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河流域边界

 动静极致 2020-12-02

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新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为界。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分为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流经河南、湖北(沾点边)、安徽、江苏四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称入江水道,另外有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分淮入沂四条水道。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主要流经山东、江苏两省,经新沭河、新沂河入海。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湖泊有,南湾湖,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城东湖等等。

发源于河南桐柏山的淮河,全长1千公里,总落差200米。其中上游长360公里,落差达到178米,占总落差的89%。中游长490公里,落差16米,下游长150公里,落差仅6米。

  

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是中国中部一条重要的河流。它的流域范围,西面为河南的嵩山、外方山和伏牛山;西南为大别山和天柱山;北面直达黄河南大堤;东北以废黄河与汶河、泗水、沂河、沭河为界;东面直至黄海边;东南面以通扬运河和东串场河与长江流域相接。流域面积为18.6万平方公里。汶、泗、沂、沭4条河流,原来都是淮河的支流,后因与大运河相通,只有部分水量进入淮河,所以,广义的淮河流域仍然包括这4条河流,这样,流域范围在东北面以沂蒙山为界,流域总面积就可达26万平方公里。淮河在中国地理上是一条重要的界线。它是中国亚热带湿润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与淮河干流位置大体一致,此线以北,河流在冬季时结冰,而此线以南,河流常年不冻;中国年平均950毫米的等雨量线也基本上沿淮河干流;表现在农业上,淮河以北一般以两年三熟耕作制居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而淮河以南水田比重大,以稻麦两熟制较普遍。淮河水系由10多条较大的支流及无数的小支流组成。淮河干流发源于河南省与湖北省交界处的桐柏山太白顶(又称大复峰),自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到江苏省注入洪泽湖,出洪泽湖后转而向南,最后在江都的三江营注入长江。干流全长 1000公里。从淮河的源头到河南、安徽交界处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长382公里。上游的支流,大都从南岸以接近平行的流向自西南向东北汇入干流,如浉河、小潢河、竹竿河、寨河、潢河、白鹭河等。这一段淮河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点,河床比降较大,从源头到洪河口,平均比降2.6%,水流比较湍急,暴涨暴落。其支流大都源短流急,规模不大。从洪河口到江苏省洪泽湖出口处的中渡,是淮河的中游。沿途有凤台的峡山、怀远的荆山和五河的浮山等3个峡口,被称为“淮河三峡”。河流逼山而行,碧空倒影,为淮河中游增添了不少景色。淮河的10条重要支流都在中游汇入。这一段淮河的北岸与黄河之间,是一个地面向东南倾斜的平原,海拔高度在20~50米之间,洪河、颍河、西淝河、涡河、北淝河、濉河等支流都沿着这个倾斜面流向淮河。举例史灌河,它由两条河流汇合而成,西面的一支叫灌河,东面的一支叫史河。灌河的发源地在河南省东南部的大别山北坡长竹园附近,向北流汇入史河。史河发源于安徽省境内大别山献旗岭西北,向北流,汇灌河后向东北流动,在三河尖注入淮河。史灌河流域大部在山地丘陵区,大雨时,山洪暴发,水势凶猛,对淮河中游洪水有很大影响。公元12世纪末叶以前,淮河并不注入长江,而是在涟水东西单独入海,入海口门水深而宽阔。当时,洪泽湖还没有现在这样大,海潮一直可以上溯到盱眙,宽深的淮河足够排泄上游的来水。同时,河水含沙量不大,很少淤积,航运畅通,两岸的灌溉便利。宋代诗人秦观在登泗州城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阳间。林梢一抹香如画,知是淮流转处山。”由此可见,当时的淮河流域是一块河湖交错、沃野千里、资源富饶的大地。公元1194年,黄河南堤在河南原阳县决口,一部分河水经封丘、长垣、定陶向东南流,通过泗水入淮。从此,淮河遭到了厄运,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黄河侵淮初期,两河的下游合流入海,但到了明朝(公元16~17世纪),黄河水全部侵入淮河;它不仅借道泗水,而且还从颍河、涡河、濉河等同时入淮,拦腰一截,袭夺了淮河的中下游。黄河的洪水在淮河到处泛滥,黄河的泥沙淤塞了淮河的干流和许多支流,淮河的水系被打乱,淮河下游的河床越淤越高,也成为“地上河”。淮河的水已经无法进入自己的下游河道,使得泛滥现象更为严重,平地变成了泽国,小湖扩大成为大湖,洪泽湖就是其中的一个。有的支流下游河段被淤塞成长条形的湖泊,有的则变成为“肥河”。直到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东坝头附近)决口,冲开了北堤,向东北方向流入原来的河道,这便是历史上黄河第六次大改道。从此,黄河入淮的流路被抛弃,干涸了的废河床高出平地2~4米,成为一条沙岗,这便是“废黄河”。淮河也因此而被迫改道从洪泽湖向南,成为长江的一条支流。然而,这条流路并不畅通,洪水一来,就在中下游的低洼处漫溢,水灾日渐增多。来自山东的泗水也只得与淮河分道扬镖了。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对黄河的决口、泛滥熟视无睹,但黄河泛滥的泥沙淤积影响到大运河的交通运输,却是统治阶级所关心的。明、清两代反动统治阶级为了维持运河的畅通,采用了“蓄清刷黄”的办法。他们利用洪泽湖把含沙量较少的淮河水蓄积起来,以冲刷黄河侵淮的浑水。于是,加高加厚了洪泽湖东岸大堤,抬高洪泽湖水位,扩大洪泽湖的面积,使洪泽湖上游大片良田沃土、城镇村庄被湖水吞没。古代的泗州城即在公元1437年、1591年、1631年、1649年和1680年5次遭到水患,这座历史上闻名的古城,最后被淹没于湖底。“水漫泗州城”的故事只不过是淮河中游一带人民灾难日益深重的一个明显例子而已。据不完全统计,1662~1722年的60年中,淮河流域平均每二年一次水灾。1746~1796年的50年及1844~1881年的37年中,平均每三年一次水灾,1916~1931年的15年中有4次水灾。新中国成立前,淮河流域2亿亩耕地中经常受灾的有1.3亿亩,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史河,古名“决水”,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淮河南岸Ⅰ级支流,在安徽西部,流域跨豫、皖两省。它也是皖西地区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内众多的水利设施形成史河灌区(安徽境)和梅山灌区(河南境),为中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灌区内生产、生活、航运提供了强大的水利支持。沿岸人口密集,城镇众多,自上游起分布着金寨县老县城梅山镇、金寨县新县城江店镇、霍邱县叶集镇(县级,改革试验区)、固始县陈淋子镇、 固始县城关镇、固始县三河尖镇等较大的城镇。 两岸分布有40余万亩耕地,史灌河干支流以及梅山、 鲇鱼山两大水库形成的淠史杭、梅山、鲇鱼山三大灌区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水源保证。同时也是金寨、叶集、固始、商城等诸多城镇的饮用水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