丰富度较高,排除B项。第70题,该区域位于内陆,不受东南季风影响;N地位置偏北,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N地位置偏西,受西风影响较明显,水汽较充足,降水较多,晴天较M地少。第71题,水分缺乏区域,热量越多,蒸发量越大,水分不足的问题越严重,植物物种丰富度越低。

【答案】69.D 70.C 71.A

(2020·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地海拔200~3 100 m植被分布图。据此回答7273题。

72.与乙地比较,甲地(  )

A.年日照时数较少       

B.年均气温较高

C.年降水量较小       

D.积温较低

73.农田里可能大面积种植(  )

A.春小麦       

B.大豆

C.青稞       

D.水稻

【解析】72题,甲地位于山地的西北部,乙地位于山地的东南部,该山地位于我国东部,因此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甲地年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降水少,晴天多,年日照时数多;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山地北坡是阴坡,南坡是阳坡,甲地年均气温可能较低;影响积温的因素有地势、纬度、气温、降水量、云层厚度等,因此甲地积温不一定比乙地低。第73题,该山地山麓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因此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田里可能大面积种植水稻;春小麦和大豆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青稞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答案】72.C 73.D

(2020·柳州模拟)下图示意广西三座山的气候垂直带谱分布。据此回答74~76题。

74.在相近纬度上,从东向西,山地气候垂直带谱中③气候类型的分布下限逐渐(  )

A.升高       

B.降低

C.先升高再降低       

D.先降低再升高

75.大明山西坡的气候带谱与东坡的组成相同,但同类气候带谱的分布海拔东坡明显低于西坡,主要原因是(  )

A.西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东坡反之

B.东坡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西坡反之

C.西坡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东坡反之

D.东坡为阳坡,光热资源丰富;西坡反之

76.根据三座山气候垂直带谱分布推测,其山麓地带性土壤贫瘠的自然原因有(  )

①土壤碱性强,土质黏重

②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

③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比较快

④在冷湿的环境下,有机质积累慢,土层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7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气候类型的分布下限从东向西逐渐升高。第75题,读图可知,大明山位于东部季风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东坡是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同等热量(温度)分布迎风坡海拔低、背风坡海拔高,因此促使同种气候带海拔东坡较低,西坡较高,B正确。该山主要是南北走向,故东西坡光热条件差异不大。第76题,我国南方地区的土壤酸性强,降水较多,土质黏重,①错;三山地处广西,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②对;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有机质分解比较快,③对;该地纬度低,气候较湿热,④错。

【答案】74.A 75.B 76.B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是将广东省甲(24.5°N,113.1°E)、乙(24.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7778题。

77.由图可以推测出(  )

A.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       

B.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

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       

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78.与其他山地相比,乙山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风力小,蒸发弱       

B.纬度低,气温较高

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       

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

【解析】77B 78.A [第77题,从材料中可知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从图中可看出南坡林线甲地低于乙地;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B正确;阳坡林线较高的是乙地,乙地的纬度低于丙地;阴坡林线最高的是丙地,经度数值最大。第78题,乙山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风力小、蒸发弱,A正确;乙的纬度不是最低的,甲地纬度最低;根据经纬度位置可判断出乙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湿的东南风带来丰富降水;光照强有利于植被生长。]

(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7980题。

79.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80.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解析】79A 80.C [第79题,读图可知,磷高累积区的海拔在4 300米左右;四川西部山地该海拔附近的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该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少。第80题,由材料可知,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由于该山坡海拔2 000~3 000米处较磷高累积区的海拔低,因此气温较高;该山坡海拔2000~3000米处为森林植被,生物生产量较高;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则土壤水分减少不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的磷累积量,因此地表径流量小有利于磷累积。]

(2020·安徽安庆二模)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81~83题。

8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冰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8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

A.收集大气降水        B.获取更多光照

C.抵抗冬季寒冷        D.吸收地下水分

8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

A.人工播种        B.降水减少

C.气候变暖        D.冻土增厚

【解析】81.A 82.B 83.C [第81题,该地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占据了优势,因此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苔原带。第82题,苔原带植被在夏季生长、开花,花型呈杯型,应该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光照,则B正确、C错误;植物吸收水分主要通过根系,而不是花,则A、D错误。第83题,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说明影响因素是纬度,即气温。而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说明这是气温升高所致,即全球气候变暖所致。]

(2019·山东泰安诊断)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寒地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植物,常形成致密的垫状体结构,贴伏于地面,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下图示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据此完成84~85题。

84.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典型植被是(  )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寒荒漠

C.高山草甸        

D.高山灌木林

85.与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相比,该山地4 500~4 750米处(  )

A.透光率较低        

B.大气降水较多

C.草地退化严重        

D.大气温度较低

【解析】84.C 85.A [第84题,根据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垫状植物具有致密的垫状体结构,贴伏于地面,因此垫状点地梅分布区典型植被是高山草甸,C对。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和高山灌木林个体高大,不符合垫状植物贴伏于地面的特点;高寒荒漠带植被稀疏,不会形成致密的垫状体结构,因此A、B、D都错。第85题,垫状点地梅具有很强的喜光性,与垫状点地梅最大分布盖度区相比,该山地4 500~4 750米处垫状点地梅盖度低,可能原因是透光率较低,A对;降水少会导致植物死亡,大气降水较多不是盖度小的原因,B错误;材料不能判断草地退化严重,C错;海拔较低,大气温度较高,D错。]

(2019·湖南郴州二模)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形成主因复杂,地区差异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我国某主要山脉的主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 86~87题。

86.图示山地位于(  )

A.甘肃         B.新疆  

C.青海         D.西藏

87.导致图示主峰南、北坡自然带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纬度        D.光照

【解析】86.B 87.A [第86题,该山基带南坡为温带荒漠带、北坡为山地温带草原带,说明位于干旱区;且北坡山腰处有山地寒温针叶林带,而南坡没有森林带。结合新疆天山南北坡气候,可判断图示山地位于新疆。第87题,图示南北坡自然带类型不同主要体现在同一海拔上:北坡为草原、森林带,而南坡为荒漠带、草原带,则主要是水分不同。]

(2020·广东联考)从山麓到山顶,乔木—灌木—草甸是常见的垂直地带性植物分布规律,但是在横断山区却出现了植被逆向分布的情况。该地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为横断山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88~90题。

88.该地谷底自然植被可能是(  )

A.中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       

D.高寒草甸

89.该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海拔范围是金沙江(  )

A.东岸3 100-4 700米       

B.东岸2 100-2 700米

C.西岸2 700-4 700米       

D.西岸2 100-4 100米

90.横断山区金沙江两岸出现倒置的垂直地带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高,热量不足       

B.纬度较低,蒸发较强

C.受地形影响,出现焚风效应       

D.深居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解析】88.C 89.D 90.C [第88题该地(28°15N)位于亚热带,外来气流进入金沙江河谷时,会不断下沉增温,导致河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所以该地谷底最可能是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C对;中温带植被应位于寒温带和暖温带之间,不可能位于比暖温带气温更高的谷底,A错;河谷底部干旱,不可能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高山草甸分布的海拔一般都较高,D错。第89题,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表现为随着海拔降低,地形越来越封闭,谷底生长着低矮灌木,山坡、山脊上生长着高大乔木。由图可知,金沙江东岸海拔3 100~4 7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A错;结合上题分析,金沙江东岸海拔2 100~2 700米由高到低多分布着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植被类型垂直变化不明显,B错;金沙江西岸海拔2 700~4 7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亚冰雪带、高寒灌丛草甸带、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也不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C错;金沙江西岸海拔2 100~4 100米,由高到低分布着寒温带暗针叶林带、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亚热带干旱小叶灌丛带,符合倒置的垂直地带性,D对。第90题,根据材料可知,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该地山谷较封闭,受焚风效应影响,山谷底部气温高、降水少。]

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91~92题。

91.图中③植被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92.图中①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91.B 92.D [第91题,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第92题,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的表现。]

如图为位于42˚ N附近的我国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93~94题。

93.该山地为(  )

A.天山              

B.小兴安岭

C.长白山        

D.阴山

94.该山地1 800 m以上的岳桦林是一种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以下不属于其生长习性的是(  )

A.耐旱        B.耐寒

C.抗风        D.耐贫瘠

【解析】93C 94.A [第93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山山麓自然带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所以排除阴山和天山,因为阴山山麓自然带为草原带,天山山麓自然带为荒漠带;由该山地位于42˚ N附近可排除小兴安岭,因为小兴安岭大约位于46˚ N~52˚ N。第94题,岳桦林位于山地北坡海拔较高处,因位于阴坡,蒸发较弱,所以其生长习性与耐旱无关;这里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岳桦林能耐寒;这里地形坡度大,山地土层薄,土壤贫瘠,表明岳桦林能耐贫瘠;匍匐状生长的森林主要是为了不被风折断或拔起。所以A正确。]

如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5~96题。

95.该山体可能位于(  )

A.横断山脉           

B.天山山脉

C.喜马拉雅山脉        

D.南岭

96.该山体垂直带谱(  )

A.东坡、南坡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主要是因为山麓气候差异

B.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是因为西坡比东坡更湿润

C.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山顶地形起伏比较小

D.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

【解析】95.A 96.D [第95题,由山地山麓自然带为常绿阔叶林带可知,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故B项错误;西坡山麓海拔达3 000 m,应该是海拔较高的山脉,故D项错误;北坡山麓有针阔叶混交林分布,而喜马拉雅山脉没有此自然带分布,故A项正确,C项错误。第96题,东坡、南坡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山体相对高度大,故A项错误;西坡草甸带比东坡的海拔高,主要原因是西坡比东坡更干燥,故B项错误;北坡冰川带下限比南坡低,主要是因为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小,故C项错误;东坡冰川带下限比西坡低,主要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故D项正确。]

老秃顶子为辽宁省最高峰,属于长白山系龙岗支脉向西南延伸部分。下图示意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读图,回答97~98题。

97.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苔原带        

D.高山冰雪带

98.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的原因是(  )

A.阴坡蒸发弱,空气湿度更大

B.水土流失少,土壤更肥沃

C.冰雪融水补给多,水源更充足

D.上层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

【解析】97题,据图可知,该山海拔较低,因此不会出现苔原带和冰雪带,C、D错误;据材料知,老秃顶子北坡植物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变化,因此老秃顶子山顶部的自然带应是高山草甸带,A错误,B正确。故选B。第98题,据山地的垂直分异规律可知,高山草甸带以下植被带依次为灌木、乔木带,1167米以上植被遮蔽少,光照更充足,因此该山北坡草本植物种类在1 167米以上明显多于较低海拔地区。故选D。

【答案】97.B 98.D

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99100题。

99.甲植被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温带草原

100.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A.地形        B.水分

C.土壤        D.热量

【解析】99C 100.D [第99题,图示甲处年均温15 ,年太阳辐射较强,年降水量500~600 mm,应是亚热带;热量由高到低变化,植被依次是苔原—针叶林—混交林—落叶林—甲—荒漠,可判断甲是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100题,自然带苔原带—针叶林带—混交林带—阔叶林带—常绿林带—荒漠带的分布特点符合大陆西岸由低纬度到高纬度的分布规律,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主导因素为热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